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唐高祖退位 李世民登基

换源:

  初九,太极殿内。

尚舍设席于大殿中楹之间,尚食局奉御二人奉食立于阶下,尚辇局奉御二人掌五明扇立于龙椅后,舍人立于御座左侧,御史台主簿掌印立于御座右侧,千牛卫备身分列舍人、御史台主簿外侧。

文官三品以上者,坐于东,武官三品以上者,坐于西,皆有食;文官五品以上者,坐于东,武官五品以上者坐于西,无食。侍御史六人分列三品以上文武官员身后,纠察官员言行、礼仪,左右金吾卫将军再列其后,殿中侍御史立于五品官员后,纠察官员言行、礼仪,左右金吾卫中郎将再列其后。

殿外,京城七品以上官员站立左右,左右监门卫执刀伫立身后。

“陛下,太子登基,您该去看看!”裴寂对李渊说。

“朕知道了!”李渊不耐烦地说。

“陛下,误了吉时可不好啊?”裴寂又说。

“别急,陪朕坐会!”李渊说。

“是!”裴寂坐在李渊李渊身边。

“裴三啊!你说,朕今天心里怎么有些空落落的?”

“陛下怕是想起了九年前的事吧!”

“这把椅子很好,但是不容易坐稳,如果不小心摔下来,会很疼的,你说,是吗?”

“臣不知道!”

“你啊!永远那么谨慎!”李渊指着裴寂笑了笑。

“陛下,木已成舟,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何不留下最后的体面?”

“朕没说不去,只是想等一等。”李渊愤怒地说。

“好,既然陛下想等一等,那臣就陪着陛下等一等。”

太极殿内,群臣站立,等待新皇登基仪式开始。

李世民在后堂身着龙袍,等着裴寂传旨和李渊的出现。

等了许久,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无忌,父皇怎么还不来?”

“陛下,不急,吉时未到,太上皇会来的!”

“如果他不来,那怎么办?”李世民问。

“臣已准备了太上皇不来的方案!”长孙无忌胸有成竹地表示。

“不要等了,你去两仪殿见太上皇,来与不来让他给个准话!”李世民吩咐说。

“遵旨!”

长孙无忌快步来到两仪殿,见李渊悠闲地吃着点心,长孙无忌说:“太上皇,陛下今天登基,请您过去!”

“他等不及了吗?”李渊问。

“陛下没有等不及,如果太上皇不打算出席,登基仪式也会如时进行!”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去了!”李渊说。

“太上皇,陛下派我来,是希望您去!”长孙无忌叩首。

“朕身体不适,今天,就不去了,让裴寂宣个旨就行了!”

“既然太上皇不肯去,那我就回奏陛下!”长孙无忌说完便走出了两仪殿,回到太极殿。

“无忌,太上皇来不来?”李世民开口问。

“太上皇说身体不适,不来了,一会儿裴寂就来宣读传位诏书!”

“看来太上皇还是不认可我啊!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等了,待裴寂传旨后,立即举行大典。”

“臣遵旨!”长孙无忌说。

不一会儿,裴寂携旨、萧瑀捧玺到,裴寂当众宣读《禅位皇太子诏》说:“天道统御万物,文明因此驾驭历法;皇位称为大宝,是至尊之位的所在。往昔的贤君,没有使他们的功业显赫,而是通过谦逊的礼仪,广泛寻求并考验人才。自三代以来,天下成为一家,皇位由子孙继承,世代相袭。因此能够孝敬宗庙,福泽后代,延续国运。朕受命于天,掌握国家大权,拯救乱世,使天下安宁。然而,朕早起晚睡,勤于政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已经辛勤操劳了九年。如今朕精力已尽,年老体衰,早已向往超脱尘世,追求高远。朕决定放下负担,摆脱尘俗,就像脱掉鞋子一样轻松,只求清闲安逸,以保身心和谐。

皇太子世民,长久以来符合吉祥的预兆,早年就显现出非凡的相貌,天赋神武,智慧深沉。自从举起义旗,开创霸业以来,他首倡义举,制定规矩,攻克京城,无一不是他的功劳。然而,皇位虽然已经建立,但国家仍然面临困难,他内则谋划策略,外则清除敌对势力。他的英才盖世,妙计无穷,讨伐暴徒,消灭邪恶,无人不服。薛举率领西戎之众,刘武周引来北狄之兵,他们像蝎子一样四起,像蜂群一样纷飞,假冒名义,自立为王,但在朕大军所指之下,他们纷纷折首倾巢。王世充依靠府库的资财,凭借山河的险固,有忠臣精兵,把守险要之地;窦建德也与他同流合污,相互勾结,但在我军鼓声震天之下,他们一败再败。不久之后,战乱平定,刘黑闼在赵魏被消灭,徐圆朗在谯充被覆灭。世民的功劳震天动地,德行遍布宇宙,他的雄才大略,古往今来无人能比,我大唐的建立,全赖他一人之力。后来他担任宰相,职责重大,管理百官,使国家安定。他本就是皇位继承人,是国家的根基,万邦归正,百姓拥戴。天文星象呈现吉祥之兆,美好的征兆已经聚集,华夏人民都在期待,歌颂之声四起。

现在朕将皇位传给世民,有关部门要准备礼仪,按时举行册封仪式。公卿百官、四方官员以及各级官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恭敬奉行,以符合朕的心意。政务要变通适应时代变化,礼仪要遵循适宜的原则;政策要有利于百姓,道义要符合关键要点。那些不适应时代的条例制度,要随时修改,不要有所疑虑和拖延。从前汉高祖平定乱世,亲自建立大功,群臣推举他登上皇位,他尊敬父亲,每五天朝拜一次,礼仪完备,尊称为太上皇。朕现在也向往淡泊宁静的心境,安神养性,无为而治,效仿古人,朕的称呼和仪式,都按照汉代的规定来。希望宗庙稳固,福泽无穷;天赐的福禄之期,永远安定不变。特此布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

裴寂宣读传位诏书毕,舍人收起诏书。

萧瑀又宣读《命皇太子即皇帝位册文》说:“上天生育万民,为他们设立君主来管理,天地人三才共同辅佐君主之德,百姓也参与国家的治理。自夏、商、周以来,帝位传承,长久维持统治,规范事物、为后世立下典范,都是遵循这一道理。朕恭敬地接受天命,开始开创美好的历程,声威教化所及之处,没有谁不顺从。然而政务繁多,各地的事情都汇聚到朝廷,我早起晚睡,彻夜读书,处理政务耗费心神,谋划事务损伤思考,朕深感需要休息,想要卸下这重担。朕看你聪明神武,德行是天生的,君主的度量,早就具备。

在王朝基业初创时,如同云雷初起,你独自决断英明的谋略,暗中施展重要的计策。等到开拓平定关中和陇西,清剿平定黄河和洛水地区,北面通达遥远的边塞,东面平定青邱,宏伟的谋划远大而成功,伟大的功勋卓著,叛乱和邪恶被清除干净。恩泽遍及域外,声名远扬无边,你总管国家大权,百官得以治理。你施行美好的教化,四方和睦,百姓的歌颂归附于你,天下人内心都向着你。天象显示征兆,天命就在你身上,因此朕向上禀告苍天,向下顺应百姓,推辞而不居功,于是顺应天命,将皇位授予你。现在朕命令司空、上柱国、魏国公裴寂、尚书左仆射、上柱国、宋国公萧瑀带着玉玺和绶带授予你,你要继承宏大的事业,接受美好的天命,使国家昌盛。”

萧瑀宣读完毕后,舍人收起诏书。

礼部尚书曰:“天子行即位礼!”李世民走入显德殿,说:“唯天最为浩大,日月星辰依序而转,授时以序;君主秉承天意,天地人三才因此孕育万物。故而能统御宇宙,经纬天地,广庇众生,彰显洪大之德。我大唐有幸承受上天嘉运,恰逢昌盛之期,承受龙图之瑞,开启凤纪之新篇章。太上皇恭敬虔诚,圣明睿智,拥有八方之土,恩泽四方之民,其德行之高,超越轩辕、少昊,其功绩之大,堪比殷周之盛世。如同明镜高悬,普照万民;又如玉烛之光,广被天下。然而太上皇至德无宰,成功而不居,高辞万邦之尊,将社稷重任托付于朕。朕虽才疏学浅,然宗庙社稷之义不可违,万民所望不可辞,遂承天命,登基为帝,统治万民,继承百王之业。犹如涉越大川,未知能否成功,需倚重贤哲之士,共谋康平之道。

今朕即位之初,为答谢上天之赐福,欲广施恩泽,惠及百姓。特此大赦天下,自武德九年八月九日之前,无论罪行轻重,已发觉或未发觉,所有在押之囚徒,一律赦免。武德元年以来,被流放者,亦皆放回。凡在职官员,皆晋升一级爵位。其中五品以上官员,原先无爵位者,封为开国男;六品以下官员,各加官一阶。关内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除两年租调;其余各州,均免除一年租调。年满八十者,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年满百岁者,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并加授官职,以表彰其长寿之德。鳏寡孤独、不能自给者,视情况给予优厚抚恤。有至孝之行、闻名乡里者,征召至京城,厚加褒奖提拔。节义之士、贞顺之妇,由州府上报,旌表其门第。高龄博学之士、直言正谏之人,所在长官应随时推荐。亡命山林、私藏军器者,百日之内不自首者,仍按原罪论处。敢以赦前之事诬告者,以其所告之罪论处。”

群臣皆击笏称赞。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