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文化宫

换源:

  收购站里有几个穿着破旧工装的工人,正在分拣着各种废品,动作娴熟,表情麻木。

李建设走到一个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中年男人面前,客气地问道:“师傅,您好。我想来这里看看,有没有什么能用的旧东西?”

那负责人抬起头,打量了李建设几眼,见他不像是个收破烂的,有些奇怪地问道:“你要什么?我们这里可都是些废品。”

李建设笑着说:“师傅,我就是想随便看看,说不定能淘到点有用的旧木料或者旧家具什么的,自己修修补补也能用。”

负责人听了,也就没再多问,指了指院子里堆积如山的废品,说道:“行吧,你自己看吧。看中什么了,再来找我过秤。”

李建设道了声谢,便开始在废品堆里仔细地翻找起来。

废品站的环境确实不怎么样,脏乱不堪,很多东西都积满了灰尘,甚至有些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但李建设却不嫌弃,他有耐心,也有目标。

他先是在一堆旧木料里翻找,希望能找到一些材质尚可、可以用来做点小家具或者修补门窗的木头。可惜,这里的木料大多都是些不成形的边角料,或者已经腐朽不堪,没什么利用价值。

他又去看那些旧家具,大多是些缺胳膊少腿的破桌子烂椅子,要么就是些散了架的旧柜子,品相都很差,修复起来也很麻烦。

李建设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在那些看起来更不起眼的废纸堆和旧书堆里翻找。他记得,有时候,一些有价值的老物件,往往就藏在这些被人忽略的角落里。

他小心翼翼地翻动着那些发黄变脆的旧报纸和旧杂志,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插画或者旧广告。忽然,他的目光被一捆用麻绳胡乱捆扎着的旧书吸引住了。

这捆旧书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封皮大多已经破损,书页也泛黄发脆,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旧纸张特有的霉味。但李建设却敏锐地感觉到,这些书,似乎有些不一般。

他解开麻绳,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书翻看了起来。那是一本线装的旧医书,里面的字迹是繁体竖排的,纸张已经变得很薄,仿佛一碰就会碎掉。虽然他看不懂里面的内容,但却能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他又翻看了其他的几本书,有的是旧小说,有的是旧课本,还有一些是解放前的旧杂志。这些书虽然品相都不太好,但李建设却觉得,它们或许比那些破铜烂铁更有价值。

就在他仔细翻看其中一本厚厚的、封皮已经脱落的旧画册时,忽然,从书页的夹缝中,掉出来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那小册子看起来毫不起眼,封皮是深褐色的,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和图案,只有一些模糊的印痕。李建设好奇地捡起它,打开一看,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这竟然是一本集邮册!

小小的册子里,用透明的玻璃纸隔开,整齐地贴着一张张颜色各异、图案精美的邮票!

李建设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他虽然不是专业的集邮爱好者,但在前世也多少了解一些邮票收藏的知识。他知道,有些稀有的老邮票,价值连城!

他小心翼翼地翻看着这本集邮册,里面的邮票种类繁多,有解放前的,也有解放初期的,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外国的邮票。有些邮票的图案他依稀有些印象,似乎在一些收藏品鉴的节目里看到过。

李建设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将集邮册悄悄地收进怀里,然后又将那捆旧书重新捆好。他对废品站的负责人说,自己看中了这捆旧书,想买下来。

负责人看了看那捆破旧不堪的书,也没当回事,随口报了个很低的价格。李建设爽快地付了钱,抱着那捆旧书,离开了废品收购站。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找了个僻静的角落,迫不及待地再次拿出那本集邮册,仔细地研究起来。

他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激动!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和一些模糊的印象,他感觉这本集邮册里,至少有几枚邮票,可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比如,他看到了一枚图案是天安门放光芒的邮票,这似乎是解放区发行的“纪东”邮票,存世量稀少。还有几枚印着梅兰芳舞台艺术的邮票,这可是新中国邮票中的佼佼品!

当然,他现在还无法百分之百确定这些邮票的真伪和具体价值,还需要找懂行的人鉴定一下。

李建设小心翼翼地将集邮册贴身藏好,然后才抱着那捆旧书回了四合院。

许大茂看到李建设真的从废品站抱回来一捆破书,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指着李建设对院里的人说:“你们瞧瞧!我说什么来着!这小子,还真去捡破烂了!哈哈哈!建设,你这从书里翻出金元宝来了没有啊?”

李建设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没有理会他的嘲讽,抱着书回了自己的小屋。他知道,真正的好东西,是不能轻易示人的。

接下来的几天,李建设一边正常去街道办上班,一边开始想办法打听哪里可以鉴定邮票。他不敢声张,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先是去了一些旧书摊和古玩市场,旁敲侧击地向一些摊主打听。但这个年代,邮票收藏还不像后世那么普及,懂行的人也不多。

后来,他想起街道办的张副主任,似乎对文化方面的事情比较了解。他找了个机会,装作不经意地向张副主任请教了一些关于旧书和旧邮票收藏的问题。

张副主任听了,倒是给他指了条明路。原来,市里有个工人文化宫,里面有个集邮协会,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那里有不少集邮爱好者和专家。

李建设得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他找了个周末,怀揣着那本集邮册,来到了工人文化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