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高原,从藏地看到的玥亮,确实比平原要明亮和圆润很多,触目可及得大几个圆周。
“玥球”,这个由一个叫曼族的星级文明,带来的巨型投影仪,在人类近千年的历史中,被普遍认为是上古便存在的。
但是玥球起源的真相,可以从从考古物件上来追寻。
微微知道,可以追溯到一块已经公开的“东翰朝代”出土的“玥神砖”所自带雕刻。
这块“玥神砖”整个砖块的空间,描绘的是一只展翅耀尾的人头大鸟,穿行在宇宙星辰之中。
这人首,挽着乌云发髻,像一个神女的头部,在飞翔中,头部下方两侧还有许多缕类似羽毛的“发尾”随风飘扬。
这位人首凤凰身的女神,腹部则雕刻了一个硕大的圆球。这个圆球所占体积,几乎等同于女神其他部分的体积,在女神的腹部十分鼓涨地存在着,很突兀地出现在了神砖中央,占据了这块神砖最抢眼的位置。按照三维现实世界的常见观点来说,这位女神怀孕了,怀了一个二十个月还未降生的胎儿。
这个球体,像极了孕育“蛋”的子宫。在这个球体内部,匍匐着一个沉睡的类人婴胎。紧连着这个胎儿,从底部到“树冠”一路蔓延向上的“枝杈”,像极了婴胎与母体之间的营养输送“血管群”和“神经系统”!
女神的尾部,则是凤凰一样的庞大尾羽。九只尾羽,顺次排列,仿佛提供了星际穿越的能量,蕴含了巨幅力量。
在这块“玥神砖”的四周,则是用这块“黑点加十字”最简单的画星方式,画下了漫天的星辰。
这个神砖,代表了女神带着“蛋”状的玥球,正在星际中旅行,将玥球带往蓝星!
这位“玥神砖”中女神人头飞鸟的形象,让人联想到了中原神话传说“山海经”中另一位神祇“西王母”。女神“西王母”,有“金母元君”、“王母娘娘”、“西池金母”、“瑶池金母”、“龟山金母”等诸多称号。显然,“金母元君”等别称是祷教之中对神的称谓。在葛洪祷士的《枕中书》记载“西王母”是三清道祖之一,是元始天尊之女。
按历史事实来推演,有观点认为,“西王母”曾经与周穆王、汉武帝见过面。
众所周知的“西王母”,伴随着历史传承,已经固定化为一位端庄、慈祥、威严的女神形象。她佩戴王冠,身穿华丽仙服,身旁簇拥环绕着能歌善舞的仙女们,她的降临,总会伴随仙乐飘飘中的吉祥如意。最知名的,当然是西游记中的蟠桃盛会,众仙齐赴“王母娘娘”百年盛宴,共享蟠桃长生果,寿与天齐,其乐融融。
《汉武帝故事》中曾描述西王母“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并将仙桃赠与了汉武帝。当然,从其他正史中记载的汉武帝寿数,赠与仙桃这一说法看上去不太能站得住脚。
再向前追溯到周朝周穆王,根据《穆天子传》,“周王母”出身高贵、雍容多情、善于歌咏、母仪天下,与周穆王数次相见,彼此赠诗送词。
但是,再向前追溯,便是山海经里的神话记载了。山海经记载的“西王母”形象,便是与“玥神砖”所画同属一源了。
山海经曾经对“西王母”记载了三次,总体上这位女神的形象是虎齿、豹尾、人身、威严的形象:
第一次记载于《西次三经》:西王母居住在“玉山”,总体形象类人,生着老虎的牙齿、豹子的尾巴,善于长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从“玉山”这点,倒是印证了一些远古神话中关于神祇吃玉石的记载。
第二次记载于《大荒西经》:西王母依旧有虎齿豹尾,戴胜,居住在“昆仑之丘”。“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第三次记载于《海内北经》:西王母依旧“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这里所提及的“三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负责为西王母取食。这“青鸟”的形象,与“玥神砖”所绘刻的人首鸟身女神,是不谋而合的:
山海经所记载西王母身边的羽人女神“青鸟”,站在西王母身边,在胳臂处正巧衔接了这许多缕类似羽毛的“发尾”。这些发尾也在随风而舞。另外,在山海经记载里,“玥神”这位女神,生下了12个玥。这位玥神,神号常曦,是帝俊的妻子,在一个记载中给“玥”在河中洗浴。显然,“玥”更像是有生命的能量体,是远古“神族”,而不是简单的蓝星卫星这种球体。
显而易见,追溯到最远古山海经的记载,“西王母”的真身形象,便不是这么“人族”化了。而“非人族化的特征”,正是远古神话中“神族”的共同之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