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手扶拖拉机下线

换源:

  饭菜齐备之后,八个人就开开心心边吃边聊天儿,大家聊的话题虽然不太一样,但是气氛很热烈,时不时的响起一阵豪爽的笑声。

八个人吃到八点多了才散场,何雨柱又喝大了,张胜利有点酒意但是不重,自己回家去了。

周日虽然没什么事情,因为该忙的昨天都已经忙完了,但这并不代表着王凌就能歇下来了。

他依然忙碌,而且是耗费心神的忙碌。

虽然25匹马力的单缸柴油机和相应的手扶拖拉机及其相关配套已经处于等待下线的状态,但这并不代表着单缸柴油机的开发程度就此结束了——还有12匹马力的、36匹马力和40匹马力的柴油机等着去开发。

这还只是根据后世的标准来划分的,如果按照现在的特色来专款专用的设计的话,甚至可以每5马力分一个级别出来。

只不过是王凌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才选择只设计12匹马力、25匹马力和40匹马力的三种单缸柴油机而已。

但系统抽奖抽到的图纸只是25匹马力的柴油机,虽然附赠了很多相关配套的设计图纸,但12匹马力和40匹马力这两种是要靠着王凌自己的学识和技能,以25匹马力柴油机图纸为蓝本进行重新设计的。

12匹马力柴油机的设计图纸王凌已经完成了,王凌现在要做的是设计和完善好40匹马力单缸柴油机的图纸。

但偏偏,王凌觉得40匹马力的重要性要更甚于12匹马力,因为40匹马力柴油机的延生则是小四轮柴油农用货车,也就是俗称的“四不像”。

这玩意儿基本上除了京都、沪上这些特别发达的大城市的80年代、90年代的人都见过这种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的农用车,尤其是在农村,“嘟嘟嘟”冒着黑烟的四不像小四轮车几乎完全替代了载货卡车的地位,拉肥料、拉粮食、拉泥沙那都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制造也很简单,在后世一个手工达人只需要买一台常柴的柴油机就能自己手搓一辆出来,制造工艺简单的一批,堪称完美的贴合了国内当前的工业水准。

而且这玩意儿的载重量还很高,虽然速度不快,但极限能装到1~2吨的货物,而且还能装自卸车斗,比之现在国内主流的载货卡车是一点都不差的。

尤其是这玩意儿便宜,一辆卡车的成本能生产四五辆小四轮了,要是放在后世,一辆小四轮的售价更是只要一两万块钱,绝对的便宜皮实。

现在,就差一套完整的设计图纸了。

王所以凌现在最想要完成的就是这一套40匹马力柴油机和小四轮的组合,以便更快的填补国内的运力空缺。

周日一天,王凌就在这样的忙碌当中度过。

……

周一,项目组再次忙碌了起来,并在周二顺利的把手扶拖拉机和配套设备给生产出来,顺利的开出了车间。

“小王,厉害啊。”孙三民看着王凌带队搞出来的手扶拖拉机机头,用力的拍了拍,笑道:“不愧是军队的技术干部,这一口唾沫一个钉的,说话就是算话,这么短的时间就把成品给生产出来了!”

王凌客气的笑道:“多谢厂长夸奖,还是要感谢厂里的大力支持!”

“那就试试看?”孙三民看着跟在拖拉机后面被搬出来的耕地的东西,开口问道:“正好咱们厂里有不少的空地,咱们试试这耕地的效率怎么样?”

王凌闻言当即就同意了:“行,那咱们就试试!”

孙三民一拍巴掌:“那就试!”

王凌立刻就动起手来,很快就把机器给调试好了,操作着机头、操控着把手,相当丝滑的挂挡,松离合,顺利的让拖拉机动了起来。

王凌双手扶住扶手,看上去很轻松的把拖拉机给“推”到了厂里后面的空地上,一路上的“嘟嘟嘟”的声音吸引了不少人出来看热闹。

到达空地之后,王凌又熄灭了拖拉机,和金晨一起动手把土耕机给装上,又坐到金属的座位上,发动机器,很快就把一垄地给耕完了,而且看上去不比牛拉犁深耕的差。

孙三民一看:这好啊,这玩意比骡马都好,这玩意儿下地了才叫“农业机械化”呢。

王凌一路开着拖拉机耕过去,在前面的地头掉头,然后又回头耕了一垄地,等到了众人这边的时候,孙三民也在王凌的指导下兴致勃勃的坐上了金属座位,上手操作耕了两垄地。

跳下拖拉机,孙三民的脸上都是笑意:“这个好,这个好,这才是咱们人民群众们需要的好东西。”

“这个皮带轮的,还可以装上抽水机抽水、可以装上粉碎机加工面粉等。”王凌检查了一番机器,同时嘴里还说道:“后面装个车斗还可以用来搞运输,每个生产队配上这么一套,绝对可以大规模的提升生产效率。”

“对了,这个柴油机还可以连接发电机发电,功能多多!”

孙三民越听越开心,牙花子都要露出来了:“啧啧,好,好,这东西好,生产难度怎么样?”

“生产难度不少很大,主要集中在柴油机上!”王凌回答道:“车架这些都很简单,咱们厂生产起来毫无压力。”

“那就好!”孙三民点点头:“其他设备什么时候可以做出来,就是你说的磨面机什么的?”

“这个图纸都是现成的,不算是什么很复杂的东西,生产应该不难。”王凌说道:“材料也不是什么特殊的材料,就普通的钢材就可以了!”

孙三民点点头:“那你就多加把劲,把这些设备都给做全乎了,我去报喜的时候给你请功。”

“好。”王凌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

等到公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时候,得益于工人同志们的努力和用心,孙三民想要的、王凌设计的全套设备都生产起来,

于是孙三民把手扶拖拉机拉了出来,装上载货车斗,带着抽水机、磨面机、粉碎机、碾米机还有土耕机等一系列设备,开着手扶拖拉机去民机部报喜去了。

除此之外,车斗里还带了箩筐、铁桶等工具,然后还有几个大的枕木,还有麦子、没脱壳的稻谷等等农作物。

没办法,孙三民这个厂长非要亲自给领导示范一遍,不然怕领导看不明白,王凌觉得要是民机部的院子里有荒地,说不定孙三民能给人把地翻了。

王凌带着金晨、郑发明、周晓和孙小宁,五个人裹着厚实的军大衣坐在后面的车斗里,就这还被寒风给吹的瑟瑟发抖。

倒是孙三民这个老厂长是真的老当益壮,虽然也穿了一件军大衣,但直面寒风的他居然没有其他任何防寒装备了,就这么高高的昂着头,一路昂首挺胸、意气风发、风驰电掣的开进了民机部的大门。

一路上,倒也是引起了众多人的纷纷议论——京都的人已经算是见多识广了,但是看到后面拉着车斗的手扶拖拉机还是忍不住嘀咕:“这是啥车?怎么模样这么怪?”

也就是后面拉了个车斗,人们还想不到什么东西是不是车但是可以带车斗的,不然应该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这是车。

拖拉机一开进大门,就看到民机部的领导在大楼的门口等着了。

民机部这边的领导早接到了孙三民的电话,对于这位老部下,领导也想看看他到底造出来什么东西出来,能不能保住他的厂子,因此趁着手上没事就晃到楼门口等着了。

这位正部级的领导也是军队出身,要不是建国后就退下来担任了民机部的领导,估计55年的怎么着也能挂上一个金豆豆,而按照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降一级使用的原则,他是完全可以对标副大军区级别的首长的。

军队出身的干部基本上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听得进下属的话,而且对于自己不懂的领域绝对不乱插手,另外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也是他们的一个优势。

这也是他们身处的环境决定的——身处战争之中,听不进下属正确的建议、不能快速的学会如何打仗、胡乱指挥部队的人,早就已经杀生成仁了,哪还机会来见证新国家的诞生、参与新社会的建设呢?

等看到手扶拖拉机的时候顿时就眼前一亮——他敏锐的察觉到,这东西虽然不大而且看上去很简陋,但是后面有个车斗,明显是可以用来载货运货的。

而且这奇怪的车看起来结构也相当的简单,估计生产起来也不会很难,如果能大批量生产的话,岂不是可以替代需要进口的卡车了?

哪怕只是短暂的替代一下也是可以的啊,要知道现在一辆进口卡车可是高达数万元的,就连路上的运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那可都是钱!!!

都是我们的钱!!!

言归正传,民机部大领导看着车斗里面装着的东西,看向孙三民问道:“咋地,你这是搬家啊?这咋还装着人呢?”

此时,王凌已经跳下了车,下车就是一个立正敬礼:“首长好!”

“你好!”领导本能的一个回礼,然后发现自己并不认识王凌,又转头看向孙三民:“这位是?”

孙三民没有回答,而是看向王凌,领导也就顺势看向王凌,王凌则干脆利落的自我介绍道:“首长好,陆军技术少校王凌,总后技术处技术员、工程师,目前任驻摩修厂军代表小组组长,同时负责摩修厂的技术工作!”

领导这才知道是谁:“你就是王凌同志啊!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今天总算是见着啦!”

摩修厂设立驻厂军代表小组的事情在某种层次上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也就是王凌没有穿军装,不然领导应该第一眼就知道他是谁了!

“没错,领导,这位就是王凌,目前我们厂的技术工作就由王凌同志负责!”孙三民说道:“这就是王凌同志设计、我们厂制造的25匹马力水冷单缸柴油机和配套的手扶拖拉机!”

“这辆拖拉机不仅生产简单、操作便捷,还可以充当农用运输车使用,不但可以运输,还可以用来耕地、播种、收割、抽水、磨面、碾米、粉碎等等,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好帮手,绝对的多面手!”

“来,王凌同志,你来给领导展示一下!”

“好的,厂长!”王凌应了一声,然后带着金晨等人忙碌了起来。

当然了,因为还带了四个人的缘故,所以也没轮到王凌怎么动手,主要做一些技术兜底和讲解的工作。

金晨带着郑发明等人先是把车斗给卸了下来,把金属座位给安装了上去,展示了一下拖拉机的操作状态,同时还让领导亲自上手感受了一下操作的便捷性,此时旁边已经围上了围观的人,几个懂技术的人也上手感受了一下,一致得到了“简单易学易上手”的结论。

然后,分别装上收割机、旋耕机和播种机,先是把民机部院子里空地上种的几株冬小麦给收割了,然后展示了一下拖拉机的耕地和播种的性能。

虽然那几株不知道谁种下的、还未成熟的冬小麦有些可惜,但手扶拖拉机强大且全面的农业生产性能还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再然后就是其他功能的展示,孙小宁小步快跑的去把车斗里装着的枕木给拿了下来——这些枕木本来就是拿来安装设备的,上面的螺丝都是已经固定好了的,只要把相应的机器和柴油机安装到上面就好了。

金晨和郑发明把磨面机给搬了下来,然后四个人一起动手,二十分钟就把机器搞好了,连带动机器工作的皮带也给上好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