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宇文深

换源:

  三月里那个戊申日,咱们丹杨的大才子,陶弘景老先生,驾鹤西去了。

这陶老先生,学问那叫一个渊博,才艺多多,还特别钟爱研究养生之道。

早年呢,他在南齐朝廷里混过,当过奉朝请,但觉得那官场,太没意思,索性就辞了官,跑到茅山里头隐居去了。

说起来,梁武帝还是皇子那会儿,就跟陶弘景是铁哥们儿。

等梁武帝一登基,对陶弘景那更是没得说,每次收到他的信,都得先点上香,恭恭敬敬地读。

梁武帝好几次都亲自写信,请陶弘景出山再当官,可陶弘景就是不买账,说啥也不干。

国家有啥大事小事的,梁武帝都得先问问陶弘景的意见,俩人有时候一个月得通好几封信,那时候的人们都戏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老先生临终前,还写了首诗,讽刺了一下当时的官员们。

他说,:“王衍那小子,整天放荡不羁的,何晏呢,就知道空谈玄理。

谁能想到,那昭阳殿最后竟然成了单于宫。”

那时候的官员们,都爱谈玄说理,就是不爱学打仗的事儿。

陶弘景这是借古讽今,提醒梁武帝呢。

甲寅日那天,东魏那边可是有大动作,把华山王元鸷提拔成了大司马,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大官!

西魏那边呢,也不甘落后,把凉州刺史李叔仁提拔成了司徒,万俟洛成了太宰,这俩人都是西魏的顶梁柱,。

转眼间到了夏天,四月乙未日,朝廷又把骠骑大将军元法僧,提拔成了太尉,这元法僧,可是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厉害得很!

尚书右丞考城人江子四,有天给梁武帝递了个密封的奏折,里面把国家政治上的得失都写得明明白白的。

五月癸卯日,梁武帝看了奏折后,就颁了个诏书,说:“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房子漏雨,屋里人最先知道’,我要是有啥过错,自己可能都察觉不到。

江子四他们,在密封奏折里说的那些情况,尚书你们得时常查查,只要是对百姓有害的事儿,就得赶紧奏报给我。”

戊辰日那天,东魏的高盛去世了,西魏的越勒肱也走了,这俩人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

再说说西魏的秦州刺史万俟普吧,还有他当太宰的儿子万俟洛,以及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他们四个人,竟然带着三百多将领一起投奔了东魏。

这事儿,可把丞相宇文泰给气坏了,他亲自带着轻装骑兵去追,追,一直追到,黄河北面一千多公里的地方,还是没追上,最后只好无奈地回来了。

到了秋天,七月庚子日那天,东魏实行了大赦,这算是给百姓们放了个假,让大家喘口气儿,。

高祖武皇帝大同三年,公元537年。

正月里,梁武帝跑到国都南郊去祭天,还搞了个大赦,说是给大伙儿减减压。

东魏那边呢,丞相高欢带着大军驻扎在蒲坂,还搭了三座浮桥,摆明了要过河来找茬儿。

西魏的丞相宇文泰也不甘示弱,带着人马驻扎在广阳,跟手下将领们说:

“你们看,这贼兵从三个方向围着咱们,还搭浮桥显示他们必过河的决心,其实,他们就是想牵制咱们,好让窦泰那小子往西边溜达。

高欢自打起兵以来,窦泰就一直给他当先锋,手下精兵强将多的是,打了几次胜仗就飘了。

这时候咱们要是偷袭他们,保证能赢,而且,一旦窦泰垮了,高欢那老家伙肯定就撂挑子不干了。”

将领们一听,有的说:“不行,贼兵就在眼皮子底下,咱们舍近求远去打他们,万一判断错了,后悔都来不及!还是分兵防守吧。”

宇文泰又说了:“高欢上次打潼关,咱们一直守在灞上没动,这次他们大举进攻,肯定以为咱们还会死守,心里就轻视咱们了。

这时候进攻他们,还怕赢不了?

贼兵虽然搭了浮桥,但还没法直接过河,不出五天,我保准活捉窦泰!”

行台左丞苏绰、中兵参军代州人达奚武也点头表示同意。

庚戌日那天,宇文泰回到长安,将领们有的同意他的意见,有的不同意。

宇文泰先不露声色,找到自己的侄子宇文深,问他有啥退敌的好主意。

宇文深说:“窦泰在高欢手下那可是个狠角色,咱们要是去打蒲坂,高欢死守,窦泰再来支援,那咱们就腹背受敌了,这条路危险,。

不如咱们挑一支精锐的轻装部队,从小关偷偷溜出去,窦泰那小子急躁,肯定会来跟咱们决战,而高欢那老家伙稳重,肯定不会立马来支援。

这样一来,咱们迅速进攻窦泰,保准能活捉他。

捉住窦泰后,高欢的进攻自然就停了,咱们再回头收拾他们,肯定赢定了。”

宇文泰一听,乐了,说:“这也是我的想法!”

于是,他就假装说要守卫陇右地区。

辛亥日那天,宇文泰拜见西魏文帝后,就悄悄带着军队,从东边出发了。

癸丑日早上,他们来到了小关。

窦泰一听敌军到了,慌忙从风陵渡过黄河。

宇文泰进军马牧泽,攻打窦泰,把他打得大败,全军覆没,窦泰一看没辙了,就自杀了。

宇文泰派人,把他的首级送到长安。

东魏的丞相高欢呢,因为黄河上的冰太薄了,没法去支援窦泰,只好把浮桥拆了撤兵。

仪同代州人薛孤延带着全军殿后,一天之内连续作战,用坏的战刀都有十五把了,才好不容易撤了回来。

宇文泰呢,也带着部队回到了长安,这一仗,可真是打得惊心动魄!

说,高敖曹那哥们儿,从商山开始,一路打怪升级,那简直是开了挂的节奏,挡他者死,碰他者亡。

最后,他瞅准了上洛这块风水宝地,心想:得嘞,今儿个就让这块地儿换个主人!

上洛这儿有几个兄弟,泉岳、泉猛略,还有顺阳的杜窋,他们几个私下里一合计,打算来个“翻墙迎英雄”的戏码。

结果呢,这事儿让洛州刺史泉企给逮个正着,泉企那可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直接就把泉岳和泉猛略给“咔嚓”了。

杜窋一看,妈呀,这玩笑开大了,撒腿就跑,一路狂奔到高敖曹那儿,跪地求饶,顺便还投了个诚。

高敖曹一看,哎哟,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向导嘛,得嘞,就用你了!

于是,杜窋就成了高敖曹攻打上洛的“导航仪”。

结果呢,高敖曹在战场上那可是真爷们儿,被流箭射中,三支箭,直接来了个透心凉。

这家伙也是条硬汉,晕了一会儿就醒了,醒了之后二话不说,光着膀子就上马巡视全城,那叫一个霸气侧漏!

泉企那边也是豁出去了,坚守了十多天,他两个儿子泉元礼和泉仲遵也是勇猛无比,跟打了鸡血似的奋力抵抗。

可惜,泉仲遵眼睛受伤了,成了独眼龙,打不了了,上洛城最后还是被高敖曹给端了。

泉企见到高敖曹的时候,说了句:“我那是力气用完了才投降的,可不是真心服你。”

高敖曹一听,嘿,这老头还挺有骨气的嘛,于是就让杜窋当了洛州刺史。

不过高敖曹这伤可不轻,他还感叹说:

“唉,就是可惜了我那弟弟季式,没能亲眼看到他当刺史。”

丞相高欢一听这话,立马就把高季式提拔成了济州刺史,效率!

后头的故事更精彩,高敖曹那哥们儿,听说蓝田县风景不错,想去遛个弯儿。

高欢急忙派人来劝:

“窦泰的军队垮了,现在外面乱成一锅粥,你小子赶紧回来,路上不安全,贼兵到处都是,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

可高敖曹是讲义气的人,怎能抛下兄弟独自逃生?

于是,他硬着头皮,带着所有人马杀了回来。

他还让泉企、泉元礼跟着,泉仲遵伤得太重,只能留在后面,这兄弟情深的画面,真是让人感动!

泉企曾经私下跟两个儿子说:“老爸我时间不多了,你们两个有本事,将来一定能建功立业。别因为我在东魏,就丢了臣子的气节。”

结果呢,泉元礼这小子,半路上就跑了回去,真是个不孝之子!

泉企和杜窋都是本地的大户人家,但乡里人都看不起杜窋,却对泉企尊敬有加,这人品差距,简直了!

后来,泉元礼、泉仲遵兄弟俩暗地里联络了一堆豪门大族,一起去攻打杜窋,还把他给杀了。

这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力量,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西魏一看这情况,就让泉元礼世袭了洛州刺史的职务,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二月丁亥日那天,梁武帝亲自去藉田耕作,体验了一把民间疾苦,这接地气的举动,真是让人点赞!

己丑日呢,他又把尚书左仆射何敬容提拔成了中权将军,护军将军萧渊藻提拔成了左仆射,右仆射谢举提拔成了右光禄大夫。

西魏那边呢,在槐里县得到了一块神玺,于是就搞了个大赦天下,这运气,真是让人羡慕!

三月辛未日,东魏那边,把七位已经去世的皇帝的灵位,移到了新庙里,也搞了个大赦,这祖宗显灵的节奏。

还有,西魏的斛斯椿也在这时候去世了,真是世事无常!

五月份那会儿,西魏那边儿可是炸了锅了!

他们封了一个叫元欣的大佬当太宰,还有个贺拔胜,那可是太师,听着就让人肝儿颤,厉害得不要不要的!

到了六月,西魏那帮子人又忙活起来了,元孚王爷成了太保,梁景叡摇身一变成了太傅,元赞王爷也不甘示弱,当上了太尉。

还有个元盟,名字长得跟串糖葫芦似的,开府仪同三司、武川王一堆头衔,最后还当上了司空。

哎呀,这些名字和职位,念得我脑袋都大了两圈,不过他们肯定都是牛气冲天的人物!

说,东魏的丞相高欢。

这哥们儿有一天去汾阳的天池溜达,你猜怎么着?

捡到了一块神石,上面隐隐约约写着“六王三川”。

他拿给一个叫阳休之的哥们儿看,阳休之那叫一个聪明,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六’,指的就是你的名字;‘王’呢,就是当大哥大的意思。

那些河,、洛,、伊,的,都是水流的意思。

你,要是接了老天爷的盘,以后地盘多得能绕地球三圈!”

高欢一听,吓得一激灵,说:

“哎呀,别人没事就传我谣言,说我要造反,现在听了你这话,他们更得瞎传了!你可得悠着点儿,别乱说话!”

阳休之呢,是阳固的儿子,智商那是杠杠的。

还有个杜弼,想趁机撺掇高欢当皇帝,结果高欢二话不说,拿起棍子就把他撵跑了,哈哈,高欢这哥们儿,原则性那叫一个强!

然后,东魏要派人去梁朝串门儿了,选了李谐当大哥大,卢元明和李业兴当小弟。

李谐,他是李平的孙子,卢元明呢,是卢旭的儿子。

他们一到梁朝的首都建康,梁武帝就亲自接待他们,跟他们聊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他们走的时候,梁武帝还目送他们远去,然后跟旁边的人说:

“哎呀,我今天可是遇到高手了!你们以前都说北方没人才,这几位大神是从哪儿蹦出来的呢?”

其实,那时候东魏的国都邺城里,人才多得跟米似的,李谐,李神儁、卢元明、王元景、杨遵彦、崔赡他们,都是顶尖儿的高手。

那时候,南方和北方已经握手言和了,他们互相派人去串门儿,都得让对方觉得自己这边的人特牛。

所以,派去出使或者接待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不厉害的根本上不了台面。

每当有梁朝的使者到邺城,城里就热闹得跟赶集似的,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聚在一起看热闹,还送好多礼物给对方,旅馆门口都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有宴会的时候,高澄就让人看着他们,要是有人说了句漂亮话把对方比下去了,高澄就拍手叫好,跟看斗鸡似的。

西魏的使者去建康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情况。

说,独孤信这兄弟,想回老家北方溜达溜达,梁武帝一听,那叫一个爽快,直接点头同意了。

独孤信他老爹老妈都在山东呢,梁武帝就好奇了,问他:“你回去打算咋整,兄弟?”

独孤信那叫一个坚定,直接说:“给君王打工的,哪能因为想家就对老板不忠心呢?那不地道!”

梁武帝一听,心里那叫一个佩服,直接赏了他一堆好东西,让他带回家慢慢玩。

独孤信和杨忠这俩哥们儿,直接奔长安去了,见了西魏文帝,那叫一个诚恳,低头认错,态度好得不得了。

文帝一看独孤信,心里那叫一个满意,说:

“这哥们儿在三荆地区那可是立了大功的,得好好提拔提拔!”

于是乎,直接让他当了骠骑大将军,还加了一堆头衔,让他继续风光下去。

丞相宇文泰特别喜欢,杨忠那勇猛劲儿,直接把他留在身边,当贴身保镖了,走哪儿带哪儿,那叫一个威风。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