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春种结束后,所有人全部回到狱中,万泉县百姓也都对唐临交口称赞。
唐临释放囚犯而获得百姓赞赏之事,很快传到了李世民耳中。
李世民听后立即召见唐临,说:“唐临,你可知道私放囚犯乃是死罪?”
唐临说:“以我一人之命换得万泉县百姓对陛下仁义的赞美,值得!”
李世民又说:“你就不怕囚犯出狱后犯下十恶不赦之罪?”
唐临说:“那些囚犯本是善民,只因交不起赋税才被打入大牢,他们并非大奸大恶之人,臣相信他们的人品。”
李世民又说:“你就不怕他们不回来?”
唐临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况且他们本不是死囚,怎么会远遁他处,罪上加罪?”
李世民满意地说:“你考虑得很周到,这样,你就留在朕身边做个侍御史吧!”
唐临拜谢说:“臣谢陛下隆恩!”
李世民又说:“听闻你的哥哥唐皎最近身体不好,你替朕去看看他!”
唐临立即说:“臣即刻便去!”
唐临来到唐皎府上,传达了李世民的好意,唐皎哭着说:“弟弟啊,我早前就劝你不要跟从李建成,你就是不听,你觉得李建成仁义,可如今呢?陛下比李建成如何?”
唐临感慨地说:“弟弟的见识远不及哥哥啊!”
唐皎说:“陛下明察秋毫,你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陛下一定能看到的。”
唐临点头表示赞同。
看着唐临,唐皎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继续说:“弟弟啊,我恐怕不行了,临终之际能再次见到你,我很知足了!”
唐临劝唐皎好好养病,不要多想。
唐皎笑了笑回答:“对,我要好好养病,陛下的知遇之恩,我还没报答完呢!”
唐临听后更加感慨,然后回到宫中复旨。
唐临进入宫中,向李世民禀告了唐皎的现状。
李世民唏嘘不已,说:“朕为秦王时,唐皎便追随于朕,专掌书檄,从无错漏,现在任吏部侍郎,拔擢官员更是尽心,你要向他学习啊!”
唐临感慨地说:“臣一定铭记陛下教诲,也替兄长谢陛下信任。”
李世民说:“告诉他,好好养病,病好之后,朕需要他去担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唐临立刻出宫,再次来到唐皎府邸传达旨意。
五月,太极殿上。
令狐德棻说:“陛下,武德年间,太上皇诏令时中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主编《魏史》,中书令封德彝、舍人颜师古主编《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主编《梁史》,太子詹事裴世矩、吏部郎中祖孝孙、秘书丞魏征主编《齐史》,秘书监窦琎、给事中欧阳询、文学姚思廉主编《陈史》,侍中陈叔达、太史令庾俭以及臣主编《北周史》,然修史工作因种种原因现已停滞,臣请陛下,重新拟定人选再启修史工作。”
李世民感慨万千,说:“隋朝短命,很多史书并未完成,武德年间战乱依然不止,如今大唐一统,确实需要修史,以免日久之后,资料缺失。朕决定命你与秘书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修《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修《齐史》,著作郎姚思廉修《梁史》《陈史》,秘书监魏征修《隋史》,并与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总监各代史。”
“臣魏征推荐一人参与修史!”魏征出班说。
“何人?”李世民问。
魏征答道:“启禀陛下,此人名为李延寿,乃窦建德部礼部侍郎李大师之子。李延寿与其父同样精通史书编修,才学出众。臣闻其继承父志,正独立编修《南史》与《北史》,进展颇顺。臣以为,李延寿之能力,对臣编修《隋史》大有裨益,定能助力良多。”
话音未落,便有官员站出来质疑:“陛下,魏征此举,恐有扶植党羽之嫌啊!”
李世民闻言,道:“古人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朕一心渴求贤才,但求能为朝廷所用,造福百姓。李延寿若真有才学,能为大唐所用,朕为何要避嫌不用?至于你说的培植势力,朕以为,真正有大才者,心怀天下,志在四方,他们绝不会甘于成为某个人的亲信,而是大唐的忠臣、干臣。朕用人,只看才学与能力,不问出身与背景。”
于是李世民当即同意令李延寿协助魏征编修《隋史》。
李世民又说:“着中书省设立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史。”
同年十二月,史馆被移入禁中,直接由宰相负责监查修史,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撰完全由朝廷管控,宰相监修国史成为后世历朝历代修史的定制,由于是官修史书,使得史书内容更加浩瀚,修史者多为大儒,史书文学性、史学性得到很大提升,又因为很多史书是集众人之力完成,也确保了史书的编修速度和多样性得到了保障。
李世民对孔颖达说:“给事中,你熟悉经义,朕近日读到《论语》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颖达恭敬地陈述道:“圣人推行教化,强调的是一种谦逊退让的美德。这意味着,即便是拥有卓越才能的人,也不应骄傲自大,而是应当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向那些看似没有才能的人虚心请教。他们深知,即便自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才艺和知识,也仍然应该觉得自己所知甚少,因此乐于从才艺和知识相对较少的人那里学习更多的东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内心虽然充满了知识和智慧,但外表上却表现得十分谦虚,好像自己一无所知。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普通百姓的要求,更是帝王应该具备的德行。帝王的心中虽然蕴藏着神明般的智慧,但在外表上却必须保持沉默和低调,使人感到他们高深莫测。
正因如此,《周易》中才有这样的教导:‘要表现得蒙昧无知,以此来涵养正道,而不是炫耀自己的明智去盛气凌人。’如果帝王身处崇高的地位,却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欺凌他人,掩饰自己的过错,拒绝接受臣下的直言劝谏,那么他们的情感就会变得疏离,君臣之间的原则就会被抛弃。古往今来,国家的灭亡,往往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
李世民听完孔颖达的阐述,深感其言有理,于是十分赞同地说道:“《周易》中确实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君子能够将勤劳谦逊的品质保持到底,就会降临好的事情。’你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啊!来人,赏赐孔颖达绢二百段,以表彰他的真知灼见。”
“陛下,臣请勘正《阴阳书》及图解《三局象经》,以确保其准确无误。”起居郎吕才恭敬地说道。
李世民闻言,点头赞许:“好!朕亦深知阴阳之书流传久远,但近世以来,讹误伪作频现,穿凿附会之处屡见不鲜,禁忌更是日益繁杂。确有必要进行勘正,以正视听。”
此时,祖孝孙出班奏道:“陛下,臣在奉命增损乐章时,遇到一处棘手难题,与王长通、白明达共同商议,却未能得出结果。臣斗胆请求,请吕才大人帮忙定夺。”
王珪、温彦博、魏征等朝中重臣,深知吕才在音乐音律方面的深厚造诣,于是纷纷附和道:“陛下,吕才精通音律,请他裁定最为合适。”
李世民见状,当即下令:“既然如此,便依众卿所请,命吕才帮忙裁定乐章难题。”
至贞观十五年,《阴阳书》刻成五十三卷,又合旧书四十七卷,共一百卷,颁行天下。
六月,太子生辰,李世民宴请五品以上官员为太子贺诞,宴会结束后,李世民按等级赏赐五品以上的官员丝绸,同时赏赐全国当月出生的人粮食和丝绸。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