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跪地禀报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烛火微晃,映出李世民冷峻的面容。
“陛下,西北再传急报——”侍卫话音未落,已觉屋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李世民缓缓起身,目光如炬:“说。”
“阿史那骨咄禄调集重兵,围困牧民于黑水河畔。巴图率众死守三日,伤亡惨重,援军尚未抵达,恐难支撑。”
尉迟恭闻言怒目圆睁,拳头紧握:“陛下,不能再等了!西北若失,边疆危矣!”
房玄龄眉头紧锁,低声道:“眼下朝中局势未明,若贸然调动大军,恐引发朝局动荡。”
李世民沉思片刻,缓缓道:“长孙无忌已稳住京城局势,我意亲赴西北督战,以安军心民心。”
尉迟恭一震,立刻抱拳:“属下随行!”
房玄龄却沉声道:“陛下此去,须谨慎行事。如今朝中有暗流涌动,若能寻得助力,或许可事半功倍。”
“助力?”李世民微微侧首,“你是指……那位皇室隐士?”
房玄龄点头:“李淳风,传闻其精通天文历法、阴阳五行,更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若他真与背后势力有交集,或能助我们掌握先机。”
李世民目光微沉:“查到他的踪迹了吗?”
“臣已查明,他隐居于终南山深处,常于山脚村庄采买物资。”房玄龄答道,“但此人极为谨慎,行踪不定,且对朝廷多有戒备。”
“既是皇室之人,为何避世不出?”尉迟恭不解。
“传言他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斥,自此远离庙堂。”房玄龄顿了顿,“但他对大唐局势洞若观火,若能说服他相助,必是一大臂助。”
李世民沉吟片刻,最终颔首:“好,就去会会这位李淳风。”
一行人轻装简从,沿官道南下,直奔终南山而去。
山势险峻,云雾缭绕。几日后,他们抵达山脚小村。村中老者听闻来意,面露迟疑:“李先生确实常来此地,但极少与外人交谈。你们若想见他,恐怕不易。”
“他可曾提过什么特别之处?”房玄龄问。
老者思索片刻,忽然道:“他每次外出,总会带着一本旧书,封面刻着奇怪的符号,说是天机之书。”
尉迟恭皱眉:“天机之书?”
“或许是某种密文。”房玄龄低声分析,“看来,他并非单纯的隐士。”
他们在村中等待数日,终于等到李淳风现身。他身着粗布麻衣,身形瘦削,神情淡漠,手中果然抱着一本古旧书籍,封皮上隐约可见奇异符号。
李世民上前一步,拱手道:“李先生,久仰大名。”
李淳风抬眼扫了一眼众人,淡淡道:“阁下是谁?”
“李某乃一介布衣,心忧天下,特来请教。”
李淳风冷笑一声:“天下之事,非一人之力可改。阁下又何必自找麻烦?”
房玄龄上前一步,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周文远府中搜出的信件,落款为‘吴王’。我们怀疑背后另有势力,意图颠覆大唐。”
李淳风接过信纸,目光微变,随即恢复平静:“此事,我不知情。”
“李先生既通晓天机,想必也知近日将有大事发生。”李世民语气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若不阻止,百姓将陷入战火。”
李淳风沉默良久,终是开口:“你们可知,背后之人已在长安城中布下棋子,只待时机一到,便可掀翻整个朝局。”
尉迟恭怒道:“究竟是谁?”
“时机未至,不可妄言。”李淳风摇头,“但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件事——他们将在‘寒露节’当日动手。”
“寒露?”房玄龄迅速计算日期,“还有七日。”
李世民眼神一凛:“李先生,若你能助我们识破阴谋,大唐百姓必将感念。”
李淳风深深看了他一眼,似在衡量什么。片刻后,他轻轻叹息:“我本不愿再涉尘世,但若大唐真的倾覆,我也无处可逃。”
他转身走入林间小径,示意众人跟随。
穿过一片竹林,来到一处幽静院落。屋内陈设简单,唯有一张木案上摆着几张泛黄地图。
“这是我这些年搜集的情报。”李淳风将地图铺开,“这些据点,皆为背后势力藏匿之地。若要破局,需逐一排查。”
房玄龄凑近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其中一处,竟在皇宫附近。”
尉迟恭低声道:“看来,敌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李世民目光沉静,缓缓点头:“李先生,从今日起,我们并肩作战。”
李淳风看着他,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
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名村民匆匆赶来:“几位贵客,山下来了几位陌生人,说是来找李先生的。”
李世民神色一凝,与尉迟恭对视一眼,迅速站起身来。
“看来,有人已经察觉我们的行动了。”房玄龄低声提醒。
李淳风望向窗外,神色莫测:“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