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李世民看着眼前美景,心旷神怡,与长孙皇后行至西城背阴处时,李世民看见地面隐隐有水冒出,于是,拿起手杖,用力一杵,顿时冒出了泉水。李世民大喜,于是决定为九成宫刻碑叙述建筑来历、过程和描述宏伟景象,并将泉水喷涌之事加以记述。李世民召来魏征和欧阳询,命魏征撰文,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写。从此,“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诞生了,因此碑文集合了李世民的事(一说碑刻家的技艺)、魏征的文和欧阳询的字,因此,此作也被称为“三绝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李世民返回京城前,诏令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给粟和帛。
此外,李世民又诏命天下地方长官每年亲自率领百姓中的年长和年幼者,举行乡饮酒礼。
“陛下,臣举报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返回京城时私取百姓几担麦麸。”御史台大臣对李世民说。
李世民看到证据后,立即将麦麸赏给陈万福,不过要求他从宫中独自背回家中,借此来羞辱他。
不久,长乐公主李丽质下嫁长孙无忌之子宗正少卿长孙冲,李世民因为长乐公主是皇后所生,又是嫡长女,喜好丹青,平时十分乖巧懂事,所以李世民最宠爱她,于是下令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
魏征进谏说:“从前汉明帝想要封赏皇子们时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于是下令给皇子们的封地只有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现在陛下给长乐公主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恐怕与汉明帝的意思不符吧!”
李世民大怒,入内宫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我常常听陛下称赞魏征,认为他为人非常正直,现在看到他引用礼义来抑制陛下的私情,更知道他是一位真正的栋梁之臣了!我与陛下是结发夫妻,深受恩宠礼遇,每次说话尚且要察言观色,不敢轻易冒犯您的威严;何况作为臣子,关系更加疏远,却能如此直言进谏,陛下您不能不听从他的意见。”
于是皇后请求派遣内侍送去四百缗钱、四百匹绢赏赐给魏征,并且对他说:“听说您非常正直,现在终于见识到了,所以特地来赏赐您。希望您能够常常保持这样的正直之心,不要改变。”
李世民最终也听从了魏征的建议,按规定礼制送长乐公主出嫁,虽然李世民听从了魏征的建议,然内心还是有些不悦。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闷闷不乐,于是对李世民说:“陛下,您想不想挫一挫魏征的锐气?”
李世民一听长孙无忌似乎有办法,忙问:“怎么办?”
“臣曾经有一次请魏征吃饭,魏征却问臣有没有准备醋芹,我说既然魏大人想吃,那我就派人去买,买来后,魏征狼吞虎咽,全然不顾礼仪,把臣逗的哈哈大笑,吃完后,还跑到臣的厨房去看是不是都做与他吃了。”
李世民大笑,说:“想不到魏征还有这个爱好,不过他既然喜欢醋芹,自己买就是了,如果想吃可以让他夫人天天给他做啊!”
长孙无忌又说:“陛下,您有所不知,魏征虽然喜欢吃醋芹,可是他夫人偏偏最讨厌醋芹,所以魏征在家根本吃不到醋芹。”
李世民笑得更加开心,说:“好,朕就请魏征吃饭,就吃醋芹,朕倒是要看看魏征狼吞虎咽的样子。”
于是,李世民下诏对魏征说为了奖赏他,特意请他吃饭,并找来房玄龄、长孙无忌作陪。
宴会开始前,每个人桌子上都摆了一盘醋芹。魏征看见醋芹,眼睛一直不舍得离开,死死盯着醋芹,生怕它能长翅膀飞走。
李世民看着魏征目不转睛地盯着醋芹,却不下令吃饭,眼看美食就在眼前却不能动筷子,急得魏征忙说:“陛下,咱们先吃饭吧!”
“不急,朕请你来想多听你谈谈治国之要。”李世民强掩内心喜悦说。
“陛下,臣想好之后再和您说,先吃饭吧!”魏征催促李世民。
“不行,你先说,说完再吃饭!”
此时魏征满脑子都是醋芹,哪有什么好的建议,于是将以前对李世民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这些你都跟朕说过了,有没有新鲜的?”
“陛下,臣实在还没想出来,先吃饭吧!”魏征恳求说。
见到魏征实在等不及了,于是李世民下令吃饭,魏征得到命令后,立刻用手将盘中醋芹全都送到嘴里,连筷子都忘了用。
看到魏征吃醋芹的样子,李世民哈哈大笑,说:“魏征,你慢点吃!”
房玄龄、长孙无忌也纷纷将自己面前的醋芹端给魏征,刹那间,魏征便也将二人的醋芹吞入腹中。
吃完后,魏征见李世民的醋芹还没动,于是请求李世民说:“陛下,您的醋芹能否赏赐于臣?”
李世民使了个眼色,长孙无忌连忙也将李世民的醋芹拿到魏征面前,魏征见到醋芹,也不谢恩,立即吃了起来。
见魏征一口气吃光了四盘醋芹,李世民哈哈大笑,从那以后,只要魏征怼自己,李世民便请魏征吃醋芹,魏征见每次自己有建议被采纳,李世民都请自己吃醋芹,于是更加努力的提出建议。
三月十七日,吐谷浑侵犯兰州,被唐军所败。
李世民对众大臣说:“吐谷浑侵犯我兰州,恐怕这次只是试探,自北魏始,吐谷浑便是我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然之前有突厥的威胁,我们没有精力去对付它,现在我们要开始做准备了!”
侯君集、李世绩等武将皆请求出兵,消灭吐谷浑。
李世民又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吐谷浑现在势力强大,本朝现在首要任务是休养生息,突厥各部落归降不久,人心尚未彻底归顺,攘外必先安内,再等等!不过,柴绍、李世绩、侯君集、李道宗、李道彦、李大亮、契苾何力、高甑生,你们做好准备,随时听候出征命令。”
“臣等遵旨!”柴绍、李世绩等人齐声回应。
四月,张公谨病逝,时年三十九岁,李世民追赠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为“襄”,并亲自到南郊致哀。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又追赠其为郯国公。
百官说:“按照《阴阳书》的说法,辰日不宜哭泣,这是风俗。”
李世民说:“武德元年,张公谨投奔大唐,而后一直随朕南征北战,每战必身先士卒,玄武门事变前夕,他替朕下定了决心,玄武门事变当日,他独自关闭大门,贞观元年,他请求在代州实行屯田制,贞观三年,他又为灭东突厥献言献策,他是朕的功臣、大唐的功臣,君主与臣子就像父子一样,哀痛哭泣是感情自然流露,怎么能避忌日呢。”
月底,李世民重临武功旧宅,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慨颇深,创作了《过旧宅二首》,诗中言:“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其一)。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纫佩兰凋径,舒圭叶翦桐。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其二)。”
五月,御史大夫韦挺上疏表示对当时婚姻礼仪的看法和忧虑,他说:“夫妇之间的相处之道,实际上是王者推行教化的首要之事。婚姻所遵循的礼仪规矩,更是人伦关系中备受崇尚的部分。婚姻与家庭承载着家族传承的重任,延续着祖先的血脉,这种重要性让我们不得不心怀敬畏。
按照传统,嫁女之家常常因为女儿即将离家,而炉火不息,悲伤之情难以抑制;娶妇之家虽然迎来新人,但也难以掩饰因原有家庭成员变化而产生的别离之感,因此通常不举乐欢庆。然而,现在一些贵族和豪富之家,在儿女婚嫁之时,却奏响华丽乐章,极尽奢华之能事,竞相攀比,追求奢侈,完全忽视了礼法的约束。
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婚姻礼仪的本质,更无法体现对离别深情的珍视。在我看来,端正社会风气的根本,就在于对这些关键时刻的抉择与坚守。如果我们不以道义为指引,悉心教导人们遵循礼法、节制欲望,那么这股奢侈之风将会愈发盛行,最终将难以遏制,对社会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
李世民看后立即下令婚姻应依礼而行,不可使奢侈之风蔓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