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轮不到人家

换源:

  四合院里的日子,就在这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一天天地过着。李建设依旧每天去街道办上班,业余时间就去山上采些山货,或者在家里看书学习。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

而他的那些“听劝”经历,也渐渐在院里成了一些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都觉得,这个李建设,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别人的“坏主意”,变成自己的“好运气”。

当然,也有一些人,比如闫富贵、刘海中、许大茂之流,依旧对李建设心存嫉妒和不满,总想找机会给他下绊子。

李建设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他知道,只要自己不犯错,不给别人留下把柄,那些人也奈何不了他。

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安安稳稳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积攒更多的财富和实力,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他能在这个时代,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转眼间,秋去冬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四合院里的人们,也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

李建设小屋里,因为有了充足的柴火,烧得暖暖和和的。他坐在新打的木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感觉十分惬意。

就在他以为这个冬天可以安安稳稳地度过的时候,四合院里,又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又将他卷入了一场新的“劝告”之中。

这次“劝告”他的人,是那个平时看起来柔柔弱弱,实则精于算计的秦淮茹。

这天,李建设正在家里看书,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他打开门一看,只见秦淮茹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焦急和为难的神色。

“建设兄弟,你……你现在有空吗?能不能……能不能帮我个忙?”秦淮茹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

李建设看她神色不对,问道:“秦姐,出什么事了?您慢慢说,别着急。”

秦淮茹叹了口气,说道:“唉,还不是我们家那点破事儿。我们家……我们家没煤了。这天越来越冷,家里没煤烧,孩子和婆婆都冻得不行。我想去买点煤,可……可我手头实在是太紧了,而且,现在的煤也紧张,不好买。”

她顿了顿,又用一种带着几分期盼和恳求的眼神看着李建设,说道:“建设兄弟,我知道你力气大,而且……而且你路子也广。你看,能不能……能不能帮我去扛几袋煤回来?钱……钱我先欠着,等我下个月发了工资,一定还给你。或者……或者你看,你家不是有很多柴火吗?能不能……匀给我们家一些?我们家实在是……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秦淮茹说着,眼圈都有些发红,看起来楚楚可怜。

李建设听了秦淮茹的话,心里却是一阵冷笑。这秦淮茹,又来这一套!她家没煤了,关他什么事?她男人贾东旭虽然死了,但她自己也在轧钢厂上班,每个月都有工资,怎么可能连买煤的钱都拿不出来?更何况,她那个婆婆贾张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手里肯定也攥着点钱。

他敢肯定,秦淮茹这番话,十有八九又是在演戏,想从他这里占便宜。要么是想让他白白出力去扛煤,要么就是想白白要他的柴火。

不过,李建设转念一想,秦淮茹虽然心机深沉,但她毕竟是个女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也确实不容易。而且,院里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果做得太绝,也不太好。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秦姐,扛煤倒是没什么问题,我力气有的是。只是,这买煤的钱……”

秦淮茹见李建设似乎松了口,连忙说道:“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我想办法凑凑。就是……就是现在煤不好买,我怕我一个女人家,买不到。”

李建设点了点头,说道:“行吧,那这样,你先去凑钱。要是能买到煤票,我再跟你一起去煤厂看看。至于柴火嘛,我家虽然有一些,但也是辛辛苦苦从山上砍回来的,也是要留着过冬的。不过,你要是实在应急,我倒是可以匀给你一些,但也不能太多。”

他这话,既没有完全答应秦淮茹的要求,也没有完全拒绝,给自己留了回旋的余地。

秦淮茹听了,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连连道谢:“谢谢你!建设兄弟!真是太谢谢你了!你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李建设看着秦淮茹那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心里却没有什么波澜。他知道,这个女人的眼泪和笑容,都未必是真的。

不过,既然答应了帮忙,李建设也不会食言。他想,帮秦淮茹扛几袋煤,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至于柴火,匀给她一些,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只是,他没想到,这次看似普通的“助人为乐”,竟然又给他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个“收获”,也让他在四合院里的地位,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的起因,还要从秦淮茹那句看似不经意的“劝告”说起。

那是在李建设答应帮秦淮茹扛煤之后,秦淮茹又用一种带着几分试探和“好意”的语气对李建设说道:“建设兄弟,你这力气这么大,真是可惜了。你要是……你要是肯吃苦,不如去帮院里那个孤寡的张大爷家扛扛煤球吧。他家没个壮劳力,每年冬天都为这煤球发愁。你帮他扛完了,说不定……说不定张大爷能给你几个窝窝头当谢礼呢!也算是……也算是积德行善了嘛!”

秦淮茹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随口一提。但李建设却从她的话里,听出了一丝算计的味道。她这分明是想让自己去给张大爷白干活,然后她再去张大爷面前卖个人情。

李建设心里冷笑,这秦淮茹,还真是会算计啊!不过,他转念一想,帮张大爷扛煤球,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张大爷确实是个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平时生活也挺困难的。自己力气大,帮他一把,也算是日行一善了。至于那几个窝窝头,他倒是不在乎。

于是,李建设便笑着答应了下来:“行啊,秦姐,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去帮张大爷把煤球扛了吧。都是一个院的,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

秦淮茹见李建设答应得这么爽快,心里暗暗得意,觉得自己的计划又成功了一半。她又假惺惺地叮嘱了几句,便心满意足地走了。

李建设看着秦淮茹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四合院里的人啊,真是各有各的算盘。不过,他既然答应了,就会把事情做好。

第二天,李建设便主动找到了张大爷,表示愿意帮他家扛煤球。

张大爷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他听到李建设要帮他扛煤球,激动得连连道谢,拉着李建设的手,一个劲儿地说:“好孩子!好孩子啊!真是太谢谢你了!我这把老骨头,正愁着这煤球怎么办呢!”

李建设笑着说:“张大爷,您别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于是,李建设便跟着张大爷,来到了堆放煤球的地方。那是一堆小山似的煤球,少说也有几百斤。李建设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开始往张大爷家搬运。

他力气大,干活也麻利,一趟就能扛起一大筐煤球,健步如飞。张大爷在一旁看着,又是心疼,又是感激,一个劲儿地让李建设歇歇,别累着了。

李建设却笑着说没事,依旧埋头苦干。

很快,那堆小山似的煤球,就被李建设一个人,全部搬到了张大爷家的煤棚里,码放得整整齐齐。

干完活,李建设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张大爷连忙端来一碗热茶,让李建设喝了暖暖身子。

然后,张大爷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张毛票和一些粮票。他将这些钱票塞到李建设手里,说道:“建设啊,真是太辛苦你了!这点钱,你一定要收下!虽然不多,但也是我老头子的一点心意!”

李建设连忙推辞:“张大爷,这可使不得!我帮您扛煤球,是应该的,怎么能要您的钱呢!”

张大爷却板起了脸,说道:“建设啊,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老头子!我虽然穷,但也不能让你白白出力啊!快拿着!不然我可要生气了!”

李建设见张大爷态度坚决,也不好再推辞,只好收下了那点钱票。他知道,这可能是张大爷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就在这时,张大爷忽然拉着李建设的手,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然后点了点头,说道:“建设啊,你这孩子,忠厚老实,力气又好,是个好苗子啊!”

他顿了顿,又神秘兮兮地说道:“不瞒你说啊,我老头子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手艺人,会点木工活。可惜啊,我这手艺,没人继承,眼看着就要失传了。我看你这孩子不错,要是……你要是不嫌弃,我倒是可以教你几手。虽然不能让你发大财,但学门手艺傍身,总不会吃亏。”

李建设听到这话,顿时眼睛一亮!学木工?这可是个好手艺啊!这个年代,木匠可是个吃香的职业,不仅能自己打家具,还能接活赚钱。如果能跟张大爷学到真本事,那可比在街道办当临时工强多了!

他连忙激动地说道:“张大爷!我愿意学!我愿意学!只要您肯教,我一定好好学!”

张大爷看到李建设这么有诚意,也十分高兴,笑着说道:“好!好!好!只要你肯学,我就肯教!从明天开始,你就跟着我学吧!”

就这样,因为帮张大爷扛煤球,李建设又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学习木工手艺的机会。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啊!

而秦淮茹,当她听说李建设不仅帮张大爷扛了煤球,还因此拜了张大爷为师,要学木工手艺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她本来只是想让李建设白出力,顺便卖张大爷个人情,结果没想到,李建设不仅得了钱,还学了手艺!

她心里那个悔啊,简直比当初错过李建设的鱼还要难受!她怎么就没想到,张大爷竟然还会木工活呢!早知道这样,她就该让自家棒梗去拜师啊!

她越想越不是滋味,觉得这李建设,运气也太好了吧!什么好事都能让他给碰上!

而李建设,则在众人的羡慕、嫉妒和议论中,又开启了他人生中的一项新技能——学习木工。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能把这门手艺学好,为自己的未来,增添更多的可能。

四合院里的故事,依旧在继续。而李建设的“听劝”之路,也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每一次“劝告”,都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无限的惊喜和可能。

(根据您上次的指令,第46章到50章的内容已经在上一轮的回复中生成了。现在我将从第51章开始继续。)

自从上次贾张氏上山“寻宝”闹了笑话之后,四合院里倒是消停了一阵子。李建设也乐得清静,每天按部就班地去街道办上班,业余时间就跟着张大爷学木工,或者去山上转转,采些野菜山货,日子过得充实而平静。

这天,天气有些阴沉,眼看着就要入冬了,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冬的煤炭发愁。这个年代,煤炭是计划供应的,每家每户能分到的数量有限,根本不够烧一个冬天。很多人家都得想办法自己去煤厂排队买高价煤,或者托关系搞点煤票。

秦淮茹家自然也不例外。她男人贾东旭死得早,留下她一个寡妇拉扯着三个孩子和一个好吃懒做的婆婆贾张氏,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家里的煤球也快见底了,秦淮茹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她也想过去煤厂排队买煤,可她一个女人家,力气小,又得上班,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折腾。托关系吧,她也没什么硬关系。至于煤票,那就更不用想了,金贵得很,轮不到她这样的人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