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归途暖语与家中灯火

换源:

  傍晚的风带着初春的凉意,符华站在校门对面那棵抽了新芽的老槐树下,身形挺拔如松。放学的铃声余韵未消,吕小鱼像只欢快的小雀儿,叽叽喳喳地拉着小伙伴的手冲了出来,小脸红扑扑的。吕树跟在后面几步远的地方,背着略显沉重的初中书包,脸上带着课堂专注后的倦意,却在抬眼看见符华的瞬间,脚步轻快了些,嘴角也微微上扬。

“班长姐姐!”小鱼松开小伙伴,炮弹似的冲到符华面前,一把抱住她的腿,“我今天学会了写好多字!老师还夸了我写字很好看!”她兴奋的分享着。

吕树走到近前,带着点小得意:“我们班今天测验,我数学考了全班第三!”随即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补充,“班长给的那句…口诀,考试前默念了几遍,好像…好像思路更清晰了。”声音不大,却透着认真。

符华眼底漾开温煦的笑意,像初春融化的溪水。她自然地接过小鱼背上的书包,又看向吕树:“书袋沉,给我。”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吕树这次没再坚持,乖乖递了过去:“还好啦,初一的书比小学多不了多少。”她努力显得轻松,但符华还是敏锐地捕捉到她肩膀细微的僵硬。

大手牵小手,三人汇入放学的人流。符华走在外侧,隔开了路上的喧嚣。

符华低头,看着身边蹦跳的小鱼:“小鱼,三年级功课可还跟得上?老师讲得明白吗?”小鱼立刻点头如捣蒜:“跟得上!张老师讲得可清楚了!语文课讲《小蝌蚪找妈妈》,可有意思了!就是…”她小嘴一扁,告状似的,“同桌李明还是老揪我小辫儿!我都告诉他别揪了!”符华眼神微凝,不动声色:“哦?吕树呢?学校里可还顺心?”她看向吕树。吕树立刻挺直腰板:“顺心!初一的课我预习过,能跟上。李明那小子…”她哼了一声,“我下课去找过他‘谈心’了,他保证以后不揪小鱼辫子了。”她语气笃定,带着点小大人的“威慑力”。符华微微颔首,心中暗记——仍需留意,必要时她这个“家长”可能需要出面。

符华转向吕树,声音放得更低缓:“那口诀,除了助你凝神,身体可有别的感觉?比如气血运行?”吕树认真想了想:“嗯…下午体育课跑完步,有点喘的时候,默念那几句‘力沉渊海,意起毫芒’,好像…好像气息能更快平复下来?还有,晚上睡觉前默念‘静如渊’,好像更容易睡着。”她越说眼睛越亮,“班长,这到底是什么?感觉好神奇!”符华眼底闪过一丝赞许:“此乃养心定神、调和气血的吐纳法门。你根基渐稳,能有所感,甚好。”她看向小鱼:“小鱼呢?可还记得?”小鱼立刻站直,努力模仿“青松”:“身如青松,心似明镜!呼清气,纳暖阳!”这次背得流畅多了,小脸上满是得意,“我上课坐不住的时候,心里就念这个,张老师还夸我坐得直!”符华莞尔,揉揉她的发顶:“很好,持之以恒。”

回到熟悉的四号院小屋,暖黄的灯光和红枣小米粥的甜香立刻包裹了全身。三人围坐在小木桌旁。

符华看着安心喝粥的小鱼,又看向眼神明亮、带着求知欲的吕树,心中那张蓝图越发清晰。她放下勺子,声音沉稳而温和,如同在叙述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以后的日子,咱们就这样过。”

?身体是本钱:??“每日晨食必有温养之物(蛋羹、米粥),晚餐必有滋补汤羹(山药汤、当归鸡汤)。拂晓的‘五禽戏’不能断,筋骨舒展,气息沉稳,这是根基。”她看向吕树,“你体育课后的感觉,便是证明。”

?学业是基石:??“小鱼三年级,吕树初一,你们基础都不差,更要用心。”符华的目光带着鼓励,“学堂课业当尽心,家中功课每日温习。小鱼的字要更工整,吕树的代数要更扎实。有不懂的,随时问我。”她顿了顿,补充道,“小鱼若觉得功课太易,可提前预习四年级内容;吕树若有精力,亦可涉猎些初二知识。”?

生计要维系:??“每天的‘仙蛋’生意照旧,平日若功课不紧,放学后可帮衬些。”符华看向吕树,“你心思活络,想想有无新点子(如便携药茶包)?东市草药巷的王伯那里,我已谈妥长期供应,成本能省则省。”?

安全是底线:??“下学,无论晴雨,我必在门外。”符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小鱼若再遇李明滋扰,先告老师,再告姐姐。”她看向吕树,“吕树你‘谈心’时,亦需注意分寸,莫要冲动。”最后,她的目光扫过两人,带着磐石般的安定力量,“记住,家中自有长姐在,无人可欺尔等。”

暖黄的灯光下,符华的话语没有豪言壮语,却像为这个小小的家铺就了一条清晰而踏实的路。吕树捧着温热的粥碗,看着对面符华沉静而坚定的眼神,心中那点因为跳级插班而产生的细微忐忑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稳稳托住的安心感。小鱼懵懂却用力点头,只觉得班长姐姐说什么都让人心里暖暖的。

锅里的粥咕嘟着,散发着人间烟火的甜香。桌上摊开的课本和账本,不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通往未来的阶梯。符华看着安心喝粥的小鱼,和眼神越发坚定明亮的吕树,心中那份守护的信念更加清晰。炉灶的火苗跳动着,映亮了窗扉,也映亮了她们三人相互依偎、携手前行的身影。长夜漫漫,但有灯,有家,有归途,更有清晰可见的、充满希望的明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