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机缘

换源:

  那西市胡肆里的酒食的味道是真的差,但那也没办法,在大唐贞观这个时代还没有蒸馏酒,胡椒也很金贵,就连盐巴都有一种金属离子的涩味。一顿饭下来王珏玉根本就没有吃饱,怀揣着刚从安元寿那里得来的金瓜子,转头走进了一家普通的饭馆打算继续填饱肚子。

“客官,你这金子可是值得太多了,小店破不开啊。”

“那……你这里有没有什么咸肉、羊腿之类的干货?我多买些带回去,应该就够一粒金子的价了吧?”

“这个……还是有些多了。而且现在临近年节,小店里的干货已经都被其他顾客预订了,没有那么许多卖与客官。不如这样吧,我个人最近搞到了几块含有奇特香气的胰子,不如就拿这个来抵金子的找头吧。”

穿越者满脸黑线,那香皂就是自己开发出来的,成本根本不值几纹钱,几块猪油碱糕换一粒金瓜子,这什么超时空回旋镖啊?

而就是在这双方进退维谷的时候,突然就有一个年轻的道士拉着个和尚闯进了小饭馆。

“这位道友莫要拉扯,修行参理,怎可借助外力。”

“哎呀你就别废话啦。我都算出来了,在这里有一个你的机缘,你得到了能少走许多弯路呢。”

不由分说,道士将和尚往王珏玉面前一推,在两人的肩头上拍了两拍,转头就跑。等到穿越者想起马周提起过的他在新丰的经历时,想要去追,对方早就跑得没影了。无奈,转身回到了饭馆里,向和尚干笑了两声,再向呆立在一旁的店家吩咐。

“给我们开一个能安静谈话的雅间,如此,费用该是够一粒金子了吧。”

包厢内,两个凑不出半两头发的人面对面坐在席位上,都满腹疑惑,也有些好奇。真和尚寻思的是这位机缘是谁,而假和尚想知道的是那个年轻道士的身份。

“在下王珏玉,是一个木匠,不知大师可否告诉在下你和那位修道的人是什么关系。”

“贫僧也不甚清楚,今日贫僧正走在去往大兴善寺的路上,那道友突然就出现拉住贫僧的手就往这边拽。此前贫僧从未见过他,实在是不知道他到底是何人。”

“是这样啊……哦,那么请问大师如何称呼?”

“贫僧法号玄奘。”

“你竟然就是那个有名的玄奘法师!”

穿越者吃惊得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起得太猛,眼前一黑又坐了下去,就连对方谦虚的话也听得不真切了。

“阿弥陀佛,贫僧不过是因向天下有名的禅师求学过而已,当不起施主如此赞赏。”

怎么会当不起!你可是不输唐太宗的他名人啊!那不辞万苦地徒步去西天取经的行为让世人赞叹,之后明确了翻译经典的方式一直被沿用,为佛教汉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甚至可以与孔子和老子相提并论了。尤其是回来后写的那本游记,千百年后成为了多少国家文明的重要历史参考文献啊!

“玄奘法师,或许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在下还真如那道士说的那样,是你的一个机缘。法师,你之所以游历天下知名禅师是心中对佛理还有些迷茫,所以一直努力地想要在他们那里得到答案。但是,法师可曾想过亲身去佛陀传教布道的地方探求一番吗?在下与凉州安家有些交情,安家常年经营与西域诸国贸易的商路,正好可以保你一段路程。法师若是有意,在下可以为你布置一番,如何?”

玄奘听了后也有些心动,但此时他还没有自发地产生前往天竺佛教源头学习的想法,心里对于就这么接受这个机缘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施主的善意贫僧心领了,然佛理奥妙,怎可如此强求。贫僧今日本来还要去大兴善寺求问,不好现在就这么动身。”

和尚的话让木匠有些急了,连忙再凑过去卖力劝说。

“这怎么能说是强求呢?当初众比丘聚集到佛陀身边就是因为受其感化而后追随,正因为那对至理的向往才有了佛理广传世间。就算法师你踏上追索的道路也并非是源于私欲,而是为了普度众生啊。”

“……确是如此,但是……”

“大师,众生苦啊。苦的是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苦、不知因何而苦、更是不知该如何从这苦海之中解脱。多少生灵浑浑噩噩轮回在六道之中,大师这些年来拜访过多少寺庙?询问过多少高僧?久久寻找不到答案,大师,你就不觉得苦吗?”

玄奘的心思本来就有些活动,经过王珏玉这么一说心里就更活泛了。只不过,这种冲动激昂的感觉却让这个清修之人有些不舒服,紧念了几段经文,把心情平复了下来。

“阿弥陀佛。施主莫要再说了,世间机遇,自有缘分,急不得,急不得啊。”

“哎呀大师,这佛理即是万心之源,一切机缘都发于其中,何来缓急之说啊?”

和尚口中默默咏诵经文,不再理会穿越者。王珏玉也意识到这么劝是说不动他的,但是自己又确实对佛家思想不熟,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结果他这幅焦急的模样反而让玄奘产生了度化他的想法。

“阿弥陀佛。施主请静下心来,贫僧观你也颇有慧根,不如就与贫僧一同参禅,如何?”

哪有那个功夫啊!但是继续这么劝也不是办法,到底,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他尽早踏上西行的道路?

“大师,我听闻佛祖的道场位于西牛贺洲的灵山之上,唤作大雷音寺。每次佛祖举办法会,旁侧都有三千诸佛、五百阿罗汉、八大金刚、无边菩萨端坐静听教诲。佛祖讲经时,身后佛光四十二道如轮转,禅音渺渺却直透三界六道,震得妖魔鬼怪哀嚎连连。对否?”

“当然不对啦,你都是从哪里听说的这些妄言啊?”

《西游记》里的设定对于真正的唐僧来说太过无厘头,让他不禁连说话的语气都像石井常人一般,看他那皱起的眉头,王珏玉知道自己赌对了。

“那是因为我不知道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啊!对于以前根本从来没接触过佛教的人来说,哪里会有分辨其真假的能力?比如这么说吧,在我遇到佛陀之前先遇到了魔波旬,他在向我灌输了一通歪理后又叮嘱说之后唯有他说的是真理,他人所说皆不可信。此时我即便再听佛陀教诲却是已有心魔,请问,我离修成证果还有多远?”

玄奘不再念经了,他终于听明白坐在自己对面的木匠在说什么了,问题的关键的确是在教理经义上,但解决的方法却并不是像自己一直在做的拜访解禅。众生苦,他也苦,他不停地在寻找解脱,众生又要如何解脱?众生如何知道谁讲出来的经义能让他们解脱?

“施主所说确实有理,只不过真的有必要去那么远到佛陀生地取得经典吗?常年来多少禅师高僧远来中土传播经义,其中也有不少留存于世,与其耗费时间、冒着凶险去往异国还不如将已有的经典整理总结更好吧。”

“看来大师还是不够明白在下的意思。就说大师今天要去的大兴善寺吧,那里之所以是远近闻名的佛寺、之所以每日都有信众去那里礼拜最为首先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是在前朝便得到朝廷认证。也就是说现在已经与佛陀创教时的情况不同了,在佛陀的时代人们是受佛陀的感化而信佛,但现在要想大量地度化众生,最好是先有朝廷的权威认证。大师仅靠一己之力,即便得证真果,要在诸多流派中脱颖而出,比起逐一感化还是有朝廷的支持能更多更好地向世人转播真理。”

玄奘无言,他自小就沉浸在佛理之中,对于民众的心理和现今的制度还不如王珏玉这个穿越过来十年左右的俗人。众生何其之多,要想让他们脱离苦海,甚至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在这苦海之中,首先要让他们接触到佛家经典才行。但直到今天见了这木匠才真正地意识到那是极难之事,况且就连自己也处于诸多流派的说法之中迷茫,又如何度人?

“阿弥陀佛……施主灵慧,贫僧佩服。不过现在贫僧心中还无法平静,不如等贫僧拜访过大兴善寺后再做决定吧。”

今天王珏玉之所以能见到玄奘是因为那个不知道哪儿来的道士强拉他到自己眼前的,此时已经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去劝说,但既然对方还没有明确地拒绝,以后应该是还有机会的吧。不如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在之后的时间里好好想想用什么话术忽悠他早点去天竺取经,等下次见面时再帮他下定决心。

“好吧,那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大师,改日有缘再见。”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