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梁元帝的算计

换源:

  胡枫深知《神照经》的非凡价值。这部武学秘籍,不仅代表着武林中的绝顶内功,更是一部神奇的医疗圣经。传言中,它所蕴含的奥妙无穷无尽,甚至拥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力量。它被誉为集天下之至纯至妙于一身的武学瑰宝,让无数武林人士梦寐以求。

然而,这部神功并非单凭勤奋修炼便能轻易掌握。它强调与自然相互契合,要求修炼者能够在静思冥想中,领悟到其中的玄妙之处。只有真正领悟了自然之道,才能够将《神照经》的神奇力量发挥到极致。

胡枫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着这部神功的奥妙。

《神照经》能够起死回生这或许有些夸张成分,然而,在武道的世界里,若人尚存一丝气息,那么将其从死神手中夺回,也并非

胡枫轻轻合上手中的书册,又将那精致的玉盒盖好,心中虽有些疑虑,但此刻更需专注于眼前之事。他转头对司空说道:“司空,我们先出去。我留在此地守候,你们先将外面的那些宝物运回庄园。待明日夜晚,我们再来将这条密室中的宝物一并运走。”

“遵命,公子。”三人应声而出,小心翼翼地关闭了地道的暗板,仿佛是在掩藏一个深不可测的秘密。而胡枫,静静地守候在原地,守望着这个通向无尽财富的神秘入口。

天色渐明,东方泛起了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司空玄一行人终于赶回了庄园,他们脸上带着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司空玄立刻指派刘宏前往天宁寺,向胡枫报以平安的消息,让他知道一切进展顺利。

而他自己,则亲自指挥着众人,将那一块块沉重的黄金宝藏,小心翼翼地搬运至胡枫所居住的阁楼下的地室中。每一次搬运,都仿佛是在触碰着财富的灵魂,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让人心潮澎湃。

随着最后一箱黄金被安置妥当,司空玄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司空玄当初不惜花费重金购得这处庄园,其原因有三。首先,这庄园地处偏远,隐逸于尘世之外,既静谧又神秘,足以远离俗世纷扰。其次,庄园占地极广,楼阁林立,足有十五间之多,足以满足日常起居和会客之需。再者,庄园四周院墙高耸,院内环境优雅宜人,花木扶疏,流水潺潺,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然而,最重要的原因却在于庄园主楼阁之下那隐蔽的地室。这地室位于地下三丈之处,长宽各有三丈,高则一丈五尺,空间宽敞,足以容纳足够财物。而最令人称奇的是,这地室石壁竟是由通体金刚石砌成,坚固无比,足以抵御外力破坏。

原本,庄园的主人并不愿轻易割让这片祖业,毕竟这是他们家族世代相传的基业。然而,司空玄却以高出实际价格三倍的巨资,并借助大理段氏的威名,终于打动了庄园主人。原来,庄园主人近来家道中落,急需一笔巨款来渡过难关。而司空玄的出价,无疑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庄园主人又觉得庄园离江陵城有点远,出入城内多有不便。

就这样,经过一番波折,司空玄终于如愿以偿地购得了这处庄园。他站在主楼阁前,眺望着远处的群山和近处的花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得意之情。他知道,这处庄园将成为主人日后谋划大事的重要基地。

胡枫待众人离去后,坐在寺外之前练功的地方,他缓缓从怀中取出那本名为《丰功伟绩》的册子,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片刻的沉默过后,他心中的疑云终于被一阵微风轻轻吹散。

原来,这本册子并非寻常秘籍,而更像是一部自传,字里行间透露着文人的雅致与情怀。胡枫不禁暗叹,这位作者果真是个文人墨客,将一生的经历与感悟都融入了这本册子之中。

回想起梁元帝萧绎,那位偏爱黄金的帝王,人称金楼子。而他的父亲梁武帝则崇尚武学,立志要收集天下武学秘籍。他曾昭告天下,广邀前百名高手共同研讨,欲创出一门集天下武学之大成的神功。即便那些高手不在他的领地之内,他也毫不吝啬地许以各种好处,只为将他们吸引而来。

更为奇特的是,梁武帝还下令,他的王子们必须习武,经常让王子之间对练比斗。这看似是对武学的推崇,但胡枫心中却隐隐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养蛊式的培养方式。或许,在梁武帝的心中,只有经过残酷的竞争与磨砺,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武道强者。

早年,萧绎与哥哥邵陵王萧纶的一场比武,成为了他人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一日,两位皇室血脉在演武场上激烈交锋,刀剑无眼,萧绎不慎受伤,一眼失去了光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皇室颜面,他选择了隐瞒真相,对外宣称因病失明。自那以后,他对练武心生恐惧,每每提及,总是推脱自己无法再习武。

失明的打击让萧绎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沉浸于诗书之中,以文字抒发内心的情感,写诗作赋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他的心中,也渐渐滋生出对父亲和兄长的忌恨。他怨父亲没有保护好他,让他遭受如此不幸;他恨兄长比武时下手太重,导致他永远失去了那只眼睛。

后来,萧绎受封为湘东王,并出任荆州都督。虽然身份尊贵,但他心中的阴影却如影随形,始终挥之不去。

而在皇宫深处,梁武帝在与众高手合力秘密创出了一部绝世武学秘籍《神照经》。为了庆祝这一重大成果,他设下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然而,这场宴会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梁武帝在酒水中下了剧毒,并在宴会上布下了重重埋伏。当宾客们沉醉于美酒佳肴之时,一场血腥的屠杀悄然展开。梁武帝为了保守《神照经》的秘密,不惜将那些曾与他共同创出这部武学秘籍的高手们尽数诛杀。

这场宴会成为了梁武帝心中永远的秘密,而萧绎也在遥远的荆州,默默地关注着这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父亲残忍手段的震惊和愤怒,也有对武林世界的深深忌惮。

由此,引发了侯景之乱,一场惊天动地的祸乱便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这场祸乱如同黑暗的乌云,笼罩了整个天下,各大门派纷纷反叛,群起而攻之。梁武帝,这位曾经威震四方的帝王,此刻也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了平息这场叛乱,梁武帝决定派遣使者前往荆州,宣读密诏。这封密诏中,梁武帝将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等重要职务授予了萧绎,希望他能够挺身而出,挽救梁朝的危局。其余职务,仍旧保持不变,以示对萧绎的充分信任和倚重。

萧绎,这位手握重兵的亲王,原本应该成为拯救梁朝的关键人物。然而,他却选择了拒绝勤王和拯救父兄。他的心中,似乎有着更为复杂的算计和考量,选择了观望局势的发展。

这场侯景之乱,如同一场巨大的漩涡,将天下各路人马卷入其中。而原本可一举荡平叛乱的萧绎却选择拒绝勤王,更是加剧了这场混乱。梁武帝的期望落空,梁朝的危局愈发严重。

其实此刻,梁武帝正闭关修炼《神照经》这门绝世武学,这本是他稳固政权、震慑四方的利器。然而,在他练功正处紧要关头,反叛的烽火却如野火燎原般接连爆发,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梁武帝心中焦急万分,他渴望速成神功以平叛乱,让天下重归太平。然而,《神照经》这门武学却讲究妙悟自然,非但不能强求,反而需要静心领悟,方能窥其门径。梁武帝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也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但此刻他却被怒火和焦虑蒙蔽了心智。

就在此时,又传来萧绎拒绝勤王的消息,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梁武帝怒不可遏,一口鲜血喷出,体内真气瞬间紊乱。他强行运功想要平复内息,却不料走火入魔,经脉寸断而死。

对外宣称,梁武帝是被困城中,饥困而死。然而,这其中的疑点却让人不禁生疑。一国之君在自己的都城中,岂会轻易饿死?更何况,城中尚有百姓和其他官员存活,为何唯独梁武帝会落得如此下场?

这一切的谜团和不合理之处,都似乎在暗示着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和秘密。

萧绎得知梁武帝驾崩的消息后,他的心中并未立刻涌起平叛的热血与急切。相反,他冷静地审视着局势,如一位高明的棋手,在棋盘上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身上。萧誉年轻气盛,野心勃勃,早已成为萧绎心中的一根刺。他毫不犹豫地调集兵马,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向萧誉的领地。一场激战过后,萧誉的军队溃不成军,他本人也被生擒活捉,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紧接着,萧绎又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亲哥哥,邵陵王萧纶。萧纶虽然年长,但一直与萧绎争夺皇位,两人之间的恩怨早已深如鸿沟。萧绎没有丝毫留情,他指挥着大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萧纶的府邸。经过一番激战,萧纶败逃,最终在一片混乱中不知所踪。

除掉了自己的眼中钉后,萧绎又将目光转向了岳阳王萧詧。萧詧一直觊觎皇位,对萧绎长期心怀不满。萧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隐患,他立即命令军队发动攻击。萧詧虽然勇猛善战,但终究抵不过萧绎的大军压境,最终只得败退而去。

在平定了这些内部隐患之后,萧绎终于将矛头指向了侯景。侯景是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他趁着江湖门派不满梁武帝之际,发动叛乱,企图夺取皇位。萧绎深知侯景的威胁,他命令大将王僧辩率领大军东下,誓要消灭这个心腹大患。

王僧辩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他率领着精锐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侯景的巢穴。侯景虽然拼死抵抗,但终究无法抵挡王僧辩的猛烈攻势。最终,侯景的军队被彻底击溃,他本人也在乱军之中被斩杀。

至此,萧绎终于消除了所有的隐患,稳固了自己的皇位。

然而,命运之轮却对萧绎开了残酷的玩笑。他的儿子萧方等,在与萧誉的激战中英勇牺牲,其年轻的生命如同流星般短暂而璀璨。而他的次子萧方诸,在与侯景的交锋中更是惨遭俘虏,最终被杀,这无疑是对萧绎沉重打击。

此时,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心怀壮志,有意出兵与萧绎共同讨伐侯景。然而,萧绎却写信阻止了他。信中的措辞巧妙而委婉,他写道:“蜀地之人勇猛善战,性格刚烈,易动难安。弟弟你便镇守此地,维护一方安宁,而我则亲自率军去消灭那侯景。”

紧接着,萧绎又写下另一封信,进一步向萧纪示好。他写道:“我们之间的土地,就如同当年孙刘割据的荆州、益州一般,各自安好,互不相犯。而我们的情谊,则如同鲁国与卫国那般深厚,书信往来,恒久不断。”然而,这字里行间,却隐藏了萧绎的真正目的——他渴望夺取侯景所收藏的财富。

他利用萧纪的雄心壮志,巧妙地将其束缚在益州,而自己则趁机去夺取侯景的财富。

在平定了侯景之乱后,萧绎终于得以在江陵登上帝位。此刻的他,虽然面上带着君临天下的威严,但心中却仍藏着深深的忧虑和算计。群臣们纷纷上奏,建议他回归旧都建康,以昭示正统,安定人心。然而,萧绎却并未轻易应允。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建康虽为我大梁旧都,但历经战乱,已非昔日繁华。江陵地处要冲,且已为我经营多时,实乃复兴大业之基。吾意已决,暂不迁都。”

此言一出,群臣虽有异议,但见萧绎态度坚决,也只得作罢。而萧绎心中,却已有另一番打算。他深知建康乃天下财赋之地,若能将其财富尽归己有,必能大大增强自身实力。

于是,他密令手下朱买臣前往建康。朱买臣乃一狡黠之人,他领命而去,不久便传来消息:侯景所废皇帝萧栋兄弟三人已被他暗中杀害,建康城内一片混乱。

萧绎闻讯大喜,立即命人将建康城内所有财富以及梁武帝生前珍藏的珍宝悉数运往江陵。一时间,江陵城内金碧辉煌,珍宝堆积如山。萧绎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得意与满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