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宫中后,中书舍人高季辅说:“陛下您已经平定了九州大地,统一了四海之内的广阔疆域,您的德行高尚,超越了远古的圣贤,您的功绩显赫,超过了前代的明君。现在,天下已经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功业也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刑罚和典章制度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废止和简化。臣深知,这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一方面,是因为那些负责谋划国事的臣子们还没有能够全面推行简单易行的政策,没有能够找到更为高效、更为人性化的治理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朝廷中的许多官吏还没有能够真正明白经世致用的深远道理,他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国家大局。
更为严重的是,执掌刑律的人往往把严酷刻薄当作是尽忠职守的表现,他们过于强调法律的惩罚作用,而忽视了教育和感化的重要性。而当官的人则常常把侵夺下属的利益当作是有益于国家的事情,他们缺乏公正无私的精神,没有能够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
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了我们朝廷中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种坦荡宽恕的胸怀和氛围。这种氛围的缺失,不仅影响了朝廷的形象和威信,更不利于陛下您圣明旨意的贯彻落实。因此,我恳请陛下能够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至于设置官职与分配职责,各有其专门的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所在。尚书八座更是承载着重大的责任,王者通过他们来掌管契约,其道义也体现在这里。我恳请陛下能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对官员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导,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和专长。
同时,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我们需要提拔那些温和宽厚的人,提升清廉正直的官吏,推崇朴素的风尚,改变浮华的习气。陛下可以先用恭敬谦让的态度来引导大家,再用自己的好恶来示范,让这种风气逐渐深入人心。
这样一来,家家户户都能懂得孝慈之道,人人都能明白廉耻之心。那些夸耀不实之词、行为过分的人,会在乡里受到嘲笑和鄙视;而忘记道义、偏爱亲昵的人,则会被亲族所排斥和疏远。
为了彻底杜绝人们的利欲之心,我们需要用清净的教化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幸福和成功不是来自于物质的追求,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样,自然就能实现家道殷实、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物产丰富的美好愿景。当礼节得以兴盛时,祸乱又怎能发生呢?
臣私下观察到,陛下您平时总是节俭朴素,然而宫中的营造工程却仍未停止。由于正丁正匠人数不足以供驱使,不得不雇佣和购买劳动力,这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劳民伤财。陛下您想要做的事情,哪一件不能成功呢?但臣还是恳切地希望您能够爱惜财物而不要用尽,珍惜民力而不要使其枯竭。
现在,京城附近的几个州,乃是国家的根本所在。这些地区土地狭窄、人口稠密,耕种所得粮食有限,虽然粮食价格低廉,但储备并不多。因此,特别应该对这些地区加以优待,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强干弱枝,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治国常理,不可不察。
再者,关河以外的地方,徭役相对较少,百姓生活相对宽裕;而京城附近的三辅地区,赋税杂役名目繁多,百姓负担沉重;江南、河北等地则赋税相对宽松。陛下应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均衡人民的劳逸,让百姓能够公平地承担国家的义务。
现在公主们的封邑足以供给她们的费用,功勋贵族们的俸禄足以供应他们的器物服饰。然而他们还是忧虑于节俭不足,急切地追求奢华,放债取息,追求高额利润。连公侯都尚且追求利益,老百姓又怎能觉得这是不对的呢?这种对微小利益的竞相追求,确实是由此产生的。这种行为有辱朝廷风气,我认为应该加以惩治和改革。
做官是为了应对事务、代替农耕,那些外地的低级官员,还没有得到俸禄,就已经离开了家乡,所以他们经济上必然贫困匮乏。但是,对妻子的眷恋之情,即使是贤达之人也难以割舍;饥寒交迫的困境,即使是像伯夷、惠子这样的高洁之士也难以保全他们的德行。治理国家的道理,在于政策要易于遵守。如果不体恤他们的匮乏,只要求他们清廉勤勉,那么那些处于低微品级的人中,平庸之辈居多。我只担心巡察的官员离去后,新的官员接踵而至,如果不能制止他们的侵吞渔利行为,又怎能要求他们有良好的政绩呢?
如今,随着国家安定、社会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粮食储备也日益充实,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此背景之下,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为各级官员设定俸禄,确保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以赡养父母、维持家庭生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彰显朝廷对官员的体恤与关怀,还能激励他们更加忠诚地报效国家,为朝廷和百姓尽心尽力。
同时,为了维护朝廷的权威和官员的廉洁自律,我们还应当以严格的法令来督促他们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对于那些勤勉尽责、政绩突出的官员,朝廷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而对于那些贪赃枉法、玩忽职守的官员,则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如此,则低微品级的官员也能在众人的议论中得到认可和尊重,朝廷的威望和公信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臣私下观察到,密王李元晓等人都是陛下的至亲骨肉,陛下对他们的友爱之情深厚无比,义气之高甚至超越了古人。陛下不仅赐予他们车马服饰等丰厚的物质待遇,还委任他们镇守藩国,为朝廷的稳固和繁荣贡献力量。然而,即便是在如此亲密的关系之中,我们也必须依照礼仪来行事,以满足人们的期望和维护朝廷的尊严。
近来,臣发现皇子们在拜见叔叔们时,叔叔们竟然也回拜,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合礼仪的。在家庭中,辈分和礼节是维系亲情和秩序的重要纽带,不可轻易废弛。王爵虽然相同,但在家中仍然有礼节之分,怎能因为一时的亲近而颠倒辈分、混淆视听呢?
因此,臣恳请陛下对此类行为加以训诫,让皇子们和亲王们都能明白辈分和礼节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循传统的礼法准则。”
李世民听后觉得所言极是,于是赏赐高季辅布帛以示勉励。
冬天,东突厥内乱更进一步,乙失夷男率其部众,武力反抗颉利可汗,颉利可汗派大军镇压,反被乙失夷男所败,不少颉利可汗部众归附乙失夷男。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认为可以联合乙失夷男,为日后反攻颉利可汗做准备。于是,派游击将军乔师望暗中联络乙失夷男,并册封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有了唐朝的支持,乙失夷男大喜,遂成立了薛延陀汗国,建牙帐于大漠郁督军山下,乙失夷男承认唐朝为宗主国,薛延陀汗国成为了唐朝在漠北安插的一个重要棋子。
薛延陀汗国成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开始了对颉利可汗的不断骚扰。
贞观三年正月初一,李世民宴请三品以上大臣,演奏九部乐,表演太平舞和狮子舞,并按等级赏赐群臣。
宴会之上,李世民呼喊于志宁名字。
房玄龄说:“陛下,今日宴会,没有于志宁。”
李世民好奇地问:“为什么没有他?”
房玄龄说:“陛下,您今天邀请的是三品以上大臣,于志宁不是三品官员,所以不在邀请之列。”
李世民当即说:“快去请于志宁前来。”
不一会儿,于志宁来到宴会。
李世民说:“你是天策府旧臣,追随朕多年,没想到如今竟然还不是三品大员,是朕疏忽了。”
李世民接着说:“即日起,朕任命于志宁为散骑常侍,兼任太子左庶子。”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