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李世民考察、记录囚犯的罪过。见到有个囚犯刘恭,因脖颈上刻有“胜”字,他自称“定当取胜于天下”,最终因此入狱。李世民笑着说:“假如上天将要使他兴起,不是朕所能除掉的;如没有天命照拂,刻有‘胜’字又有何惧!”于是诏令释放刘恭。
不久,李世民召见裴寂。
“裴寂,朕削你一半食邑让你辞官回乡养老你可愿意?”李世民问。
裴寂说:“老臣年事已高,恐怕未到家乡便死在半路,请陛下准臣留在长安,也能早晚见太上皇一面。”
李世民大怒,说:“晋阳起兵,你并非主谋,却恬不知耻以谋主自居,你嫉贤妒能,加害刘文静,你凭借太上皇的信任,把持朝政,挑拨我和父兄的关系,朕登基后,你不思改过,反而与妖僧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企图颠覆社稷,像你这种人应该死千次万次,然朕念你侍奉太上皇有功,不忍深责,放你回乡,你难道还不知感恩吗?”
裴寂无言以对,只得回家收拾东西。
回到蒲州老家后,一个名叫信行的人找到裴寂,称其有帝王之姿,裴寂怒骂信行,而后偷偷命人杀死信行,信行死后,裴寂又想将知道此事的人全部杀害,裴寂手下恭命为了活命,诬告裴寂谋反。
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召见裴寂,怒骂:“你犯了四条死罪。第一,官居三公却结交妖人;第二,事发之后,愤称国家之兴是你所谋;第三,妖人称你有天分,却匿而不奏;第四,杀人灭口。朕再饶你一次,流放静州吧!”
风烛残年的裴寂只得又前往静州。不久,静州山羌作乱,不少人禀告李世民,称裴寂勾结山羌作乱。李世民说:“裴寂虽然无才无德,但朕相信他的忠心!”后来,有人禀告李世民说山羌被裴寂家丁所灭。李世民感慨万千,说:“裴寂到底是个忠臣!”于是下令征召裴寂回京。使者到达静州后,却得知裴寂已经逝世,终年六十岁。
李世民感念裴寂忠心,追赠其为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后唐高宗评定裴寂等三十六人为第一等功臣;唐代宗评定前代功臣,裴寂等十一人被定为第一等;唐德宗将裴寂等三十四人定为功臣上等;唐宣宗将裴寂等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供于凌烟阁内。
裴寂死后,李世民对群臣说:“当年太上皇晋阳起兵时,刘文静的功劳在裴寂之上,但是,裴寂恬不知耻,包藏祸心,暗害刘文静,朕今日决定为刘文静平反,恢复其爵位和封邑,其次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并娶公主为妻。吏部派人前去传旨。”
几日后,刘树义与其兄刘树艺觉得刘文静死得太冤,李世民虽然下诏恢复了父亲的爵位,但是,李世民却追赠裴寂为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他们心中认为裴寂在李世民心中地位实际上是高于刘文静的,所以,二人暗中谋划,打算谋反。
不过,二人谋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世民耳中,李世民大怒,立即逮捕并诛杀了二人。
裴寂的事情很快被李渊知晓,李渊大哭,同时,李渊也清楚裴寂的去世标志着朝政已经彻底被李世民所掌控,自己也不适合再在太极宫居住了,在与李世民的角斗中他要彻底认输了。
于是,李渊下《徙居大安宫诰》说:“自古以来,《尚书》便有言:“知人者智,惟帝其难之。”这句话道出了了解他人虽为智慧之举,但对于肩负天下重任的君主而言,却是一项尤为艰巨的任务。同样,《周易》亦揭示了宇宙间不变的真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味着在困境中寻求变革,方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与长治久安。我李渊,身为李唐家族的传人,世代为官,忠诚勤勉,深知权力与责任的重要性。
回望历史,太伯的谦让成就了周室的辉煌,东海王的离京确保了汉朝基业的稳固。这些典故无不警示着后人,权力的运用与传承,需谨慎而明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皇权倾颓,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九州大地烽火连天,生灵涂炭。我虽身为隋朝外戚,却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梦想着能够补天救世,恢复天下太平。然而,时局艰难,我一人之力难以挽回大局。
幸运的是,我的儿子李世民,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志向与天赋。他胸怀大志,深谙天道,拥有经纬天下的奇才,心中更是包藏着汤武般的宏图大志。他的深谋远虑,如同一股清流,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激发了我拯救天下的决心。他的壮志雄图,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振奋了我挽救危亡的意志。
于是,我决定将家族的重任托付给世民,共同举义反抗暴政。他率领义师,英勇奋战,剑指孟津,所到之处,敌人如冰消雾散,溃不成军。短短十日内,便攻占了京城,成就了非凡的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才能与领导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李唐的未来。
随后,我儿又率军西征薛仁杲,东战王世充,每一次战役都展现出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战斗意志。他摧毁刘武周如摧枯拉朽,收服窦建德如拾遗补缺,敌人在他面前无不闻风丧胆。至于刘黑闼、徐圆朗等余孽,更是被他屡次击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战绩与功勋已名扬四海,威震天下,无需多言。
以往,我因李建成身为嫡长子,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德行日增,成为李唐王朝的继承人选。然而,令我痛心的是,他竟对兄弟怀恨在心,忌妒贤能之士,诽谤善行,谗言中伤,几乎将家族与国家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幸运的是,上天垂怜,宗庙降福,让我暗中察觉了这些凶邪之徒的阴谋,并及时指挥军队将他们歼灭,从而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对于李建成受到谗言浸润,我深感羞愧与痛心。同时,我深念世民在平定天下、建立功勋方面的卓越贡献。因此,在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恭敬地将帝位传授给他,提前传政,以彰显他的功绩与德行。
然而,在传位之后,我仍心怀忧虑。我担心世民在权力面前会变得骄傲自满,不听劝谏,从而违背天意、地意、人意;我也担心他会放纵欲望,不顾百姓疾苦,导致国家再次陷入动荡。因此,我决定继续居住在太极宫,暗中观察他是否恢复礼制,治理政务是否得当。
四年过去了,我欣喜地看到世民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显著进步。他勤勉不懈,去除奢侈,思考治国之道,克服困难。他早晚侍奉父母,孝心日益恭敬;日暮忧民,谨慎之情日益增强。在他的治理下,南越叛乱得以平定,北狄来朝,四海太平,兵器入库。他招降苑君璋之众,只用一封书信;攻屠梁师都之城,未损一兵一卒。公卿和睦,远近安宁,边疆无战事,百姓安乐,尽善尽美。
这一切的成就,让我深感欣慰与自豪。我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上天的保佑与世民的英明领导。如今,吉日良辰已至,风调雨顺,人事与天象皆吉。因此,我认为应当让世民正式即位,以巩固帝位,确保国运长久。
为此,我特令有关部门准备礼仪,务必周到完备,以彰显李世民的德行与功绩。而我,也将得以解脱束缚,追随轩辕黄帝的脚步,将历法玉玺传授予他,传位于启诵。帝位稳固,国运长久,托付有人,我何乐而不为呢?
各位卿士有的在晋阳时,你们便随我并肩作战,共同披荆斩棘,历经风雨;有的在秦王府,你们早早成为我的亲信,与我共谋大业。你们始终以德行为先,言辞间传递着忠诚与智慧,尽忠职守,彰显孝道,保卫国家,使得国家天平地成,安定繁荣。你们如带砺山河般坚定不移,始终与国家同甘共苦,共赴时艰。在此,我恳请你们继续悉心辅佐朝政,不偏不倚,勤勉不怠。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面对挑战,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望你们能够继续发扬光大过去的伟大功绩,全心全意辅佐新君,以符合我的心意和国家的期望。”
而后李渊找到张婕妤,让张婕妤将自己想搬出太极宫的想法告诉长孙皇后,再由长孙皇后转告李世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