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刚蒙蒙亮,易中海眼圈带着些许灰败,起身穿衣。
昨夜秦淮茹的到访,一大妈那番话,更坚定了他尽快解决陆平安户口的心思。
这孩子是亲外甥,是烈士的后代,更是他易中海认定的养老送终人。
吃过早饭,易中海揣着几分沉甸甸的心情,先去了街道办事处。
办事员是个年轻姑娘,眼皮子都没抬几下,听完易中海的来意,公事公办地甩出一堆名词。
需要陆平安父母的死亡证明,需要街道开具的亲属关系证明,还需要原籍派出所的户籍注销证明,若是烈士子女,还得有民政部门的烈士证明。
一套流程听下来,易中海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妹妹妹夫早逝,那些证明上哪儿齐全去。
他又挪步到了派出所,负责户籍的老民警倒是客气些,可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差不多。
政策是死的,手续是硬的。
老民警呷了口浓茶,慢悠悠道:“易师傅,这事儿啊,不简单。您外甥这情况,属于无户口人员进城,得一级一级报批。材料不全,我们也不好办。”
易中海陪着笑脸,递上一根前门烟,对方摆摆手拒了。
“按政策,烈士子女落户是有优待,可这证明……”老民警摇摇头,话没说完,意思却到了。
易中海从派出所出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他一个八级钳工,在厂里受人尊敬,到了这衙门口,却也只能处处陪小心。
这户口,怕是要费不少周折。
院里,日头渐渐升高。
陆平安从何雨水那屋出来,手里捧着一本昨晚新买的《唐诗三百首》。
这是他在旧书摊上顺手淘换的,纸页泛黄,带着墨香。
系统读书能得奖励,他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他寻了个墙根下的旧石墩坐下,沐浴着晨光,安静阅读。
三大爷阎埠贵,提着个空鸟笼子,趿拉着布鞋,在院里溜达。
他那双时刻盘算着什么的眼睛,一眼就瞟见了安静看书的陆平安。
再联想到昨儿易中海豪掷五十块买书的传闻,阎埠贵心里那点教书先生的优越感又冒了头。
一个农村来的孩子,能看懂什么。
易中海这是钱多烧的。
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慢悠悠踱了过去。
“平安啊,看什么书呢?”
阎埠贵的声音带着点居高临下的随和。
“这么用功,是好事。有不懂的,尽管问三大爷,三大爷好歹也教了半辈子书。”
陆平安抬起头,目光平静。
“是《唐诗三百首》,三大爷。”
阎埠贵伸长脖子瞥了一眼,心中更有底了。
唐诗,他熟。
“哦,唐诗好啊,陶冶情操。”
他状似无意地伸出手,从陆平安手里接过书,随手翻了几页,眼神在书页间快速扫过,专挑那种字数多、意境偏的。
最后,他手指点在一首七言律诗上,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这首,‘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来,平安,你既然在看,想必也记下了。背给三大爷听听。”
阎埠贵脸上带着考较的微笑,心里却笃定,这孩子顶多磕磕巴巴背几句。
寻常孩子,谁会下功夫背这种不常用的。
陆平安接过书,只垂目看了一眼那诗。
随即,他将书轻轻合上,放在腿上。
清朗的声音在略显嘈杂的院中响起,不疾不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他的语调平稳,字正腔圆,仿佛那诗句早已刻在心中。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字不差,流畅自然。
阎埠贵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这小子,真记下来了?
陆平安背完,顿了顿,补充道:“三大爷,方才您念‘环珮’的‘珮’字,似乎声调略高了些,此字应读去声。”
这话声音不大,却像一根小针,精准地刺中了阎埠贵。
他刚才确实是凭着模糊印象念的,未曾细究。
阎埠贵的脸颊瞬间有些发热。
周围几个正在择菜、闲聊的邻居,本没太在意,此刻听到陆平安不仅背出来了,还指出了三大爷的错处,不由都好奇地望了过来。
“嘿,这小子,行啊!”
傻柱刚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个搪瓷盆,闻言大声道。
阎埠贵面子上挂不住了。
他不信邪,从陆平安手中再次拿过书,又快手快脚地翻到另一首。
“这首,《登高》。”
陆平安依旧只是扫了一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他不仅背诵如流,甚至在背完后,还简略地说了两句。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寓情于景,苍凉雄浑,确是千古名篇。”
阎埠贵彻底愣住了,嘴巴微张,一时竟说不出话。
他手指颤抖着,又点了一首李白的《蜀道难》的片段。
陆平安依旧对答如流,甚至能指出其中典故的出处。
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陆平安清越的嗓音和偶尔翻动书页的微响。
聋老太太拄着拐杖,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眯着眼,脸上带着笑意。
秦淮茹抱着刚洗好的衣服,路过时也停下了脚步,目光复杂地看着陆平安。
许大茂也探头探脑地从自家门口张望,想看阎埠贵的笑话。
傻柱把搪瓷盆往地上一放,双手抱胸,大声叫好。
“好小子!真给咱们院争光!比某些自诩文化人,念白字的可强多了!”
这话意有所指,阎埠贵听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他彻底傻眼了,看着陆平安,喃喃道:“这……这是神童啊!过目不忘!过目不忘啊!”
他本想在陆平安面前卖弄学问,找回点面子,顺便压压这小子的风头。
谁曾想,竟成了陆平安展现实力的踏脚石。
阎埠贵只觉得脸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扇了几巴掌,偏偏发作不得。
陆平安微微一笑,神色依旧谦和。
“三大爷谬赞了,我就是记性好点。”
他心中却是另一番景象,系统的提示音清晰响起。
“叮!展现超凡记忆力,获得邻里震惊,奖励【魅力值 1】,【随机技能抽奖券】x1。”
魅力值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总归是好东西。
至于技能抽奖券,更是意外之喜。
阎埠贵讪讪地把书还给陆平安,嘴里嘟囔着“真是奇了”,灰溜溜地提着鸟笼子走了,连平素里最爱计较的“指点费”都没提。
秦淮茹站在不远处,看着陆平安那张年轻却沉静的脸,心中的不安愈发浓重。
这陆平安,不仅得了易中海夫妇的眼,转眼间就成了他们养老的指望。
现在看来,这小子还聪明得吓人。
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哪来这般见识。
她原本还存着几分心思,觉得陆平安年纪小,易中海夫妇或许只是一时新鲜。
现在,这份侥幸彻底破灭了。
这陆平安,怕是要在易家,在他们这四合院,牢牢扎下根了。
聋老太太咧开没剩几颗牙的嘴,笑得合不拢。
她走到陆平安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孩子,好孩子!我们老易家这是要出状元郎了!”
老太太的声音洪亮,带着由衷的欢喜。
这话落在秦淮茹耳中,更像是一记重锤,敲得她心头发慌。
易家真要出了个有出息的,她和她的孩子们,在易中海那里的分量,只会越来越轻。
傍晚时分,易中海和一大妈拖着几分疲惫回来了。
一大妈手里还拎着一小包高价买来的杂粮。
刚进院,就听见傻柱绘声绘色地跟几个邻居描述白天陆平安“舌战”三大爷的盛况。
“……那三大爷,脸都绿了!咱院儿这平安,是真神了!”
易中海和一大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他们快步走到人群边。
“怎么回事?平安怎么了?”一大妈急切地问。
聋老太太笑呵呵地把事情原委又说了一遍,着重夸赞了陆平安的聪慧机敏。
易中海听着,白天在街道派出所受的那点气闷,顿时烟消云散。
他看着站在一旁,神色平静的外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
这孩子,随他妹妹,聪明!
一大妈更是喜上眉梢,拉着陆平安的手,左看右看,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花来。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给舅舅舅妈争气!”
易中海深吸一口气,原本因户口之事有些沉郁的心情,此刻也被巨大的喜悦冲淡了不少。
有这么个聪明懂事的外甥,将来何愁养老无人。
这户口,再难也得给办下来!
为了这孩子的前程,也为了他们老两口的未来。
他看着陆平安,目光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与坚定。
这四合院的天,似乎因为这个少年的到来,悄然间,已起了风。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