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魏的丞相高欢的儿子高洋,这小子可是个狠角色。
他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还赐了爵,成了太原公。
高洋内心果敢精明,但外表看起来傻傻的。
他的兄弟和其他人都嘲笑他,只有高欢觉得他不一样。
高欢曾经跟长史薛琡说:“这孩子的见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比我强。”
高洋小的时候,高欢想考验考验儿子们的智能,就让他们分别整理一团乱丝。
结果只有高洋一个人抽出刀来斩断了乱丝,说:
“乱的东西必须砍断!”
高欢还给每个儿子,都配了兵力,让他们四面出击。
又派都督彭乐,带着盔甲骑兵,假装攻击。
长兄高澄等人,都吓得乱了阵脚,只有高洋分派兵力,跟彭乐对抗。
彭乐脱下盔甲说实话的时候,高洋还把他捉住,献给了高欢。
这小子,真是有两把刷子!
话说从前,有个叫杨愔的哥们儿,他是大行台右丞,还有个堂兄叫杨幼卿,是岐州刺史。
这杨幼卿,说话太直,结果惹恼了孝武帝,一命呜呼了。
杨愔的同僚郭秀呢,心里嫉妒杨愔的才能,就吓唬他说:“高王要把你送到皇上那儿去,你可小心点儿!”
杨愔一听,吓得够呛,赶紧改了名字,逃到田横岛去了。
过了好一阵子,高欢听说杨愔还活着,就把他召了回来,先给他封了个太原公开府司马的官儿,没过多久,又提拔他当了大行台右丞,这杨愔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时间一晃,到了十二月甲午日,东魏那边开始按照文武百官承担的事务多少,给他们发相应的俸禄,这下大伙儿干活儿都有劲儿了。
西魏那边也不甘落后,把念贤提拔成了太傅,河州刺史梁景叡也成了太尉,这俩人都是西魏的栋梁之才!
这一年,鄱阳那边出了个妖贼叫鲜于琛,他还自己改了个年号叫上愿,手下有一万多号人呢。
鄱阳内史陆襄,是个吴郡人,他领兵去征伐鲜于琛,最后把鲜于琛给擒获了。
陆襄还按照罪行大小,分别惩处了鲜于琛的同伙,一个都没滥杀无辜。
老百姓们都高兴坏了,都歌颂陆襄:“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陆君。”
说,柔然那头兵可汗,他向东魏求婚了。
东魏的丞相高欢一看,行,那就把常山王的妹妹封为兰陵公主,嫁给头兵可汗当老婆吧。
柔然之前老是进犯西魏,这下跟西魏和亲了,就不再侵犯西魏了。
这事儿,还多亏了西魏派去的中书舍人库狄峙呢,他跟头兵可汗约好了和亲的事儿,这才让两边儿都安生下来。
大同二年的春天,丙辰年,公元536年。
正月里,辛亥那天,西魏的文帝跑到南郊去祭天了,还换了个神元皇帝来配享,这可是个大动静!
甲子日那天,东魏的丞相高欢亲自带着一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去攻打西魏的夏州。
他们骑着马,一路狂奔,连生火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就用了四天,嗖的一下就到了。
到了之后,他们绑起长矛,搭成云梯,一夜之间就攻进了城里,把刺史斛拔俄弥突给逮住了。
高欢这人挺厉害,想办法让斛拔俄弥突归顺了自己,还让他给自己效力。
然后,高欢留下都督张琼镇守夏州,又下令把斛拔俄弥突部落里的五千户人家给迁走了,亲自带着这些人回到了晋阳。
西魏那边呢,灵州刺史曹泥和他女婿凉州刺史刘丰,这俩人又不安分了,反叛投降了东魏。
西魏的军队一看,这还了得?
赶紧把他们给围了,还引水灌他们的州城,城外的水都快淹到城头了,就差四尺!
东魏的丞相高欢一看,行,你灌水是吧?
我派阿至罗带着三万骑兵从灵州穿过去,绕到你后面打你!
结果西魏的军队一看,妈呀,后面有敌人,吓得赶紧撤了。
高欢呢,就骑着马去接曹泥和刘丰,还把他们留下的五千户人家也给迁到了晋阳,还让刘丰当了南汾州刺史。
再说说东魏的孝静帝吧,他想给丞相高欢颁赐九锡,这可是个大荣誉!
但是高欢这人挺谦虚的,坚决推辞了,这事儿也就算了。
最后聊聊梁武帝吧,他想给他已经去世的老爸文皇帝祈求冥福,就想建个皇基寺。
于是呢,他就派官吏去找上等的木材。
曲阿有个姓弘的人,在湘州买到了巨型木材,准备运回东方。
南津校尉孟少卿一看这木材挺好的,就想献给武帝讨他欢心。
于是呢,他就诬蔑弘氏是抢劫犯,把他给杀了,然后把木材没收了自己用来修寺庙。
二月里头,乙亥那天,梁武帝亲自下田耕作,给百姓做了个表率,这事儿挺接地气的。
东魏那边,勃海王高欢的大儿子高澄,才十五岁,就已经是大行台、并州刺史了,这可是个不小的官儿。
他心想着去国都邺城帮帮忙,管理管理朝政,可他老爸高欢不同意。
这时候,丞相主簿乐安人孙搴站出来替高澄说话,高欢这才松了口。
丁酉日那天,孝静帝正式任命高澄为尚书令,还让他兼职领军、京畿大都督,这职位可高了去了。
魏朝上下的人,虽然都听说过高澄的才华和见识,但还是把他当小孩儿看待。
没想到高澄一上任,那执法严得,处理事情快得,朝廷内外的人都惊呆了,对他肃然起敬。
高澄还举荐了并州别驾崔暹当左丞、吏部郎,对他特别信任。
司马子如、高季式这俩人,有一天把孙搴叫来一起喝酒,结果孙搴喝多了,竟然醉死了。
高欢一听这事儿,亲自跑到孙搴的灵堂去吊丧,可见他对孙搴的重视。
司马子如吓得赶紧磕头请罪,高欢叹了口气说:“你这是把我的右臂给折断了,现在得给我找个能代替他的人!”
司马子如就举荐了中书郎魏收,高欢一看,行,就把魏收任命为丞相主簿。
魏收,是魏子建的儿子,挺有才的。
有一天,高欢跟高季式聊天,说起孙搴的事儿,高欢说:“你喝酒把我的孙主簿给害死了,现在魏收处理公文也不合我心意。
司徒以前说过有个人做事谨慎、严密,那是谁?”
高季式一听,赶紧告诉高欢,那个人是司徒记室广宗人陈元康,还介绍说:
“这哥们儿能在夜里没光的地方写公文,效率特别高,是个能干的人。”
高欢一听,赶紧把陈元康叫来,一见面就给他封了个大丞相功曹的官儿,让他掌管机密要务。
没多久,又把他提升为大行台都官郎。
那时候,国家军政事务特别多,但只要问到陈元康,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有一次,高欢出门儿,带着陈元康一起,他在马上下了九十多条指示,陈元康竟然能屈着指头,一一说出来,记得清清楚楚。
他和功曹平原人赵彦深一起,掌管重要机密,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们为陈、赵。
陈元康的位次排在赵彦深前面,而且他性格又柔顺严谨,所以高欢特别喜欢他,曾经感叹地说:
“这样的人真是太难得了,简直是上天给我的恩赐!”
赵彦深呢,他名字是赵隐,但平时大家都用他的表字。
三月里头,戊申那天,丹杨的大才子陶弘景老先生走了。
这陶弘景,学问深,才艺多,还特爱研究养生。
他早年在南齐当过奉朝请,后来觉得官场没意思,就辞官跑到茅山去隐居了。
梁武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陶弘景是好朋友,当了皇帝后,对陶弘景更是好得不得了,每次收到他的信,都要先点上香,然后恭恭敬敬地读。
梁武帝好几次亲自写信,请陶弘景出山当官,可陶弘景就是不答应。
国家有啥大事小情的,梁武帝都得先问问陶弘景的意见,有时候一个月俩人得通好几封信,那时候的人们都叫他“山中宰相”。
陶弘景临终前,还写了首诗,说:
“王衍那小子放纵不羁,何晏整天空谈玄理。谁能想到昭阳殿,最后竟成了单于宫。”
那时候的官员们,都爱谈玄说理,不爱学打仗的事儿,陶弘景这是借古讽今呢。
甲寅日那天,东魏把华山王元鸷,提拔成了大司马,这可是个大官!
西魏那边也不甘示弱,把凉州刺史李叔仁提拔成了司徒,万俟洛成了太宰,这俩人都是西魏的栋梁之才。
到了夏天,四月乙未日,朝廷又把骠骑大将军元法僧提拔成了太尉,这元法僧可是个能征善战的大将!
尚书右丞考城人江子四,有天给梁武帝递了个密封的奏折,里面把国家政治上的得失都写得清清楚楚。
五月癸卯日,梁武帝看了奏折后,颁了个诏书,说: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房子漏雨,屋里人最先知道’,我要是有啥过错,自己可能都察觉不到。
江子四他们在密封奏折里,说的那些情况,尚书你们得时常查查,只要是对百姓有害的事儿,就得赶紧奏报给我。”
戊辰日那天,东魏的高盛去世了,西魏的越勒肱也走了,这俩人都是当时的名人!
西魏的秦州刺史万俟普,还有他当太宰的儿子万俟洛,以及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他们四个人带着三百多将领,一起投奔了东魏。
丞相宇文泰一听这事儿,气得不行,亲自带着轻装骑兵去追,一直追到黄河北面一千多公里的地方,还是没追上,只好无奈地回来了。
到了秋天,七月庚子日,东魏实行了大赦,算是给百姓们放了个假,让大家喘口气。
梁武帝,对从北魏那边投奔过来的贺拔胜等人,那待遇可是杠杠的,好得不得了。
贺拔胜感激之余,就请战说要带兵去打高欢,但梁武帝没同意。
贺拔胜他们心里琢磨着,还是回老家北方吧。
这时候,以前的荆州大都督史宁,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说:
“皇上对朱异的话那是言听计从,你们得跟朱异搞好关系。”
贺拔胜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这么办了。
后来呢,梁武帝也同意了贺拔胜、史宁还有卢柔他们回北方,还亲自跑到南苑给他们送行,那场面可感动了。
贺拔胜对梁武帝的恩情,那是铭记在心,以后只要看到往南边飞的鸟、跑的兽,都不忍心射箭,算是报答梁武帝的恩情了。
他们一行人走到襄城的时候,东魏的丞相高欢派了侯景带,着轻骑兵来拦路。
贺拔胜他们也是机灵,把船一扔,改走山路,逃了出去。
不过这一路上可真是艰苦,又饿又冷的,跟来的人一大半都死在了路上。
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长安,进宫去请罪。
西魏文帝拉着贺拔胜的手,都哭出声了,说:
“我这一路颠沛流离的,都是天意,不怪你们。”
丞相宇文泰也挺看重卢柔的,让他当了从事中郎,和苏绰一起管机密事务。
到了九月壬寅日,东魏那边也是动作频频,让定州刺史侯景,兼职尚书右仆射和南道行台,带着一帮将领去打梁朝。
西魏这边也不甘示弱,把扶风王元孚提拔成了司徒,斛斯椿成了太傅。
冬天十月乙亥日,梁武帝下了诏书,说要大举讨伐东魏。
东魏的侯景也不含糊,带着七万大军就来打楚州,还把刺史桓和给逮住了。
不过他后来进军淮河上游的时候,被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给打败了,只好丢了辎重逃跑。
到了十一月己亥日,梁武帝看形势不妙,就让北伐的军队停了下来。
西魏这边呢,又重新尊了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道武皇帝为烈祖。
到了十二月,东魏把并州刺史尉景提拔成了太保。
壬申日那天,东魏还派了使者去梁朝求和,梁武帝也同意了。
不过这一年东魏的清河文宣王元亶也离世了。
再说说丁丑日那天,东魏丞相高欢,亲自督率各路军队,去打西魏,派了司徒高敖曹去上洛,大都督窦泰去潼关。
癸未日那天,东魏又把咸阳王元坦提拔成了太师。
这一年,西魏的关中地区那可是遭了大灾了,饥荒严重得人都开始吃人了,十个人里面有七八个都饿死了,真是惨不忍睹,。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