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李世民太庙祭祖。
祭祖大典圆满结束后,李世民返回宫中,道:“‘三推’之礼,自周宣王时期便已日渐式微,衣冠南渡之后,更是被彻底废弃。但朕深思熟虑后认为,此礼应当恢复,以此彰显君主对百姓疾苦和农事的深切关怀。君主亲自耕种,必能感动上天,保佑我大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朕决定在东郊举行亲耕仪式,不知众卿家意下如何?”
给事中孔颖达闻言,立即上前奏道:“陛下,依照古礼,天子亲耕的藉田应设在南郊,而诸侯则是在东郊。昔日晋武帝便是在南郊举行的亲耕仪式。如今陛下若选在城东,恐与古礼不符。”
李世民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孔卿家言之有理,但礼仪本就是顺应人情而设立的,又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定呢?况且,《虞书》中曾记载,尧舜传授农时便是在东方举行。朕效仿上古圣王尧舜,又有何不可呢?”
孔颖达无言以对,于是地点被定在了东郊,至于流程、规范,李世民命大家讨论。
十七日,流程、规范得以确立。
十八日,李世民下诏说:“朕闻昔时周宣王在位期间,国家昌盛,然‘藉田’之礼已显衰败之兆,此礼本为帝王亲耕,以示重农贵谷之意,而近代以来,或因战乱,或因疏忽,此等重要礼仪屡有缺失,未能得以延续,实为遗憾。
朕自登基以来,恭敬地继承先祖之基业,秉承天命,励精图治,无时无刻不铭记历史典故与先贤教诲。朕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百姓之衣食父母,故决定恢复并举行‘履千亩’之礼,此乃帝王亲耕于籍田,以祈求上天庇佑,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此举旨在彰显朕对农业之重视,对百姓之关爱,亦希望借此激励天下臣民,共赴农事,勤勉耕耘。
有司应迅速筹备,依照典礼规定行事,确保一切准备就绪。二十一日,朕将亲临先农坛,举行祭祀先农之礼,随后前往东郊千亩之甸,举行藉田礼。朕将亲自执犁,与民同乐,共祈丰年。
自晋朝南迁以来,中原动荡,此项礼仪久已废弛。朕今决定,自今而后,帝王亲耕之礼必须恢复,并作为常制,流传后世。朕望天下臣民,皆知农业之重,共襄盛举,以保我大唐社稷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二十一日,李世民在东郊行耕田礼,以显示对农事的重视。
之前,建造先农坛,高度为五尺,宽度为五丈,四面都有台阶,颜色为青色。当日,李世民将农具授予侍中,由太仆卿中的一人牵着牛,左右卫将军各一人负责侍卫。三公各带仆人三人,左右仆射、御史大夫、中书令、五监九寺等各带仆从一人负责牵牛,礼仪使一人、太常卿一人分列左右负责侍卫,静待皇帝到来。
皇帝到来后,拿出两把御用耒耜,交给两名五品以上官员,其他官员各准备一把,所有耒耜颜色为青色,不加任何雕饰。而后,皇帝登高而望,通事舍人分别引导文官和武官到达指定耕作的地方。太常率领他的下属,以及二十八名庶人,由郊社令一人负责监督。太常少卿一人,率领庶人前往耕作的地方。博士六人,分别协助进行耕作的礼仪。司农少卿一人,负责监督庶人完成一千亩的耕作。廪牺令有两人,其中一人负责将耒耜递给司农卿,另一人负责管理耒耜。三公、御史大夫、中书令、左右仆射、五监九寺等耕牛共有四十头,其中十头是备用的,每头牛都有一个人负责牵引。庶人的耕牛也有四十头,每两头牛有一个人负责牵引。庶人使用的耒耜有二十把、锸两把,这些农具的刀刃都是用木头制作的。主管藉田的县令一人,穿着朝服,在耕作时站在田边,仪式结束后才离开。京城附近各县的县令在仪式开始前聚集在一起,穿着常服陪同在耕作的地方,还有二十位年长的老人,陪同在庶人耕作的位置南边。三公、御史大夫、中书令、左右仆射、五监九寺等部门中负责牵牛的有三十人,这些人都是六品以下的官员,都穿着袴褶这种裤子和上衣相连的服装。三公三师、御史大夫、中书令、左右仆射、五监九寺等使用的耒耜共有十五把。御用的耒耜配有四头牛,其中两头是备用的,这些牛都披着牛衣。每头牛都有一个人负责牵引,他们穿着绛色的衣服,戴着头巾,由礼仪司协助。
亲耕礼结束后,秘书郎岑文本作《藉田颂》歌颂此事,文曰:“正位恭已,体元得一。望之如云,就之如日。郊庙致敬,山川咸秩。教先大道,学敦儒术。宪章载记,殷鉴周宣。回舆南亩,驻跸东廛。亲耕帝藉,躬稼大田。方期多稼,介此丰年。富实教资,农惟政本。上敦播植,下勤藨蓑。荣辱既著,淳朴可反。礼节既兴,登封何远?式敷帝典,载穆王度。元良育德,维城作固。股肱周召,爪牙信布。比汉之兆,方周之祚。”
二月,李世民崇尚儒家礼法的行为引起了法雅和尚的不满,他大肆造谣李世民得位不正,死后要下地狱,并且常和裴寂联络,左骁卫大将军马三宝得知后,立即禀告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召见法雅,痛斥法雅:“你曾在太上皇驾前满口佛经大义,后又在前太子面前唯唯诺诺,如今,为什么在朕执政期间妖言惑众?”
法雅面对言辞激烈的李世民不敢答话。
李世民随即说:“来人,把法雅斩首!”
马三宝立刻上前拉起法雅,拖出门外,斩首示众。
马三宝因举报有功,李世民赏赐了五百匹绸帛。
裴寂听说法雅被杀后,惶惶不可终日。
二月初六,李世民诏命说:“尚书是政务的根本,尚书左右仆射职责重大,非治国大才不能胜任。中书令兼太子詹事、邢国公房玄龄,气度沉稳,风度宽广,名声远扬,为士人所推崇。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杜如晦,见识高远,举止优雅,品德内外兼修,名声响彻朝堂。我自平定天下以来,他们始终辅佐我,功绩卓著。他们深谋远虑,行动合乎规矩,忠诚正直,多次为我启发思路。他们掌管朝廷机要,筹划周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是天赋异禀,人中豪杰。因此,特任命他们为尚书左、右仆射,总管朝廷事务,光大国家。同时,任命尚书左丞魏征为秘书监,参与朝政。”
李世民又令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多多推荐人才。三人同时被任命宰相之职标志着李世民集团开始全面占领了高位,李渊集团开始走向灭亡。
房玄龄说:“陛下,您想广揽人才不如发下诏命,令各级官员举荐人才,一经录用,举荐者有功。”
李世民觉得有理,于是让众官员推荐人才。
不久,李靖找到李世民说:“臣举荐一人!”
李世民问:“何人?”
“苏定方!”李靖答。
“此人朕好像听过。”李世民继续问,“他是何人?”
“此人乃高雅贤义子,跟从刘黑闼造反,后被前太子释放回归乡里,贞观元年加入大唐行伍,在平时训练中表现优异,臣观此人必是良将!”
“既然是李将军看好的人,朕同意,就让他先当匡道府折冲吧!”
“谢陛下!”
三月初六,李世民对房玄龄、杜如晦说:“玄龄、如晦,尔等自担任仆射以来,已逾一月。身为仆射,职责重大,不仅要处理日常的政务,更要广开视听,寻访贤能之士,为朕分忧,为百姓谋福。朕深知,治理国家,人才为先。凡武艺超群、谋略过人、能安抚百姓者,当令其镇守边疆,保卫家国;经明行修、性情通达之士,则可任为侍臣,辅佐朕左右;明察秋毫、清廉忠直、处事公平者,宜使其处理繁杂事务,确保朝政清明;至于那些学通古今、识达政术者,则可委以重任,管理百姓,促进民生繁荣。朕近闻尔等每日忙于细故,无暇为朕访求贤才。朕深知,尔等皆是忠臣良将,但政务繁多,难免有所疏漏。因此,朕决定,尚书省之琐碎事务,交由左右丞处理,唯有重大冤屈及需尔等过问之事,方得上报。”
房玄龄、杜如晦说:“臣等惭愧!”
李世民说:“无妨,你们初掌尚书省权柄,没有经验,朕相信经过一个月的历练,你们应该也已经熟谙尚书省事务了,接下来就应该把重心放在举荐人才上了。”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皆称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