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总觉得《夷经》里应该还包含着更深层的意蕴。
他还觉得,当这深层的意蕴被揭开之时,应该就是东夷开始勃兴之日。
他隐隐感到,那一天正悄然逼近了。
桩垛将军来蓬莱城觐见后羿的时候,后羿察觉到他的脸上有一种淤泥般的颜色。
“桩垛将军,你的脸色不对,是不是过于劳累了?”
“会大王,还好,一些人犯了罪,而我不能直接杀死他们,杀死他们其实也太便宜他们,不如让他们终生劳作,当奴隶,就在牟平城建了土牢。”
“是不是这些奴隶心里的怨气太重,桩垛将军一定要小心。”
“桩垛知道了,谢过大王提醒。”
然而桩垛返回牟平城之后,并没有真的把后羿王这句话放在心上,反而很快就忘记了,这造成了后来的极为严重的事端。
桩垛的奴隶制度得到了后羿的赞许。
现在想想,以前上了断头台的那些族人,如果让他们当奴隶会怎样?
只要让他们活着,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可以继续做好多重要的事情。
对安敬将军和相事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且不说相事,安敬将军之死,对安妮王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她现在无论做什么都会谨小慎微,说明她内心里轻松不起来。
一天,安妮王后再次问他:
“大王以后真的不会再让我上断头台了么?”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王后怎么又提起来了。”
“大王其实是对的,想想这么大一个蓬莱邦,如果不让族人感受到王令不可冒犯,必是不行的。但是涉及自身的时候又会心存侥幸,所以才会这样问。”
“王后尽管放心,安敬将军的事情,不会再出现在你身上了。”
后羿决心在蓬莱邦推行奴隶制度。
当天就把相邦和四贝将军叫到宫里,对他们谈了这个设想。
“大王英明。蓬莱邦需要严刑峻法,也需要有更多的劳力,让犯人当一辈子奴隶,既有不杀之恩,又保住了劳力。”
“将来我邦南下,开辟新疆土,更需要大量劳力,那时候将新抓获的蛮人做奴隶,最是可行。”
“如此,待东夷邦建立,会有大批奴隶,奴隶没有族人的权利,如果有表现好的,再给他们族人之身份。”
后羿便对蓬莱邦现行的典狱制度作了改革。
“罪分二等,一等罪非杀不可,二等罪可以不杀,但终身监禁。只要是终身监禁的,都将失去族人的所有权利,成为奴隶。”
典狱官的职责不变,变的只是原来的犯人,他们作为奴隶,在典狱官的监督下劳动,包括干最脏最累的活儿。
如有不从,验明正身,升级为重罪。
重罪一律上断头台。
莱水沟村的陶坊专门为奴隶们量身烧制了一种套在脖子上的刑具,设了机关,自己不能打开,否则会把自己的脖颈刺穿,每天戴着这个刑具干活,虽然很难受,但总比上断头台要好。
蓬莱邦已经颇具规模。
当蓬莱城外的村落逐渐成形时,城内的村落已经相对稳定,为便于区别,后羿把城内的村落命名为“里”。
一开始自是取“城里”之意,这时候的“里”仍是分散的,后来出现了相对集中的“里”,一个“里”有多少户人家是大致固定的,近旁的城内道路随之也就有了“里”的叫法。
村落化不仅方便了部落成员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人口增长很快。
孩子的数量一多,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
以前都是放养式的让他们独自玩耍,能干活的时候就随成人一起劳作。
那时候不得不这样,因为吃穿之物供应紧张,所有能动的人都要干活,能干多少算多少,根本管不了孩子们是不是受得了。
再不然就把小孩子单独扔在一个什么角落里,让他们自己玩沙子、吃土。
好多孩子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当食物供应越来越充沛的时候,让未成年的孩子们过早参与一些劳动,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可以建学校,让孩子们先集中在学校里,教他们长大后如何种小麦,如何划舟,如何骑马,如何射箭,如何烧陶。”
大祭司对前来拜谒的后羿说。
“是的,这样一来,孩子们会学到好多东西。又不会有危险。派些有经验的族人把他们长大后要干的事情提前教会了,以后什么事情都能轻松上手。”
后羿想起了安妮王后教族人用陶罐煮熟肉的事情,觉得学校里不仅可以教孩子们,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教成年族人。
其时蓬莱邦的三个城池都开始圈养野羊,这些孩子也相当于被圈养起来的小羊。
给这样的学校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后羿想到了一个字: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