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猪羊成群

换源:

  蓬莱城外的莱水沟自从有了村落,便有了饲养业,家畜饲养在这个时期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

羊和猪都是一个叫做“三”的村民开始养起来的。

三身上流着弓箭族人的血,大个头不必说,每天吃很多饭。

除了宫廷里的人,蓬莱城的居民每天吃一顿饭,傍晌开始吃,晚上并不吃任何东西,只是后来粮食供应多了,加上安妮王后发明了黑陶罐煮饭,才逐渐喝一陶碗汤。

“将来建立东夷邦的时候,大家每天就可以吃上两顿饭了。”

这是后羿王的承诺,也是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

与当初龙口城村落里的刺猬和蟋蟀搭伙儿后偶然发现了黑陶的做法相似,莱水沟村落因为有更宽敞的空间,按人头分到手上的野山羊和野猪就有了另外的可能。

三和自己相中的一个女族人生活在一起,那段时间女伴儿对吃肉并不热心,倒是更喜欢小麦粥,三一个人不可能又吃羊又吃猪,便整了一个地窖养了起来。

“三啊,你们怎么想到要把它们放在地窖里的呢?”

“整个栅栏吧拦不住它,特别野猪,拱来拱去的,多密实的栅栏也给你拱个稀巴烂,正好边上有个土坑,把他们推下去,它们就跑不掉了。”

三和女人居住的木屋旁边有一个水塘,水塘和木屋之间有一个天然的土坑,坑壁上还有些碎石,三又从陶坊讨来些碎掉的陶片,贴在土坑里,便形成了一个不错的地窖。

野山羊和野猪两个互不干扰,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给它们掷青草也是野山羊一堆,野猪一堆。

女人一半是担心野猪咬人,一半是嫌弃野猪粪野羊粪臭不可闻,所以拾掇粪的事情都是三的。

三把拾掇出来的粪当做肥撒在麦田里,小麦长得又黑又壮。

让三惊喜的是,那野猪居然是怀了孕的,后来生了十来只小野猪。

野猪原来对野山羊还能接受,生下小猪崽后,野山羊不知怎的,让野猪觉得自己的小猪崽受到威胁,差点没把野山羊咬死。

三看事情不妙,便在旁边开了另一个地窖,把野山羊转移到里面。

三的圈养野猪,很像牟平城的圈养野牛,让莱水沟的村民们觉得很划算,也陆续学着圈养起来,一时村落里到处都是露天的地窖。

为了躲避雨水,在地窖上方支起来海草顶,从远处一看就知道谁家在圈养这些牲畜。

村落里很多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坑,有些是储存物品的窖穴,到了冬天,为了避寒,就算没有畜牲,人住在窖穴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三这小子分到手的野猪恰好是怀了孕的,自是他的福分。

其他人没有分到怀孕的野猪,对三羡慕过后,也有了办法。

那些分到公野猪的和分到母野猪的合作,让它们在一起一段时间,待产下小野猪崽后五五平分。

这些牲畜并不属于公家,因为这公家分配下来的,因为没有马上吃掉,所以才圈养起来。

这样一来,每户人家基本上都有了几头野猪或者野山羊。

如果没有野山羊的却想吃羊肉,就跟圈养野猪的人家交换一下,或者宰杀的时候交换肉,或者宰杀前交换活物。

畜养的牲畜数量多了,不仅成了一种稳定的肉食来源,还成了拥有财富的象征。

“嘿,你家里还剩下几头野猪啊?没有吃光光吧?”

“还有两头,够吃半年的了。”

家畜养殖的繁荣,给村落带来了一些重要改变。

从前普通的族人死了,随便找个地方一埋了事,现在生活变得富足,就有了讲究。

第一个在地窖里圈养野猪的三死了。

是被一根猪骨头刺破喉管死了,悲痛欲绝的妻子为了纪念,给他随葬了一些猪骨头。

“三那么喜欢吃野猪肉,为什么光随葬骨头,弄点肉不是更好?”

不能直说是因为贪恋一根猪骨头上残存的肉沫而死,那样是对死者的不敬,三的女人这样回答:

“肉埋下去也就烂掉了,怪可惜了的。骨头最好了,在下面吃得久一些。”

“用了几块猪骨头?”

“六块。”

“排骨还是什么?”

“猪下颌骨。”

“为什么是猪下颌骨?”

“猪下颌骨是猪为了吃东西才长出来的骨头呀。”

村民们相信三的女人这种做法不是拍拍脑袋想出来的,一定是得神明的指引,因此村落里流行用野猪骨头随葬,而且固定为六个猪下颌骨。

放入墓穴的时候,六个猪下颌骨集中堆放,其上还用一块黑陶片盖着。

村落里由此形成了积攒猪下颌骨的风俗,猪下颌骨成了财富的象征,猪下颌骨多的人家,会收获更多的尊重。

每年为故去的亲人上坟,也带着六个猪下颌骨,放在墓穴旁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