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接着说:“朕亲自上阵杀敌,勤勉地辅佐朝政。不久之后,朕仰仗着天命的威严,又顺从着众人的推举,从唐侯的身份一跃而成为天下的君主。朕深深地体会到这份责任和忧虑的重大,自我勉励要像先贤一样勤勉。因此,朕获得了无尽的神灵赐予的恩宠,就像剪下毛发一样不断地得到赏赐。那些游荡的灵魂也归顺于朕,朕穷尽了所有的力量来开拓疆土。东苑的蟠桃和西池的昧谷都沐浴在朕的正朔之下,充满了和煦的气息。
与过去的朝代相比,这份吉祥和征兆是如此的显著,以至于在古今都很少听闻。朕考察前代帝王的光辉事迹,翻阅了无数的典籍却未能完全目睹。这岂是朕这渺小的身躯所能做到的?朕想这一定是由于上天高明地照耀着朕,才赐予了朕这太平盛世。
如今,三公九卿以及各级官员,都纷纷陈述天意与人心的意愿,请求朕遵循封禅的旧例。朕回顾自己,认为才德浅薄,推辞而不愿接受这一殊荣。朕多次拒绝这些建议,但朝野上下的期望之情尤为迫切,对朕的期许也越来越深。
朕又仔细思考,承载着上天赋予的使命,自古以来贤明智慧之人,都将功劳归于大帝。面对这一至高无上的道理,朕无法再固执地推辞。决定在上元节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这确实让朕感到既惭愧又恐惧。因此,朕决定在贞观二十二年仲春之月,遵循旧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朝廷内外的各级官员,包括地方长官和朝中卿士,都已经相互敦促并告知了这一决定。在祭祀大典准备过程中,每个人都将竭尽全力,不辜负治理国家的职责。他们将恪尽职守,共同营造和谐的时代氛围。有关部门应与士大夫和学识渊博的学者一起,详细研究古代的典籍,制定出合适的祭祀礼仪,以确保祭祀活动的庄严和敬意,符合朕的心意。
同时,朕命令天下各州,广泛选拔有才能的人。对于那些学识渊博、文采飞扬、政绩显著、才能出众的人,都应集中到泰山来。希望他们中能有人作出赋诗投金这样的佳作,不辜负天庭的华美;也希望那些身怀绝技却隐居不出的人,不要再沉溺于屠夫钓者的生活,而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务必选拔出英才豪杰,朕将对他们破格提拔。
朕派遣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为封禅大使,民部侍郎卢承庆担任副使。司空、梁国公房玄龄等人商议认为,梁甫山和社首山是两座重要的山。梁甫山和社首山都是古代帝王禅祭的场所。在十五年前的奏议中,曾请求在梁甫山举行禅祭。
如今再次奉诏详细商议此事。梁甫山距离泰山七十里,且在泰山的东南方向。就举行祭祀活动而言,位置并不十分稳妥便利。而社首山距离泰山仅有五里,是周朝举行禅祭的地方。我们经过仔细商议,打算在社首山举行禅祭。其余事项都按照以前议定的办理。”
十一日,李世民下诏说:“对于那些无知而自蹈法网之人,应顺应阳春之和煦,特别给予宽宥考量。各官署所囚禁之犯,皆应押解前来,详察其罪行轻重。”
自此之后,每次朝会,记录囚禁之人二百名,由李世民亲自审问,将死刑降为流刑,流刑降为徒刑,徒刑降为杖刑,杖刑则全部释放。
二十日,太子李治即将满二十岁,到国子学行释奠礼。
月底,李世民与群臣商议再次讨伐高句丽事宜。
群臣认为:“高句丽依靠山势建城,攻打他们难以迅速取胜。之前陛下亲自出征,已经导致高句丽百姓无法耕种,粮食短缺,去年,高句丽有发生旱灾,粮食更加短缺,不如陛下派遣小股部队袭扰他们,使得高句丽百姓难以全身心投入农耕之中,如此一来,几年之内,高句丽必然因为缺粮不战而降。”
李世民觉得群臣有理,于是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
二月十六日,滑州刺史上报说:“夏侯碎金去世,其女刘少娘年仅十五,然亲自背土筑坟并墓旁筑屋守孝,事实堪彰、情实可嘉!”
李世民说:“夏侯碎金朕还记得,是个孝女,没想到其女也如此孝顺,朕命州县赐给刘少娘粟和帛,并表彰她的孝行。”
豫州刺史也上报说:“豫州有孝子许垣,年仅十岁,他随父亲进山采药,父亲被猛兽咬伤。许垣立即大声呼喊并用拐杖击打猛兽,猛兽于是逃走了,他的父亲得以保全性命。”
李世民对侍臣说:“许垣虽然年幼,但能够舍命救亲,他的孝心非常深厚,值得嘉奖和表彰。”于是下令授予他文林郎的官职,并赐给他五十匹财物。
雍州刺史上报说:“杨三安的妻子李氏,侍奉公婆以孝顺闻名。等到公婆和丈夫都去世后,杨三安的两个儿子还年幼,家境贫寒。李氏白天努力耕田,夜晚则纺线织布,几年间为公婆以及丈夫的叔侄兄弟等七人办理了丧事,她的事迹被远近的人所赞叹。”
李世民下令赐给她二百匹帛,并派遣州县官员去慰问这位孝女。
博州刺史上报说:“王少玄的父亲在隋末被乱兵杀害于郡城西边,王少玄是遗腹子。他十多岁时,询问父亲的下落,母亲告诉了他,他因此悲哀哭泣,想要找到父亲的尸骨来安葬。当时白骨遍野,无法辨认。有人说:‘用儿子的血滴在父亲的骨头上,如果渗入就是父亲的骨头。’王少玄于是刺破自己的身体来试验,经过十多天,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尸骨并安葬了他。王少玄因此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经过多年才痊愈。请陛下表彰!”
李世民下令对其进行表彰,并任命他担任王府参军。
褚遂良也说:“陛下,臣也听闻了一些孝行。”
李世民说:“说来听听!”
褚遂良说:“近日,侍御史李乾祐母丧,其亲自背土筑坟,并在墓旁筑屋守孝。”
李世民说:“应当表彰!”于是,李世民下令表彰李乾祐,并派使者前去吊唁慰问。
褚遂良又说:“还有一件事不知道算不算孝行。”
李世民好奇地问:“何事?”
褚遂良答道:“绛州夏县有一女名叫卫无忌,她的父亲被同乡的卫长则杀害,当时卫无忌只有六岁,母亲又改嫁了,她没有其他兄弟。等到长大后,卫无忌常常想着为父报仇。前几日,她的堂伯设宴奏乐,卫长则当时也在座。于是卫无忌找到机会,偷袭并杀害了卫长则,然后到官府自首,声称已经为父报仇,请求接受刑罚。”
李世民听后说:“她是个孝顺、刚烈之人,朕决定免除她的罪责,给她车马,让她迁徙到雍州,并赐给她田地和房屋,州县官员按照礼仪为她安排出嫁。”
二十日,李世民下诏说:“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子慎、何休、王肃、王辅嗣、杜元凯、范宁等二十一人,他们的著作都被国家采用,流传于后世。他们既然已经传播了儒家学说,理应受到尊崇。从今以后,凡是在太学举行祭祀活动,这些人都可以配享在孔子庙堂之中。在春秋两季举行释奠之礼时,由儒官自行担任祭主,只在告祭时提及博士的姓名以昭告先圣。另外,州县在举行释奠礼时,以博士为主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