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袭扰高句丽 王玄策扬名

换源:

  太子右庶子、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上书说:“根据《礼记·文王世子》的记载,以及郑玄的注解,四时之学在将要学习诗书礼乐之道时,儒官会在各自的老师处举行释奠礼。这并不是在国学中举行的礼仪,所以不会涉及到先圣。而到了春秋两季合乐之日,天子会亲临视学,并命令有关部门举行典礼,这时会同时祭祀先圣和先师。秦汉时期的释奠礼没有相关文献可考,到了魏武帝时期,则让太常来主持这一礼仪。从晋宋以来,有时皇帝会亲自出席,但学官仍然主持祭祀,这并没有确凿的典制依据。

况且,国学之称,乐器用轩悬,尊俎威仪,都是由臣下备办的,按理来说,臣下不应该自行专断。即使是祭祀小神,也会派遣使者进行。释奠礼既然被视作中祀,按照道理来说,必须请示皇帝。因此,我建议国学释奠时,由国子祭酒担任初献,祝词中称‘皇帝谨遣’,并令司业担任亚献。各州刺史在州学释奠时担任初献,上佐担任亚献,博士担任终献。县学则由县令担任初献,县丞担任亚献。由于博士没有品秩,所以可以由主簿及尉等官员共同担任终献。如果有空缺,则按顺序递补。州县释奠既然请求刺史、县令亲自献祭并主持祭祀,那么希望参照祭祀社稷的规例,给予他们明衣等祭服,并在礼令中作出永久规定。”

李世民看后非常认同,于是下诏释奠礼的举行依许敬宗所言。

二十二日,褚亮去世,享年八十八岁。李世民听闻讣讯,十分悲痛,为之辍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赠其为太常卿,谥号为“康”,准其陪葬昭陵。又亲自为其撰文并书丹“大唐褚卿之碑”碑文。

三月,李世民任命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侯将军李海岸为青丘道行军副大总管,发兵一万多人,乘坐楼船从莱州渡海而入;太子詹事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朗、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统兵三千人。所有军队由李世绩统一指挥,两路大军也皆配备熟悉水性的士兵。

月底,李世民偶感风寒。

四月初一,命人修缮终南山废弃的太和宫,改名为翠微宫,供李世民居住,杜君绰被任命为翠微宫守将。

初九,翠微宫建成,正门朝北开,叫做“烟霞门”,视朝的大殿命名为翠微殿,寝殿命名为含风殿。同时,还为皇太子建造了别宫,距离翠微宫台基连绵一里多,正门朝西开,名叫金华门,内殿名叫喜安殿。

初十,李世民设置燕然都护府,统辖瀚海等六都督府、皋兰等七个州,任命扬州都督府司马李素立为都护。李素立到任后,为这些部落建立廨舍,开置屯田,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各部十分拥戴,送给了李素立很多牛羊等财物。

李素立面对各族人民的好意,说:“我不过是奉行陛下的政策,又有什么功劳呢?如果大家真要感谢我,那我就收下大家的一杯酒吧!”说罢,李素立倒了一杯酒,说:“愿各部落世世代代与中原和睦相处。”

月底,李世民任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三十人出使中天竺,加强同中天竺的友好往来,并顺道看望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一行人到达中天竺后,恰逢中天竺戒日王逝世,国内爆发政变,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见到王玄策等人带着很多财宝,于是发动军队,扣押了王玄策等人,将所有财物全部据为己有。

正当众人绝望之际,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挺身而出,悄悄释放了王玄策、蒋师仁,并派向导助二人北上至泥婆罗,由泥婆罗进入吐蕃。

二人进入吐蕃后,受到了松赞干布的礼遇。二人面对松赞干布的礼遇,深感惭愧,终日闷闷不乐。

松赞干布问二人:“贵使为何如此郁闷?”

王玄策二人实言相告,并请求松赞干布帮忙报仇。

此时的松赞干布威震雪域高原,泥婆罗国王对其都言听计从,于是,松赞干布立即修书一封,请求泥婆罗国王借兵,同时,自己则将亲卫一千二百人交给王玄策,会同泥婆罗七千军队一起攻打中天竺。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中天竺杀去,中天竺军队拼死抵抗,然面对王玄策等人无疑是螳臂当车,很快,王玄策首战告捷,俘获兵将七十余人,中天竺元气大伤,之后大军一路高歌猛进逼近荼博和罗城外。

王玄策修书一封,劝那伏帝阿罗那顺赶紧开城投降。

阿罗那顺不置可否,派遣其精锐大象军出城迎战,王玄策以前没见过大象军的战斗力,双方一交手,王玄策部便吃了大亏,只好鸣金收兵,考虑好对策后再次迎战。

王玄策一筹莫展,苦思对策而不得。此时,蒋师仁说:“何不效仿战国田单采用火牛阵?”

王玄策一听,立刻豁然开朗,于是,命令手下准备牦牛,身上绑上柴草等易燃物,待到交战开始,立即点火。

次日,王玄策带兵叫阵。阿罗那顺见王玄策还敢来送死,于是又派大象军出击。

大象军全部出城后,王玄策立即带兵后撤,大象军一路追击,直到来到一群绑满柴草的牦牛身边后,王玄策立即停住脚步,并命人点火,刹那间,浑身起火的牦牛疯狂地冲向大象军。

大象军哪里见过这阵势,立刻撤退,然而,大象的速度哪里比得上火牛的速度,不一会儿,火牛与大象军混作一团,大象军烧死者、被踩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阿罗那顺站在城墙之上,看到大象军全军覆灭,甚是痛心,他一面请求援兵,一面遣使请降。

使者来到王玄策跟前后,刚表达完请降意愿,王玄策说:“现在投降?晚了!”然后,又对部下说:“把他拉出去砍了,然后把他首级扔到城下!”

阿罗那顺见使者被杀,只好拼死守城。

面对远远不如中原地区高大坚固的城墙,王玄策命人架设云梯,辅以抛石车,箭阵等,不到一天工夫,荼博和罗城两座城池都被攻破。阿罗那顺赶忙逃回中天竺。王玄策乘胜追击,中天竺士兵纷纷缴械投降。很快,中天竺被攻克。

阿罗那顺又率残兵败将逃向东天竺,请求东天竺国王尸鸠摩援助,东天竺国王立即调兵五千,随同阿罗那顺残部约一万五千人,组成两万大军对抗王玄策。

王玄策面对人数众多的敌军,决定诱敌深入,然后伏击敌军。天竺军队哪懂得中原兵法,还以为是王玄策害怕了,所以大举进攻,最终,王玄策成功伏击敌军,蒋师仁亲手擒住阿罗那顺,投降者全被坑杀,部分军队则随阿罗那顺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王玄策命蒋师仁对付阿罗那顺妻子,很快,乾陀卫江战役结束,蒋师仁俘获阿罗那顺妃子、王子,及百姓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五百八十座城邑全部投降。

东天竺国王得知战败消息后,甚是恐惧,立即遣使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

战斗彻底结束后,王玄策押解阿罗那顺及王妃、王子等男女一万两千人、牛马两万余回到长安献俘。

直到贞观二十二年五月,众人回到长安,李世民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在众多俘虏中,有一人名叫那迩娑婆寐,自称寿命两百岁,有长生之术,能炼制长生不老药,于是李世民开始让其为自己炼制丹药,并每日服用。

五月初三,李世民入翠微宫,命归国不久的玄奘陪同,并诏令玄奘在翠微宫翻译《心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