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注定的意外

换源:

  八月二十八,早早地来带到渭水河畔。虽然中秋已过,但唐朝时期的太阳却依然毒辣,提着鱼篓,藏在芦苇间的穿越者被烤得大汗淋漓。没办法,史书上只记载了日期,并没有达到连时辰也记录得那么细致的程度。

从长安城出来的大唐军士们严阵以待,渭河对岸的突厥骑兵一眼望不到边,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终于等到那便桥上的两国君王分开。好了,挺直腰杆,壮起胆子吧,到了再搏一搏前程的时候了。

“房大人,可真巧啊,今天出城是和朋友们一起散步吗?”

王珏玉计划中的说辞才刚说了第一句,只偷瞄了皇帝的脸一眼,大脑便直接爆炸了。想起之前和这位李大人说过的种种,想起当时自己的那个态度,在秋老虎的骄阳下,汗珠不停地从额头上冒出,直往眼睛里流。

“站住!你是什么人!”

刚刚才和突厥大军对峙,跟在皇帝身边的文武官员的神经都很敏感,现在突然从路边的草丛中闪出来一个人,马上就有个武将要上前捉拿来者。而早就得到暗卫报告的李世民反应还算平静,只是说话时的语气里夹杂着几分烦躁。

“不必紧张,这个人朕认识。”

“陛下乃万金之躯,不可不防呀。”

“遵礼你就放心吧,朕的心里有数,玄龄和辅机与此人也算相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比起这个,你现在去传朕的军令,给所有城里在职的武将,让他们每个都带上几百人提前埋伏在突厥大军的归途,颉利可汗的本部不要动,只要挑脱离大队的部族下手。”

“陛下,这……”

“还等什么,快去呀!”

虽然心里还是觉得不安,但皇帝的旨意不可不办,李君羡狐疑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平民,还是掉转马头走了。

“怎么,出来钓鱼啊?收获如何?”

王珏玉吓得不敢抬头,也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只听到已经有几个人驾马把自己围了起来。

“草民不识帝王金身,罪该万死。之前种种冒犯,还请陛下恕罪。”

“行了,你这人是个什么性子,朕早就领教过了。那么,今天你凑到朕的面前,该不会又是来献宝的吧?”

今天木匠出门时只带了一套渔具,这些皇帝已经得到报告了,当然知道他无宝可献。不过突厥大军踏过泾州、饮马渭水是早就传遍全城的事,在这种时候仅仅只是出来钓鱼端的是绝无可能。而结合之前收集到的信息分析,他究竟为何而来其实李世民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猜测,现在和他绕圈子也不过是想要看看他有什么话要说。

面对皇帝的试探王珏玉心乱如麻,表现得惊慌无措、支支吾吾、无所适从,最后还是房玄龄好心替他解了围。

“王先生,之前你送的月饼本官收到了,仲秋月圆之时尝此美味,平多出几分意境。本官多忙,未曾答谢,今日出城巧遇先生,不如便让本官送你回家,也好让我们再谈天说地,如何?”

听到左右手上前开解,再瞧木匠那抖得像筛糠般的身体,李二不耐烦地叹了口气,却也暂时放过了王珏玉。

“算了,那月饼分出去后听说众人的评价都不错,确实是很好吃,按理说朕也要有所回应才是,不过现在却没这么多时间。朕看你也没钓到几条鱼,不如今天就赏你一顿饭,你赶快起来跟朕回宫吧。”

说完,不管别人是什么反应,皇帝径直策马而去。

待回了城,皇帝和大臣们马上就开始忙碌起来,而跟过来穿越者被丢到了左武卫的班房里,一直等到黄昏,都没有人过来管他。穿越者靠在墙角坐了几个时辰,心情早已平复下来,妄想在渭水之盟时借机谋划,结果闹出了这么大的乌龙,确实是自己想得太美了。不过好歹还算是正式结识了李二和几个大官,只要下次别这么浪,原本的计划应该还是有成功的可能的吧。

“你就是王珏玉吗?走吧,陛下让咱带你去吃饭。”

天色差不多昏暗到要点灯的时候,终于是来了个一脸络腮胡的将军过来传唤,王珏玉马上起身行礼,那人却理都不理转身就走。不得已,也只能跟上他,向着层层叠叠的深宫中走去。

走了许久,不知走过了几个回廊,转过几个弯,木匠被带到了一个偏殿中,不大的宫殿里灯火通明,皇帝和两旁四个大臣已经开动。在他们的注视下,离大门最近的地方,放着一个摆满菜肴的矮案,那上面应该就是给木匠准备的赏赐了吧。

穿越者盘腿坐下,环顾众人,在座的都是文官打扮。除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其中只有一个人还没有见过,而那位大人注意到王珏玉的视线,端起酒杯走过来,行了个礼。

“本官杜如晦,见过王先生。先生制作的清茶和月饼都很美味,日后本官必定回赠厚礼。”

“小民惶恐。能得杜大人喜欢,实在是受宠若惊。”

“行了,客套话就以后再说,先来说说你几天的目的吧。”

忙了一天,累了一天,也窝火了一天,李世民现在的心情不是很好。

这个刁民无利不起早,既然这次凑过来不可能是献宝,那就是有话要说。之前和他的两次谈话,总是有种说到关键地方他就故弄玄虚的感觉,不过今天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心情听他拽,这次就利用深宫的环境、审问的氛围来压他一下吧。

“你今天跑到渭水边,发生的事情经过从头到尾都看到了吧。有什么感想啊?”

“陛下英明神武,威震八荒,塞外番邦听闻新皇登基,特来朝贺,场面之宏大,古所罕见。”

虽然在座的大臣没有一人开口说话,但殿堂中似乎一下子吵闹了许多,仿佛人们的心声通过摇曳的灯火的摆动,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李二本想大声训斥,但王珏玉表情平静、语气平和,完全没有了在城外遇见时的慌张。他一开口便说出人意表的话,想来是在等候召见的几个时辰里就已经想好了说辞,那现在姑且顺着他的步调来吧。

“十几万的突厥人,个个跨马带刀,你怎么能就看出他们是来祝贺朕登基的?”

“当陛下驾临便桥时,草民见那些番邦的首领们纷纷下马向陛下行礼,想来他们是没有心怀敌意的。虽然突厥人有十几万,但却还没有陛下君臣六人的气势大,若真是兵临城下,敌军见陛下孤身过桥,岂有不趁机动手的道理?如此种种,只能认为他们是来朝贺的。”

听得此话,皇帝的心情稍好一些,文臣们也都细细玩味,好像这么说也还真说得通。

“那颉利老贼呢?就是那个没有下马向朕行礼的突厥人。对于他你怎么看?”

“草民觉得他像窦建德。”

“哦?这又是怎么说?”

“当年陛下带兵围攻王世充时,窦建德带甲十数万,不远千里,自投罗网。陛下神机,以少胜多,一战擒双王,不知为天下免去多少战事,早享几年太平。此大功德,福泽天下万民,如今百姓能安心生活,全赖陛下之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话说到此,穿越者离开席位,走到皇帝面前倒头就拜。在场的四个大臣也都跟着挪转身体,对着陛下高呼万岁。

刚登基的皇帝回想起当年之勇,那昔日风光,也不过就是几年前的事。在记忆中,颉利的脸和窦建德重合在一起,跪在自己面前说:今若不来,恐劳远取。李二心情顿时大好,白天时还觉得城下之盟是毕生耻辱,现在甚至都觉得那是其实错过了战机,不免可惜。

“哈哈哈,行了,朕还不知道你那点小伎俩。问题才答到一半,突然就说些谄媚的话,你有话就直说,朕赦你无罪。”

按照之前的先例,接下来这个木匠就要一步一步,慢慢地把话题带到他的真实目的上边引了。

“草民谢陛下圣恩。回陛下,如果把颉利比作当年的窦建德,那现今的王世充就是占据朔方的梁师都。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武牢关,甚至这两者和长安之间还没有潼关函谷关,要想在他们身上复制陛下当年的一战擒双王实在是千难万难。今天突厥人兵临渭水,就已经说明大唐在地利方面的缺失。小民劝陛下多做打算,若是只想着慢慢积聚实力,从长计议,怕是会多生变数,最后连天时和人和都受到影响。”

“不可!”

一声大喝,魏征也起身离席,跪到李二面前。史书中、戏剧中、后世传说中的直臣劝谏,就要呈现在穿越者的面前。

“陛下,连年征战,如今天下稍稍安定,百姓疲敝,现在不应该再兴刀兵,更不应该再大兴土木啊。”

“魏大人所言极是,在下深表赞同。”

虽然不知道以后是否还能有幸看到此等直臣劝谏的名场面,但这并不能成为让自己闭上嘴在一旁乖乖欣赏的理由。

于是,王珏玉故技重施,使出惯用招数咬断了魏征的话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