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来龙去脉

换源:

  随后,便发生了那桩众所周知、震惊天下之事。梁元帝,那位曾权倾一时的帝王,踏入了那幽静的东阁竹殿。他命舍人高善宝点燃了熊熊烈火,火光映照下,数十万书卷化为灰烬,那些曾承载着智慧与文化的篇章,在火光中跳跃、舞动,最终化为虚无。

这些书卷中,有的是从繁华的建康城为躲避战乱而转移到江陵的珍宝,有的是从各地搜罗而来的稀世典籍。它们在火中燃烧,发出噼啪的声响,仿佛是最后的悲鸣。

梁元帝望着那火光,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与悲凉。他喃喃自语道:“文武之道,今夜尽矣!”那话语中透露出无尽的沧桑与无奈,仿佛是一位帝王在临危之际,对自己一生功业的无奈告别。

不久,梁元帝战败的消息传遍四方。御史中丞王孝祀奉命起草降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屈辱与无奈。随后,梁元帝率领太子等人,踏上了前往西魏军营的投降之路。那一刻,他的身影显得如此落寞与凄凉,仿佛一位失去了一切的孤家寡人。

这段历史,在后人的传颂中,成为了一段悲壮而沉重的篇章。梁元帝的那一夜焚书,不仅烧毁了无数珍贵的典籍,更烧毁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与记忆。

后人无从知晓,那位曾权倾一时的萧绎,在囚牢的深处,竟怀揣着怎样的挣扎与决心。他本想在这暗无天日的牢狱中,通过苦练武艺,寻得一线生机,渴望有朝一日能挣脱桎梏,重获自由。然而,命运却又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萧詧,曾经的手下败将,如今却成了他最大的敌人,下令让人残忍地锁住了他的琵琶骨,更是挑断他的手筋,砍下他的双腿,将他的希望彻底击碎。

身处绝境,萧绎并未放弃。他试图用财富来打动狱头的心,以宝藏之名作为诱饵,希望能换取一线生机。然而,那个贪婪的狱头,却只对宝藏的秘密感兴趣,他并不真心想放萧绎离开,只是将他换到了一个条件稍好的牢房,试图用虚假的希望来诓骗他。

就在这时,一个更加残酷的消息传来,萧绎的子嗣竟被全部诛杀。这一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他心中的希望之火瞬间熄灭,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他愤怒地告诉狱头,之前所说的宝藏都是骗他的。狱头一听,心中大怒,立刻向萧詧告状,说萧绎在狱中不停谩骂,言语极其难听。

萧詧本就怀恨在心,听闻此言更是怒不可遏。他下令让狱头用土袋将萧绎闷死,以解心头之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萧绎或许在心中默默叹息,命运的无常和世人的冷酷,让他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然而,萧詧曾经听说过神照经的厉害,不放心便又吩咐人将梁元帝进行分尸火化。

那位梁元帝之前派出的使者,他身怀残缺阉割版神照经秘籍与连城诀,在仓皇逃窜的路上,心绪不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命运的捉弄似乎总是来得如此猝不及防,他逃到城外途径一个偏僻村庄,在一个阴暗的转角处,与一伙心怀深仇大恨的武林中人迎面相逢。

双方一见,皆生误会。他误以为这群人是梁元帝派来的刺客,意图夺他手中秘笈;而对方见他行色匆匆,举止鬼祟,也认定他是梁元帝派来的细作,企图窥探他们的行踪,要求他束手就擒还要对他进行搜身。

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一触即发。使者心中慌乱,率先出手偷袭,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对方灭口。然而,他低估了这群武林人士的实力,他的偷袭反而激起了对方的强烈反击。

一场激战在狭窄的巷陌中展开,刀光剑影,惊心动魄。他虽身怀绝技,但慌乱之下难以发挥全力,很快便落入下风。而对方虽然人数众多,却也因为对方偷袭失了先机,导致措手不及。

最终,他在一次拼死反击中被对方重伤,倒地不起。而那一群武林人士也在这场混战中损失惨重,七人中六人丧命,仅余一人重伤濒死。

血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残阳如血,映照着这场惨烈的战斗。

仅存的那一人,携带着那本阉割版的神照经和连城诀,踉跄地踏上了归途,凭借惊人的毅力,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门。然而,当他看到妻子刚刚生产完,脸色苍白却满含母爱的模样时,心中的所有疲惫和忧虑都化为了深深的柔情。他颤巍巍地将那本神照经和连城诀交到妻子手中,仿佛是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她。

然而,命运却再次对他们开起了玩笑。那人交完遗物后,便因伤势过重,撒手人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妻子悲痛欲绝,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为了他们的儿女,为了丈夫的遗愿。

她并不知道那本阉割版的神照经和连城诀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力量,但她能感受到其中的不凡。她决定带着儿女和丈夫的遗物离开这个充满纷争的地方,去寻找一个宁静的角落,让儿女们能够平安地成长。

于是,她带着儿女,踏上了漫长的旅途。他们穿越了山川河流,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定居在了湘中的一片秀美之地。这里山水相依,民风淳朴,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妻子将丈夫的遗物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从未向儿女们提起过它们的来历和秘密。她只希望他们能够过上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远离那些纷繁复杂的江湖恩怨。

由于萧詧与宇文泰早已得知那已逝的梁元帝,在生前搜刮了无数的金银财宝,更手握一部神秘的武学宝典——神照经。他们遍寻江陵城的每一个角落,期望能揭开这宝藏的神秘面纱,然而,一切努力皆如石沉大海,未有丝毫收获。

于是,他们决定另辟蹊径,企图打草惊蛇引蛇出洞,他们放出消息,梁元帝宝藏的传闻便如野火燎原般在江湖中传开,意图以这熊熊的寻宝之火,逼得那藏匿宝藏的暗流浮出水面。果然,整个江湖为之沸腾,一时间,寻宝者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然而,世事往往出人意料。那手持宝藏秘诀的神秘人物,却如同石中之玉,深藏不露,任凭外界如何风起云涌,他自岿然不动。数年的寻找,无数的猜测与纷争,最终都化为了泡影,那传说中的宝藏,仍旧是一个谜,此时最后便不了了之。

而那本被阉割的神照经和连城诀,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尘封在了记忆的深处。

原来,那人妻子也听闻了萧詧等人散布的传闻,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涟漪。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将这些碎片般的信息拼凑起来,开始领悟到手中之物所承载的非凡意义。她明白,那本名为《连城诀》的秘籍,实际上蕴含着价值连城的口诀,它的价值远超世人的想象。

此前,她还曾疑惑,为何这本秘籍中仅有那三十个字,再无其他玄妙之处。然而,当她领悟到这三十个字的真正价值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震惊。这三十个字,如同稀世珍宝,价值百万金,足以引起江湖上的轩然大波。

然而,她已失去丈夫,心中早已厌倦了江湖的纷争与厮杀。她渴望的,只是那份久违的平静生活。在冷静的思考之后,她猜测到萧詧等人或许正在暗中等待她上钩,企图利用这本秘籍再次掀起波澜。

为了避免给子孙后代留下祸患,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将那本秘籍带入了坟墓,临终前遗愿是与丈夫的遗物合葬在一起。这样,她不仅也算达成了与丈夫合葬的心愿,也为子孙后代避免了一场潜在的灾难。她的决定虽然悲壮,但却充满了智慧与勇气,子孙也颇有作为,为其修建豪华墓穴。

千年之后,一位贪婪的盗墓贼,悄然潜入了深埋地下的古墓。经过一番搜寻,他竟盗出了两卷泛黄的古籍——一册是阉割简化版的《神照经》,另一册则是神秘莫测的《连城诀》。

就在盗墓贼满心欢喜地踏出墓穴的那一刻,一道身影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那是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人,正是为人正直的湘中武林名宿,人称“铁骨墨萼”的梅念笙。

梅念笙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早已看出这位盗墓贼并非善类。经过一番观察盘问,梅念笙发现此人竟是犯下十几条人命的江洋大盗。他心中一凛,决定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经过一番激战,梅念笙终于将盗墓贼除掉,夺回了那两卷古籍。他翻开《神照经》,只见其中记载着一种神奇的武学心法,便决定将其修炼至大成。至于那册《连城诀》,他却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只以为这是墓主生前曾经住在江陵,去世时留下的某种佛教信仰。

梅念笙在修炼《神照经》的过程中,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他的武功日益精进,成为了武林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他始终无法解开《连城诀》的谜团。

最终,梅念笙决定将这两卷古籍毁掉,以免它们再次落入奸人之手。他将《神照经》和《连城诀》一同投入熊熊烈火之中,看着它们化为灰烬。

然而无巧不成书,命运的轮盘似乎总是巧妙地将一切串联,让那个传说中的宝藏注定要在世间崭露头角。梅念笙意外地获得了那本神秘的《连城诀》。然而,他却如同身处迷雾,无法窥见其中奥秘。

他的师兄,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与徒弟一同挂单到那座被岁月遗忘的江陵天宁寺。岁月悠悠,高僧在禅修之余,无意中在佛像中发现了那份隐藏的宝藏。他深知这份宝藏的重要性,更明白一旦泄露,必将引来无尽的纷争与杀戮。

因此,高僧以自己深厚的武学造诣,将宝藏的线索巧妙地通过唐诗剑法注到一本当时广为流传的《唐诗辑选》之中。他以诗为剑,以剑为书,将宝藏的秘密以加密的形式写成了一封书信,托付给了自己最信赖的徒弟,让他将这份书信送给当时天地会广东红旗的香主吴六奇。

高僧的徒弟,虽然对师父的深意一知半解,但他却忠诚地执行了师父的命令。他将那封书信小心翼翼地交给了吴六奇,希望他能够发掘出这份宝藏,为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大业贡献力量。

吴六奇,这位豪杰,乃是一代高僧的师兄之得意门生。同门之间,剑法相传,他与那位高僧皆精通一门独特的剑法——唐诗剑法。这门剑法,其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剑招的凌厉,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诗意与哲理,每一剑都仿佛蕴含着一首唐诗的韵味与深意。

然而,命运弄人。当那关键的密码终于送达时,吴六奇却遭遇了不测,惨遭毒手。高僧的徒弟,在悲痛与混乱中返回,却发现高僧也已然圆寂,与世长辞。

在绝望与无助之中,高僧的徒弟带着这本诗集,找到了高僧的师弟梅念笙。

梅念笙,与高僧同出一门,他亦会那“唐诗剑法”。当他接过那本《唐诗选辑》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翻阅着诗集,每一首唐诗都仿佛在他的脑海中化为一招一式,那宝藏的秘密,便在这套唐诗剑法中逐渐浮现。

最终,随着秘密的揭露,梅念笙也引来了杀身之祸。

然而,胡枫捷足先登,率先一步踏入了这处神秘之地,将满室宝藏一一收入囊中,全部打包带走,心中满溢着难以言表的欢喜。他颇有些厚颜无耻感叹道:“唉!我这真是慈悲为怀,取走这些宝藏,也算是为后世免去了一场兄弟阋墙、师徒反目、父子相残的人间惨剧。”

接着,他毫不犹豫地拿起那本记载着梁元帝事迹的《丰功伟绩》,将其置于火中,看着那曾经辉煌的历史在火光中化为灰烬。随后,他又将《越女剑》的玉简,以及《枯禅神功》、《火焰刀》、《金刚指》、《无相劫指》、《拈花指》、《多罗叶指》等武学秘籍一一放入一个精致的玉盒中。

他细心地取出一块结实的包袱,将这些无价之宝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再与那柄传说中的宝剑太阿一同背负在背上。此刻的胡枫,实力已非昔日可比,他自然不用担心在自己背上会被别人抢去。做完这些,于是又开始修炼火焰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