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械初鸣 常山秘窟

换源:

  卯时三刻。

常山卫的晨训号角准时响起。

四十二名降卒与二十三名青壮列成五队,在村口空场踢正步——这是赵云从现代军训记忆中改良的“齐步走”。

虽遭老猎户王顺嘀咕“当兵还要学鸭子走路”,但三日下来,散兵游勇般的队伍已踏出整齐的铿锵声。

“停!”

赵云甩动手中用狼毫改制的指挥旗,旗面绘着代表不同指令的几何符号——

圆圈代表集合,三角是警戒,这是他参照现代摩尔斯电码设计的简易旗语。

“第三队阵型松散,午后加练投石索!”

话音未落,忽闻村西传来铁器碰撞声,正是月婵带着几名匠人在试验机关翻板。

自前夜获救,墨家少女已在村后竹林消失了整整两个时辰。

当她再度出现时,袖中抖出半幅绢图,墨线勾勒着常山腹地的矿洞结构:“此处原是赵姓先祖开采石胆的旧矿,深达二十丈,主洞分三支,可藏千人。”

她指尖划过图中暗河标记,

“寒泉活水从太行山脉渗透,正好驱动水轮。”

赵云接过绢图,现代地质知识与记忆重叠:石胆即硫酸铜,旧矿中必有天然结晶,可作淬火剂。

“王大叔,带十名弟兄随月婵姑娘勘探矿洞,注意辨别‘哑炮’——洞顶有裂纹处用木楔加固。”

他又转向铁匠头领老吴,

“今日起,所有兵器胚子需在淬火时加入碳纤维碎屑,记得用竹筒收集火星。”

老吴挠着脑袋:“少君,那什么纤维比发丝还细,咋掺进铁水里?”

赵云一笑,从怀中取出用布包着的坩埚——这是用陶土混合石英砂烧制的耐高温容器,正是昨夜月婵根据墨家《天工开物》残篇改良的。

“先熔铁,再撒纤维,快速搅拌三次。”他示范着用竹夹翻动铁胚,火星溅在坩埚边缘,竟未留下灼痕。

日中时分,赵云带着两名青壮挨家挨户收集陶罐。

村民们虽疑惑“收夜香”,但见少君连日来带领众人打退黄巾、救治伤患,皆踊跃配合。

当百余个陶罐在村东洼地排成方阵时,月婵忽然按住他的手腕:“子龙可是要制‘硝’?墨家曾闻西域方士言,土硝生于厕所墙角,但此法……”

“不错,尿液中的尿素经发酵可生成硝酸盐。”

赵云低声解释,“需密封三月,待陶罐内壁结出白霜,便是火硝。”

他望着少女震惊的眼神,知道这超越了汉代认知,“此事切勿外传,连匠人们也只说在制‘强身药’。”

月婵点头,忽然从腰间解下九连环机关:“既如此,我便在矿洞入口设三重机关——第一重踏弩,第二重落石,第三重……”

她神秘一笑,“用你说的‘滑轮组’,可将整扇石门吊起。”

申时,首批改良的竹弩试制成功。

原本身长三尺的竹弩,经碳纤维弦替换和弩臂弧度优化,射程从百步骤增至一百八十步。

赵云亲自测试,弩箭破空声如利箭穿云,竟将百步外的枣木靶射穿半寸。

“好!”

围观的青壮齐声喝彩。

降卒中曾为黄巾神射手的张三眼馋不已:“少君,若给俺配这弩,能射穿匈奴的铁盔不?”

“不仅能穿铁盔,还能让弩箭飞更远。”

赵云指向弩臂上的刻度线,

“看这里,每道刻痕代表风力影响,今后训练时,你们要学会根据风向调整角度。”

他忽然瞥见月婵在远处招手,遂带着弩箭走向矿洞——此刻的旧矿入口,已被藤蔓与枯木伪装,若非踩着特定石板,便会触发暗藏的弩箭。

进入主洞,湿气混着炭火味扑面而来。

月婵站在初具雏形的水轮旁,水流冲击木轮的哗哗声中,她提高声音:“主洞分三层,上层储粮,中层锻造,下层引水。最深处有暗河,可直通五里外的滹沱河。”

她指向洞壁上的铜制漏斗,“这是墨家‘听瓮’,埋在地表可传声十里,若有敌军靠近——”

话未说完,洞外突然传来犬吠。

一名放哨的青壮跌跌撞撞跑来:“少君!山脚下有商队,打着‘太平道’旗号,约摸三十人,推着五辆粮车!”

赵云心头一紧:张角余党?或是袁绍的细作?

他握紧改良竹弩,忽然想起队伍中的降卒——正是试探降卒忠诚的时机。

“叫降卒中的原黄巾弟兄集合。”

赵云低声对王顺说,

“张三、李四,你们曾在张角麾下当差,可认得这些人?”

两名降卒点头,眼中闪过复杂神色。

赵云将伪造的“太平道符水配方”塞进张三手中:“去告诉商队,前方村落有‘黄天护佑的活水’,引他们来交易。”

张三犹豫片刻,突然跪地:“少君放心,俺等这条命是您救的,定当忠心!”

暮色降临,商队果然中计入村。

当首领掀开粮车布帘,看到的不是粮食而是常山卫的弩箭时,已太迟了。

赵云踏着火把光芒走出,手中晃动着用黄纸写的“符水秘方”——其实是用硫酸铜和甘草粉调配的泻药配方。

“告诉张角,他的符水只能骗愚人,真要救百姓,便拿铁矿和战马换。”

他将纸抛向首领,“下次再让我看见黄巾旗号出现在常山,便不是泻药,而是能炸碎石头的‘天火’。”

是夜,矿洞内的第一座锻造炉点燃。

老吴按照赵云的指示,将碳纤维与熟铁反复折叠锻打,火星溅在新制的鱼鳞甲片上,发出清脆的金铁之音。

月婵坐在石案前,用算筹计算着水轮的转速,忽然发现赵云在陶片上画着奇怪的符号:“这是……‘齿轮’的受力分析?你竟能算出每根辐条的承重量?”

“墨家不是讲究‘以术求道’么?”

赵云一笑,现代机械知识与《墨经》中的“力,形之所以奋也”奇妙共鸣,

“明日开始,我要教匠人们认识‘杠杆’‘滑轮’‘斜面’,这些机关术的根基,能让我们的工坊效率提升十倍。”

他望向洞外渐浓的夜色,那里埋着三百个收集尿液的陶罐,

“等三个月后火硝制成,我们就能造出连城墙都能炸开的‘霹雳罐’——在张角的黄巾力士面前,这才是真正的‘黄天当立’。”

月婵忽然发现,赵云胸前的银枪穗在火光中泛着微光,与矿洞深处的石胆结晶遥相呼应。

这个兼具现代思维与古代武艺的少年,正将两个时空的智慧熔铸于斯——

当第一套改良的鱼鳞甲制成,当第一张标有射程刻度的竹弩入库,常山卫的军旗上,那道代表科技的齿轮纹与代表武力的枪缨,正悄然交织成独特的图腾。

而在邺城,袁绍手中的密报写着:“常山赵氏少年,能制穿甲弩、炼精铁,收降黄巾余部,更有墨家机关术相助。其兵器上多刻‘工’‘械’等字,似有隐秘作坊……”

袁绍掷笔于地,目光落在舆图上的常山郡,手指划过太行山脉的褶皱——那里,正有一星火种,在寒泉秘窟中,渐成燎原之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