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宗哀悼高士廉 李世民起复萧瑀

换源:

  葬礼当天,李世民打算亲往吊唁,房玄龄出言阻止。

李世民说:“朕与高士廉不是普通的君臣关系,还是故旧、姻亲的关系,他的儿子娶了朕的女儿,他又是无忌和文德皇后的舅舅,也就是朕的舅舅,如此关系,朕怎能不去吊唁?”

于是,李世民带领亲卫前往高府。

长孙无忌远远见到李世民来到了府门,立刻出府,跪请李世民回宫。

李世民伤心地说:“朕来看望舅舅,你为什么要阻拦朕呢?”

长孙无忌牵住李世民所乘御马,说:“陛下正在服用丹药,不能哭丧,望陛下为天下苍生珍重自己的身体,而且舅舅临终遗言表示不可让陛下为他伤心,请陛下遵从舅舅遗言!”

李世民执意进府,长孙无忌拦在跟前,不停磕头请求李世民回宫,其志甚坚。

最终,李世民无奈回宫,望着高府方向,放声痛哭,然后下诏说:“从前齐君说:‘晏婴去世后,孤深感失去股肱之臣的悲痛。’季札去世后,晋君为失去社稷之臣而哀伤。所以,对于逝去的贤臣,我们要悼念他们,以彰显他们的忠诚和功绩。高士廉德高望重,风范卓越,道行高深,在朝廷中威望极高,功勋卓著。

他担任铨选之职,能公正地选拔人才,声名远扬。他位居端揆,总理百官,声誉卓著。他忠诚有谋,风范卓越,遇到事物必定能彰显其美德。他向朕进言时,言辞恳切,多有裨益。他的风采和气度,可以与伊尹、吕尚相媲美,并超越他们。

朕在年幼时,就与你有姻亲关系,多年来我们关系亲密。朕正期望你能辅佐朕成就大业,永保国家隆盛,但你却不幸去世,朕深感震动。你的仪容形貌无法再追,你的美好声誉却将永远流传。为了表达朕的哀思,朕决定赐予你崇高的礼遇,追赠你为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赐给班剑四十人,以及羽葆鼓吹,赙绢布二千段,米粟二千石,陪葬昭陵。

朕将派摄鸿胪卿监护丧事。另外,朕将派遣尚官以四簋之礼致祭,并亲自撰写祭文置于你的灵座前。朕与你君臣之义深重,道义相投,如同鱼水相依,风势相顺,你早就启发了朕的心智。如今你突然离世,朕如何能接受这一事实?

朕想起往昔与你共度的时光,心中更加悲痛。虽然你已离世,但朕仍想与你同城而居,仿佛你的游魂仍在附近。现在,朕已下令准备归葬之事,你的灵柩将归葬于穷泉之地,我们相隔于丘野之间,但朕对你的思念却更加深远。朕将在清晨的路上凝望哀笳,在夜晚的台榭上引领嘶骖,以寄托朕的哀思。

唉!你已长逝于世,留给朕的是无尽的遗憾。回想起往昔的赏赐和宴乐,朕本以为能与你共享欢乐,却没想到这欢乐之情竟变成了悲伤之绪。酒有千日之醉,人却无再饮之期。从前,朕与你一同进餐时心情愉悦,如今朕抚杯却更加悲痛。因此,朕派遣使者陈设这些祭品,以寄托朕的哀思。

如果你的灵魂有知,希望你能享用这些祭品。等到你的灵柩经过横桥时,朕将登上长安故城的西北楼,望着你的丧车,悲痛欲绝。”

然后,李世民赐谥号“文献”,命许敬宗撰文,赵模书丹“大唐尚书右仆射司徒申文献公茔兆记”碑文。

之后感念自己身边的功臣相继去世,想起了萧瑀如今已是七旬老人,却被自己剥夺了爵位,实在可怜,于是,下诏恢复了萧瑀宋国公的爵位,并对萧瑀说:“你对大唐有功,朕永远忘不了,虽然有时朕一气之下会罢免你,但朕的内心还是舍不得的,况且你还是我的表姑父,当年讨伐薛举时,你将所有兵马全部交给我,这是对朕多大的信任啊!大唐立国之后,在与隐太子的争斗中,你始终坚定地支持朕,这份恩情朕也一直铭记于心。你的儿子萧锐还娶了朕的长女襄城公主,我们之间的关系非一般人可比啊!”

萧瑀哭着感激李世民的信任。

李世民又想到了房玄龄近来身体也不好,作《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一首赐予房玄龄,诗中说:“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李世民通过葵藿草相恋相依的自然景象,借喻自己与房玄龄的情谊之深厚,将君臣之交赞叹为兄弟手足之情,充分表达了李世民对房玄龄的器重和信任。

房玄龄接到李世民所书《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后立即入宫叩首谢恩。

李世民扶起房玄龄说:“你值得朕的信任!”

初九,李世民正式下诏将回纥部设置为瀚海府,仆骨部设置为金微府,多滥葛部设置为燕然府,拔野古部设置为幽陵府,同罗部设置为龟林府,思结部设置为卢山府,浑部设置为皋兰州,斛薛部设置为高阙州,奚结部设置为鸡鹿州,阿跌部设置为鸡田州,契部设置为榆溪州,思结别部设置为林州,白部设置为置颜州。各自以其部落的酋长为都督、刺史,并分别赏赐给他们金银、缯帛以及锦袍。

各部首领欢呼雀跃,上奏说:“我们既然已经成为了唐朝的百姓,往来于天子的居所,就如同拜见父母一样。请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辟一条道路,称之为参天可汗道,设置六十八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马匹和酒肉以供过往的使者使用,每年进贡貂皮以充当租赋。同时,还请派遣能写文章的文人,帮助我们撰写表疏。”

李世民欣然答应,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负责此事,并对群臣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初十,群臣请求李世民泰山封禅。

李世民遂下诏说:“朕听说天地广阔无垠,最初开创了人类的黎明时代,女娲和燧人氏开启了人类的原始纪元。由此可知,创造生命是最大的德行,身处崇高地位却不自我炫耀。生命的成长依赖于这些神圣的力量,它们默默地通过明确的规律来管理。到了三正交替建立,五行之运相互变迁的时候,美好的事迹被记载在典籍之中,至高无上的道理流传在《雅》《颂》之中。

那些能够仰望星辰、俯察百神,观察吉祥的征兆并回报神功的人,无不倾注全部情感于祭祀之中,接连不断地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他们敬畏天地,竭尽先圣所能做到的一切。他们弘扬夏、商、周三代的正统,传承往昔圣贤的尊名。就像在天街上悬挂明镜一样,所有的事情都源于此。

然而,自从中阳氏断绝血脉,白水河在尽头干涸,宫室衰微而新兴势力兴起,黄星在天堑中受阻。永嘉之乱后,人们流离失所,把金马当作牛来骑;道武帝南下,骑着苍鹅登上皇位。周朝吞并了岳地,但仅仅过了三代就倾覆了;隋朝吞并了舜的后代,到了第二代就覆灭了。这些朝代无不因为凶暴而取代了混乱,以暴政代替了昏庸。他们各自肆意妄为,企图享受上天的保佑,却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千百年来,淳朴的风气不再流传,七经被废弃,司马迁的话几乎绝迹。这使得成山的日观峰很久都没有举行过祭祀天地的仪式,汶水之上的明堂,又有谁听说过它祭祀天帝的意义呢?回顾礼乐制度,真是让人叹息不已。

朕自幼就处于危险之中,怜悯这衰微的命运。上面有如背负着翅膀的沉重压力,下面又没有可以歇息的地方。朕肩负着美好的征兆,挥舞旗帜集结军队。朕恭敬地储备着福祉,像云中的龙一样跃跃欲试。朕顺应着朱鸟的指引进行讨伐,乘着丹凤高飞远航。朕射下九个太阳并悬挂日月,区分万物并用和煦的阳光来温暖它们。朕炼制五色石来再造天地,拯救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以延长他们的寿命。于是,朕尊奉先帝,在庙堂上恭敬地悬挂着冕旒。”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