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相亲沈幼楚!

换源:

  陈风听着,心中却泛起一丝失望。

沈幼楚,听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女孩。

勤劳,孝顺,贤惠,都是这个时代对好媳妇的标配。

可惜……

这些品质,跟“旺夫”似乎也扯不上太大关系。

他要找的,是能激活系统的“旺夫”体质。

从刘媒婆的描述来看,沈幼楚更像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传统好女人,而非什么天选旺夫之人。

看来今天这趟秦家村之行,怕是要空手而归了。

激活系统,遥遥无期啊。

陈风心里琢磨着,脚下却没停。

不知不觉间,刘媒婆已经指着不远处一间更为破旧的茅草屋说道:

“风子,到了,那就是沈幼楚家。”

...

陈风顺着刘媒婆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所谓的“家”,比秦淮茹家还要不如。

低矮的茅草屋顶,歪斜的土坯墙,墙角甚至长着青苔,门前连个像样的院墙都没有,只有几根稀疏的木柴随意搭着,权当是个篱笆。

一阵风吹过,屋顶的茅草簌簌作响,仿佛随时都会被掀开一般。

这样的家境,确实是贫困到了极点。

此刻,那间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内。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坐在小土炕上,身前摆着一张矮小的木桌。

桌上,只有一只豁了口的粗瓷碗。

碗里,是半碗清可见底的稀粥,粥里还夹杂着不少麸糠。

一个身形纤弱的年轻姑娘正端着这碗粥,轻声对妇人说:“娘,您吃。”

这姑娘约莫十七八岁,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布衣,衣服上打着几个不甚明显的补丁。

她身形单薄,脸色也有些苍白,但眉眼却生得极好,清丽脱俗,是个标准的美人坯子。

只是那瘦弱的模样,让人看了不免心疼。

她便是沈幼楚。

沈母看着碗里的粥,又看看女儿,叹了口气。

“幼楚,就这一碗粥,你吃吧,娘不饿。”

沈幼楚轻轻摇头,将碗又往母亲面前推了推。

“娘,我不饿。我刚从淮茹姐家回来,帮她家割了会儿草,她家用白面馒头招待我了,我吃得饱饱的。”

她语气故作轻松,脸上还努力挤出一丝笑容。

然而,话音刚落,“咕噜噜”一阵清晰的声响却从她的肚子里传了出来。

沈幼楚的脸颊瞬间染上一抹红晕,下意识地捂住了肚子,喉咙也不自然地滚动了一下,悄悄咽了口唾沫。

这番小动作,哪里瞒得过当娘的眼睛。

更何况,这年头,谁家会舍得用白面馒头招待一个帮忙割草的邻家丫头?

沈母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声音也变得有些沙哑。

“傻孩子,你当娘是三岁小孩呢?秦家什么光景,娘还不知道?”

“你这谎话,也太不经琢磨了,一看就是没出过门,不晓得人情世故。”

沈幼楚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嘟囔:“我……我就是想让您多吃点。”

沈母拉过女儿的手,轻轻拍了拍,眼神里满是无奈和歉疚。

“唉,都怪娘这身子不争气,拖累了你。”

“这家啊,穷得叮当响,连让你吃顿饱饭都难。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说着,沈母眼圈有些泛红。

沈幼楚连忙安慰道:“娘,您别这么说,您身体会好起来的,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话虽如此,她自己心里也没多少底气。

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她。

可她一个女孩子,又能有多少力气?地里的收成,勉强糊口罢了。

沈母抹了抹眼角,话锋一转。

“对了,幼楚,前儿个刘媒婆来说了,今天会带个城里的小伙子过来相看。”

“说是轧钢厂的,吃商品粮的。”

沈幼楚微微一怔,抬起头。

沈母继续说道:“娘想着,你要是能嫁到城里去,以后就不用跟着娘在这穷山沟里受苦了。”

“至少,能吃上一口饱饭,有个依靠。”

沈幼楚的心微微动了一下。

嫁到城里?

她也希望能改变家里的困境,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但……她看看自家这光景,又摸了摸自己身上这件旧衣服,眼里的光亮黯淡了几分。

“娘,城里人……能看上咱们家吗?”

她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确定。

沈母也叹了口气:“咱们家这条件,确实是……唉,娘也没指望太多。就是想着,万一呢?”

“那小伙子要是真的人好,不嫌弃咱们,那就是你的福气。”

“赶紧的,炕梢那儿有件衣裳,娘前几天给你找出来的,虽然也是旧的,但补丁少些,也干净,你快去换上。”

沈幼楚顺着母亲的指点看去,那是一件洗得有些发白,但确实比身上这件齐整些的布衫。

她默默点了点头,起身去换衣服。

与此同时,刘媒婆已经领着陈风走到了沈家那破旧的茅草屋前。

还没到门口,就看见左邻右舍不少人探头探脑地往这边张望。

村里来个城里人相亲,还是给沈家这样困难的户说亲,自然是件稀罕事。

“哎,你们说,这城里来的,能看上幼楚家这条件吗?”一个挎着篮子的妇人小声议论。

旁边一个抽着旱烟的老汉咂咂嘴:“难说哦,沈家这光景,啧啧,不是一般的穷。”

“不过啊,幼楚那丫头可是个好姑娘,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第二个这么孝顺能干的了。”

“是啊是啊,人长得也水灵,就是太瘦了点,家里穷给耽误了。”

“要是这城里小伙子真能看上幼楚,那可是幼楚的福气,也是这小伙子的眼光好!”

“可不就是,娶了幼楚这样的,以后家里肯定操持得妥妥当当。”

乡亲们的议论声不高,但言语间,既有对沈家贫困的同情,也有对沈幼楚发自内心的赞扬和祝福。

这份淳朴的善意,在这贫瘠的村落里,显得格外真切。

刘媒婆听着这些议论,脸上笑容不减,反而挺了挺腰杆,像是自家闺女被人夸赞一般。

她清了清嗓子,对着那虚掩的柴门扬声喊道:

“幼楚她娘,在家吗?刘媒婆带人来看幼楚了!”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