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两人一同找到李世民,二人诚恳地认错。
李世民佯装大怒,对房玄龄妻子说:“朕说的话,是圣旨,怎能轻易收回?朕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房玄龄把两位美人带回家伺候房玄龄,第二,朕备下一杯毒酒,你喝了它,然后你死后,朕再让房玄龄把两人带回家。”
房玄龄一听,立刻跪下恳求李世民,万万不可赐夫人毒酒。
房玄龄妻子说:“我选第二条路,毒酒,我喝!”
“来人,上毒酒!”李世民吩咐内侍端来毒酒。
房玄龄一再恳求李世民三思,又劝夫人万万不可喝毒酒。
可房玄龄妻子心意已决,拿起毒酒,一饮而尽。
见夫人喝了毒酒,房玄龄急得老泪纵横,抱起夫人痛哭。长孙无忌等人则哈哈大笑了起来。
不一会儿,房玄龄妻子睁开眼睛,说:“我没死?”
房玄龄看见死而复生的妻子,立即紧紧抱住,说:“夫人,你真得没事啊!”
李世民说:“朕早听闻你是玄龄的贤内助,朕怎么忍心伤害你呢?你刚才喝的不过是醋,朕已经决定了,朕要收回成命,如果房玄龄哪天背着你找女人,你就喝醋!”
此事过后,房玄龄妻子对房玄龄说:“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房玄龄也点头表示赞同。
十月,李世民驾幸洛阳,到达灞上时,下令祭祀汉文帝。到达华阴时,又祭祀了汉太尉杨震。李世民亲自撰写了祭文,并对司空长孙无忌等人说:“朕回想起往昔岁月,在隋朝之时,朕曾多次途经此地,那时朕身份卑微,只能以粗食果腹,夜宿于简陋的房屋之中。那段日子虽艰苦,却也磨砺了朕的心志。自大唐立国以来,已历十余载春秋,朕忙于国事,未曾有机会再至此处。今日朕率六军出关,他们为朕清道开行,朕心中却并未有丝毫的骄傲与满足,反而自省德行尚浅,对于百姓与国家所负的责任还远远不够,这令朕感到非常的惶恐与不安。
隋炀帝承继了文帝的丰功伟业,彼时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若其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基业,但求往来两京之间的安逸与繁荣,不穷兵黩武,不肆意挥霍民力,怎会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的凄惨下场?然而,他却不顾百姓死活,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大兴土木,最终导致天下大乱,隋朝覆亡。
朕深知,帝位的存续长短,虽有天数之定,但福善祸淫的道理,亦是由人事所决定的。这不仅仅适用于君主,对于近侍之臣也同样重要。那些背弃道义、贪赃枉法之人,最终都会相继被诛灭,这就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因此,如果想要君臣长久相处,国家安定无虞,那么君主有过失时,臣子必须直言不讳,勇于进谏。朕虽然才疏学浅,但朕愿意倾听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朕听到你们的进谏,即使不能当即采纳,也会再三思量,反复权衡利弊,最终选择好的建议来施行。”
长孙无忌等人齐齐称颂。
十一月初二,契族首领契苾何力率领本部落六千多户归附大唐,李世民将其民众安置于甘、凉之间,并任命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
初三,李世民命褚亮、虞世南、魏征等讨论并改编祭祀时所用的乐章,魏征等人说祭祀时所用乐章应该共八支曲目,第一,降神用“豫和”,用于祭祀时迎接神灵降临,歌词表达神灵降临、国家昌盛、圣德广远的愿景;第二,皇帝行走用“太和”,歌词赞美皇帝的德行和天下文明;第三,登歌奠玉帛用“肃和”,歌词描绘祭祀的庄严和神灵的庇佑;第四,迎俎入用“雍和”,歌词表达对昊天大帝的敬仰和祭祀的虔诚;第五,酌献饮酒祈福时用“寿和”,祈愿国家宝祚永存、光辉日新;第七,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描绘祭祀的隆重和舞蹈的盛况;第七,武舞用“凯安”,讲述历史典故,赞美了国家的武功和安定;第八,送神用“豫和(与降神的“豫和”不同)”,强调祭祀的虔诚和神灵赐予的福佑。
李世民从其言,并诏令立即实行。
十二月初四,李世民与大臣们讨论安危的根本所在。
中书令温彦博说:“臣等希望陛下能和您刚即位之初那样就好了!”
李世民问:“朕近来处理政事有所懈怠吗?”
魏征说:“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一心节俭,虚心纳谏,可近来营建修缮之事逐渐增多,有人进谏陛下也常置之不理,有时甚至面露不悦,这就是您和以前的不同。”
李世民听后,深感惭愧,说:“你们说得对,朕要改正!”
李世民又问:“朕闻周朝与秦朝之初,皆以平定天下、一统四海为己任,然而其治国之策却大相径庭,所取得的成效与结果亦迥然不同。周朝自武王伐纣,奠定基业之后,历代君主皆以仁政治国为本,广积德行,施行德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故能深得民心,国家昌盛,基业长青,绵延八百年之久,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后世所颂扬。
反观秦朝,虽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统六国,威震四海,但其治国理念却偏离了仁政之道,转而采取暴虐无道的政策,荒淫无度,不顾百姓死活,肆意挥霍民力,大兴土木,导致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结果,仅仅历经二世便告覆灭,成为历史上短命王朝的典型,令人扼腕叹息。
这岂不是明证,行善则福泽绵长,能够赢得百姓的拥护与支持,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而作恶则国运衰微,必将失去民心,导致国家的动荡与覆亡。又闻夏桀、商纣二帝,身为九五之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行径卑劣,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令百姓蒙羞受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颜回、闵损等贤士,虽出身贫寒,身为布衣,但其德行高尚,品性纯良,为世人所敬仰,连君王亦自愧不如。
此等鲜明的对比,岂不令帝王深感惭愧,并反思自身的言行举止?朕常以此史鉴自省,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谨言慎行,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方能赢得百姓的拥护与支持,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朕唯恐行事有失,惹人非议,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灾难与不幸。”
魏征闻此言,沉吟片刻,语重心长地道:“陛下之言论,实在发人深省,令臣感慨良多。臣亦曾听闻一则寓言,说是鲁哀公曾向孔子提问:‘世间有人健忘至极,迁居之时,竟然忘却了自己的妻子。’孔子闻此,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意味深长地答道:‘此人之健忘,固然令人惊讶,然而世间更有甚者,那便是如夏桀、商纣般的君主。他们忘却的,并非日常琐碎之事,而是身为君主所应承担的重大责任。他们肆意妄为,不顾百姓死活,导致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灵涂炭,这种忘却,才是真正的大忘啊。’
臣愿陛下能以此寓言为鉴,将孔子的教诲铭记于心。身为君主,您肩负着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的重任,您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福祉。因此,请您务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勿忘初心,坚守仁政之道,以民为本,勤勉治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也才能赢得后世子孙的敬仰与称颂,避免遭受无端的讥笑与非议。”
李世民说:“魏征,你这是在提醒朕不要成为桀、纣之君啊!”
二十二日,李世民亲自过录监狱囚犯,见到应处死刑的人,内心怜悯他们,放他们回家,但约定明年秋季回来就死。于是下令全国的死刑犯人,均放他们回家,等到期限到了的时候赶到京城。
年底,党项羌族人前后已有三十万口归附大唐,唐朝人口再度大涨。
群臣见唐朝影响力越来越大,于是再次请求李世民泰山封禅。
李世民说:“朕有气喘的老毛病,恐怕登高会加剧,你们不必再谈论此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