第35章为舅弃名校!陆平安的孝心,校长都感动了!

换源:

  轧钢厂那边,贾东旭偷盗被抓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便在厂区家属院掀起轩然大波。

贾家那点儿颜面,算是彻底被撕扯得稀烂。

一大爷易中海对这些已然不甚关心,他此刻的心思,全都在陆平安入学这件头等大事上。

昨日测试的场景历历在目,校长的震惊与赞赏,阎埠贵的眉飞色舞,都让他对今天的结果充满了期待。

市重点中学的校长办公室,窗明几净,一排书柜立在墙边,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校长姓杨,五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神情温和却不失威严。

他指尖轻点着陆平安那份近乎满分的入学测试卷,又仔细翻阅了他的档案,眉头微微舒展。

档案上,陆平安的户口刚刚从乡下迁来,父母双亡,由舅舅易中海抚养。

杨校长看向一旁略显局促的易中海,又转向神色平静的陆平安。

“陆平安同学,你的成绩非常优异。”

杨校长开口,声音沉稳。

“我个人很欣赏你的才华。说实话,以你的水平,留在市重点有些屈才了。我有个老同学,在部里的一所直属重点中学当教导主任,那里的学习资源,师资力量,比我们这里要强上不少。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写一封推荐信,争取一个名额。”

易中海一听这话,眼睛倏地亮了起来。部直属重点中学,那是何等荣耀,将来考大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心中激动,几乎要替陆平安答应下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目光转向陆平安,带着一丝询问与期盼。他知道,这孩子有主见。

陆平安站起身,对着杨校长微微鞠了一躬,语气平静却坚定。

“杨校长,非常感谢您的厚爱和赏识。”

“只是,我恐怕不能接受您的好意。”

杨校长略感意外,推了推眼镜。

“哦?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陆平安的目光柔和下来,看了一眼身旁的易中海,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

“校长,您有所不知。我自幼父母双亡,是舅舅舅妈含辛茹苦将我抚养长大。他们为了我,操劳半生,如今也渐渐上了年纪。我希望能留在他们身边,多尽一份孝心,让他们安享晚年。市重点中学已经是全市最好的学校,我相信在这里,我同样能够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也不辜负舅舅舅妈的养育之恩。”

易中海听着陆平安这番话,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瞬间冲红了眼眶。

他万万没有想到,平安这孩子,竟然会为了照顾他们老两口,放弃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嘴唇翕动,想说些什么,喉咙却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唯有眼中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滑落。

这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他心疼。

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欣慰,又夹杂着一丝丝的愧疚。

是啊,若不是为了他们,平安本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

杨校长静静地听完陆平安的话,看着他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一旁激动得老泪纵横的易中海,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见过太多天资聪颖的学生,也见过不少为了前程不顾一切的。像陆平安这样,才华出众却能不忘孝道,将亲情放在首位的年轻人,当真是凤毛麟角。

“好孩子!”

杨校长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由衷的赞赏。

“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有这份心,这份品德,无论在哪里,都能成才!我尊重你的选择。”

他当即拿起电话,叫来了教务处的老师,又喊了一声。

“王老师,你进来一下。”

很快,一位戴着秀气眼镜,约莫三十多岁,气质文雅的中年女老师走了进来。她便是陆平安未来班级的班主任,王秀茹,也是学校里有名的历史老师。

“王老师,这是陆平安同学,从今天起,就是你们班的学生了。你带他去领一下课本,熟悉一下班级。”

杨校长语气温和。

王秀茹打量了一下陆平安,见他身材挺拔,眉目清朗,眼神沉静,不由得心生好感。

“好的,校长。”

在去教室的路上,王秀茹为了缓解陆平安可能有的紧张情绪,也为了初步了解一下这位新同学的底细,便随口问道:“陆平安同学,以前在乡下读书,都学过哪些历史课程啊?对哪些历史时期比较感兴趣?”

陆平安微微一笑,从容应答。

“王老师,以前在村小,条件有限,历史课本也比较简单。不过我自己找了一些书看,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有明末清初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都比较感兴趣。”

王秀茹听他谈吐不俗,提及“百家争鸣”与“明末清初”,并非简单背诵课本,而是带着自己的理解,不由得有些讶异。她又随口问了几个关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节问题,甚至涉及到一些史学界略有争议的观点。

陆平安的回答依旧不疾不徐,不仅准确无误,还能旁征博引,甚至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与影响,其见解之深刻,条理之清晰,远超同龄人,甚至比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还要出色。

王秀茹越听越是心惊,脚步也不由得放慢了几分。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成绩不错的转学生,没想到竟是个深藏不露的璞玉。她看着陆平安的眼神,从最初的温和,渐渐变成了欣赏与惊喜。这孩子,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已经超出了课本的范畴。

“陆平安同学,你对历史很有见地啊。”

王秀茹由衷地赞叹道。

“看来我们班的历史课代表,非你莫属了。”

她心中暗道,这陆平安,恐怕不仅仅是历史好,其他科目也定然不差。杨校长亲自过问,又放弃了去部属重点的机会,这样的学生,身上定然还有更多值得发掘的闪光点。

易中海跟在后面,听着王老师对陆平安的夸赞,看着侄子应对自如的模样,心中的骄傲与满足几乎要溢出来。他偷偷抹了把眼泪,腰杆挺得更直了。有平安这样的侄子给他养老,他易中海这辈子,值了!

陆平安的表现,无疑让校长和未来的班主任都留下了极佳的印象。⑧(S)他对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也多了一份从容与期待。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他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院子里的刘海中若是知道陆平安不仅轻松入学,还引得校长和老师如此重视,甚至为了孝顺放弃了更好的前程,博得一片赞誉,恐怕那张本就不怎么舒展的老脸,会更加阴沉扭曲。他总觉得,易中海这是捡了个大便宜,而他刘海中,却只能指望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

易中海此刻若是能读懂刘海中的心思,定然会在心里畅快地大笑三声:没错,我侄子就是这么优秀,气死你个老东西!

杨校长和王秀茹对陆平安的“意外”表现,心中都充满了惊喜。一个品学兼优,还如此重情重义的少年,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难得的瑰宝。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