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还要考试?”一个身材瘦小的盐丁有些不满的嘟囔道,“我们又不是去考状元,舞刀弄枪的,还要考什么试?”
“就是,就是,”另一个盐丁也跟着附和道,“我们兄弟几个都是靠力气吃饭的,舞文弄墨的事情,可不会!”
李孝天没有理会他们的抱怨,只是冷冷的说道:“想吃这碗饭,就必须按照我的规矩来。不愿意的,现在就可以走,我绝不强留。”
说完,他不再理会众人,转身走进了校场。
校场上,早已摆放好了一排排的兵器架,刀枪剑戟,应有尽有。
李孝天随手拿起一根长枪,耍了几下,动作行云流水,虎虎生风。
“想要活命的,就赶紧给我练!明日清晨,我要检验你们的成果!”李孝天将长枪往地上一顿,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
校场上的盐丁们面面相觑,李孝天的话就像冬日里的一盆冰水,浇得他们透心凉。
他们平日里自由散漫惯了,哪里受过这样的约束?
“不想练就滚蛋!没人逼你们!”赵大壮粗着嗓子吼了一声,率先走到兵器架前,拿起一根长枪。
他虽然五大三粗,脑子却很灵活,他知道,跟着李孝天,日后定然大有前途。
有了赵大壮带头,其余的盐丁们也不敢再抱怨,纷纷挑选兵器,开始操练起来。
李孝天见状,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深知,对付这些粗人,就不能心慈手软。
棍棒底下出孝子,拳头底下出精兵,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孝天化身成了魔鬼教官,对盐丁们进行魔鬼训练。
他按照民兵的标准,从队列、体能、兵器等方面对盐丁们进行全方位的操练。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看看你们,像什么样子!都给我把腰杆挺直了!”李孝天手持一根手臂粗的木棍,在队伍中来回巡视,毫不留情地抽打着那些动作不标准的盐丁。
“哎呦!”
被打的盐丁们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有丝毫的怨言,只能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继续训练。
李孝天虽然对训练要求严格,但在伙食和待遇方面却很大方。
他下令,盐丁们的工钱加倍,一日三餐,顿顿有肉,吃不完的还可以带回家给家人吃。
“跟着李大人,咱们的日子才有盼头啊!”
“可不是嘛,以前咱们累死累活,也吃不上一顿饱饭,现在好了,顿顿有肉,还能攒下钱来,真是托了李大人的福啊!”
盐丁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肉,一边议论纷纷,言语间充满了对李孝天的感激和敬佩。
夜幕降临,李孝天站在校场边,看着那些正在训练的盐丁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知道,这些盐丁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就会变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师!
“再加把劲!明日,我带你们去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战斗!”李孝天沉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和期待……
一个月后,灵山盐场的校场上,盐丁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在阳光下闪耀着凛冽的光芒。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眼神坚定有力,身上散发出一股肃杀之气,与一个月前那群懒散的盐民判若两人。
李孝天身着劲装,腰佩长刀,站在高台上,检阅着这支由他一手打造的队伍。
他满意地点点头,这些日子的辛苦没有白费,盐丁们已经初具规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灵山盐场的护卫队,你们的职责就是保护盐场的安全,打击私盐贩子,维护盐场的利益!”李孝天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校场上空回荡。
“是!”盐丁们齐声应道,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李孝天已经将灵山盐场牢牢掌控在手中。
他以雷霆手段打击私盐贩子,并将盐场的销售渠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灵山盐场出产的盐有一半都由他经手销售,利润之丰厚,令人咋舌。
“大人,这是这个月的账本,请您过目。”账房先生将一本厚厚的账册递到李孝天面前,恭敬地说道。
李孝天接过账册,随意翻看了一下,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照这个势头下去,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垄断整个登州的私盐生意,到时候,金钱、权势,还不是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李孝天的思绪。
“进来。”
一个盐丁快步走进房间,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大人,登州千户所的刘千户和莱州的几位盐商求见。”
李孝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肯定瞒不过那些官商的眼睛。
只是,他们今日前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李孝天放下账册,缓缓起身,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把他们请到正厅,我随后就到。”
李孝天整理了一下衣襟,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正厅。
刚踏入门槛,便见一位身着飞鱼服,腰悬绣春刀的中年男子起身作揖:“登州千户所,刘勇,见过李大人。”
他身后还跟着几位富态的中年人,想来便是莱州府的盐商了。
众人见李孝天进来,皆起身问候,态度恭敬,与面对刘千户时一般无二,甚至更显谦卑。
李孝天笑着将众人一一扶起,又命人上茶。
众人落座后,刘千户率先开口道:“李大人,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您将这群盐丁训练有素,又重振灵山盐场,实乃我登州百姓之福啊!”
李孝天微微一笑,这刘勇说话倒是圆滑,也不点破他私盐贩子的身份,反而夸赞起他来。
“刘千户过奖了,孝天不过是一介草民,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罢了。”
说罢,李孝天目光扫过在座众人,问道,“不知各位今日前来,有何贵干啊?”
刘千户轻咳一声,面露难色道:“不瞒李大人,我登州卫所军备废弛,军户们生活困苦,实在无力承担剿匪缉私之重任啊。如今这登州地面上的大小事,还得仰仗李先生这样的义士出手相助啊。”
李孝天闻言,故作不解道:“刘千户说笑了,您可是朝廷命官,麾下将士千余,剿匪缉私,本就是分内之事,何须我等草民插手?”
刘千户苦笑一声,解释道:“李大人有所不知,我大周自太祖皇帝后,便实行卫所制度,军户世代承袭,父死子继。可如今土地兼并严重,军户们能分到的田地越来越少,很多人被迫卖儿鬻女,哪还有余力操练军备啊!”
李孝天听罢,心中了然。
周朝初期,卫所制度确实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制度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