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身边的杨师道说:“听说你每次饮酒游赏,都要提笔赋诗。朕怀疑你这些诗都是提前写好的,你现在可以当场作一两首。”
杨师道起身,立刻吟诵出《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诗中说:“北林鹊夜飞,南轩月初进。调弦发清征,荡心祛褊吝。变作离鸿声,还入思归引。长叹未终极,秋风飘素鬓。丝传园客意,曲奏楚妃情。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
李世民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并说:“太好了,爱卿可否再作一些?”
杨师道立即又作《咏琴》,诗中说:“久擅龙门质,孤竦峄阳名。齐娥初发弄,赵女正调声。嘉客勿遽反,繁弦曲未成。”
诗成,群臣皆拍手称赞。
杨师道又缓缓开口作《咏笙》,诗中说:“短长插凤翼,洪细摹鸾音。能令楚妃叹,复使荆王吟。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
李世民说:“朕一生喜欢弓马,爱卿可否为弓马作诗?”
杨师道听后,立即作《奉和咏弓》,诗中说:“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李世民再次难为他说:“打天下需要的是弓马,治天下需要的是笔墨纸砚。”
杨师道心领神会,立刻作《咏砚》,诗中说:“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将军欲定远,见弃不应赊。”
李世民又说:“素闻爱卿除了作诗,作赋也是一绝,不如今天再作一篇赋如何?”
杨师道沉思片刻后,作《听歌管赋》,赋中说:“尔乃辟飞阁之临空,望雕梁之架虹。奏东城之妙曲,命南荆之结风。庄华艳于朝日,长袖曳于芳丛;度参差以仪凤,响嘹亮之惊鸿。伊小臣之庸琐,预恩私之嘉宴。闻仙管于帝台,听钧天于兰殿。怅崦嵫之易晚,惜宫羽之难遍。抚长笛而多惭,览洞箫而兴怨。徒隶齿于群龙,信庸音其已荐。”
杨师道的文才彻底将宴会推向了高潮,李世民命群臣踊跃作诗文。
虞世南站起身作《咏舞》,诗中说:“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李世民愈加欣喜,高兴之余,李世民还赏赐了不少表演者,有的人甚至被授予了官职。
监察御史马周见状,急忙上前,恳切地进言道:“陛下,臣闻治国之道,首在求贤审官,唯才是举,方能国泰民安;而施政之本,则在于扬清激浊,明辨是非,方能政通人和。孔子曾云:‘名器不可假人。’此言意在强调,名位与爵禄,乃国家之重器,不可轻易授予他人,必须审慎考量,确保所授之人德才兼备,方能服众。
然而,臣近日所见,却令人深感忧虑。如王长通、白明达等人,不过宫廷乐工,身份卑微,技艺虽精,却难登大雅之堂;韦盘提、斛斯正则之辈,更是平庸无奇,唯善调教马匹,别无他长。此等人物,即便技艺超群,也不过是匠人之流,只可厚赏钱财布帛,使其生活富足,以彰陛下之恩德。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陛下竟欲将此等伶人邹子之类,破格授予官爵,使其得以佩戴美玉、拖着绶带,堂而皇之地步入朝堂,与朝中贤臣君子并肩而立,同席而坐。此情此景,臣心中实难平静,深感羞耻与不安。
试想,朝会之时,万国来朝,四海瞩目,此等昔日伶人,竟能身居高位,与国之栋梁并肩,岂不有辱国体,贻笑大方?更恐误导世人,使才德之士心生寒意,而宵小之徒却得以窃据高位,横行朝野。
故臣恳请陛下,务必审慎行事,勿将此等不堪大用之才,轻易授予高位。而应广开言路,招贤纳士,选拔真正德才兼备之士,以充实朝廷,共谋国是。如此,方能彰显陛下之明德,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岑文本听后,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微微颔首,神色凝重而认真地说道:“陛下,微臣曾多次有幸聆听马周御史对于诸多国事的精彩论述,其见解之深刻透彻,论述之精辟独到,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堪称朝中翘楚。他不仅能自如地援引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巧妙地扬弃冗长繁琐的部分,直击问题要害,精简得当,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才华与深厚的学识底蕴。
微臣细品其所言所写,发现其中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一字不能增,一句不可减,皆恰到好处,宛若天成。这足以说明马周御史在文学与治国理念方面均有着极高的造诣与深厚的积淀。他的才华,就如同昔日的苏秦、张仪一般,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纵横捭阖于朝堂之上;又仿佛终军、贾谊再世,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因此,微臣恳请陛下能够三思而行。”
李世民听后深以为然,于是授予官职者全部取消,只赏赐些财物。
马周继续说道:“臣近年以来,对朝廷考绩之事多有留意,所见所闻,实乃令人忧虑。获得上等以上考绩的官员,其实际表现不过勉强达到中等上的水平,而上等上这一最高等级的考绩,竟多年无人能够企及。这绝非朝廷设立九等考绩制度的初衷,亦非激励官员勤勉尽责、为国效力的本意。
臣深知,朝廷设立九等考绩之制,意在通过公正、客观的考核,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政绩的官员,以彰显朝廷之公正,激励官员之进取。此制度乃针对当朝官员而设,非为比较往昔英雄豪杰。即便当今朝廷之中,暂无卓越超群之才,亦应在现任官员中,精挑细选,寻出那些勤勉尽责、政绩显著者,赐以上等上之考绩,以示朝廷之重视与褒奖。
然而,现状却是朝廷之士中,竟无一人能够荣获上上考绩,这岂不是对朝廷官员整体能力的一种质疑?臣以为,这绝非朝廷所愿见。朝廷在贬斥恶人以惩恶方面,或许做得尚可,但在褒奖善人以劝善方面,却显然有所欠缺。须知,褒奖善人,不仅能激励其本人更加勤勉尽责,更能为其他官员树立榜样,形成争相进取的良好风气。
因此,臣斗胆建议,朝廷应每年自全国范围内,广泛选拔政绩卓著、勤勉尽责的官员一二,赐以最高考绩——上等上。同时,对于表现稍逊一筹者,亦应给予相应的上中等或上下等考绩,以示区别与鼓励。如此,则中等以上官员,皆能以此为勉,竞相进取,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李世民听后立即表示赞同。
马周又说:“既然陛下今日如此高兴,臣以为此喜悦应该与年老百姓同庆!”
李世民听后,立即下令赐给天下老者锦帛。
同州刺史尉迟敬德参加宴席,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勃然大怒,说道:“你有何功劳,竟然坐在我的上方。”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首,反复劝解。结果尉迟敬德竟然挥拳殴打李道宗,见尉迟敬德如此胡闹,李世民大怒,对尉迟敬德说:“朕自登基以来,常常反思历史,尤其是汉高祖刘邦大肆诛杀功臣之事,心中总是充满不满与遗憾。朕以为,共打天下者,理应共享其果,岂能因猜忌与私欲而妄加诛杀?因此,朕一直秉持着与尔等同享富贵、共谋发展的理念,期望能让你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在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享受朕所赐予的荣宠与富贵。
然而,尉迟敬德,你身为朕的肱骨之臣,身居高位,却屡次触犯国法,无视朝廷的威严与法度。你的行为,不仅令朕深感失望,更让朕意识到,韩信、彭越之辈被碎尸万段、剁成肉酱的悲剧,并非只是汉高祖一人的罪过。若朝廷重臣不能严于律己,恪守法规,那么类似的悲剧,随时可能再次上演。
朕望你能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好自为之。莫要等到法度施行之时,才追悔莫及。你要明白,朕的宽容与慈悲,并非无原则的纵容。身为朝廷重臣,你更应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如此,方能不负朕之厚望,亦不负你自己的一片丹心。”
尉迟敬德惶恐不已,此后一改本性,谦虚谨慎了起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