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采灵峰后山,一处杂草掩映的老旧石屋内,烛光昏黄,微风拂帘。林烨盘膝坐在席上,眉心微动,气息绵长。
窗外虫鸣细碎,灵气如丝线般,从天地间悄然汇入体内,顺着经脉一寸寸地流淌。与往日相比,这一晚的修炼更为顺畅,像是体内某扇门,被缓缓推开了半寸。
林烨缓缓睁眼,望着屋角那枚破旧的玉简。
他从山洞带回这枚残破之物已有数日,一直藏于衣物深处。此前不过隐约感应到“灵识”二字浮现,也未有过多异变。
可今夜,当他打坐至灵气最盛、心神最宁之时,那玉简却自行发出一丝温热之意。
仿佛察觉到了他识海中的微光,正试图回应。
林烨将玉简轻轻置于掌中,静静感应。
起初一无所获,但当他缓缓释放出那缕新生的灵识——如清风拂水,未曾深入——玉简表面忽地亮起一道模糊纹路。
像是旧日斑驳的刻痕,在夜色中苏醒。
几道古字浮现于他眼前,尚未来得及细看,便在灵识触碰下迅速散去,化作碎光没入他眉心。
林烨身体一震,眼前浮现出几个断断续续的字:
“……形……真……灵……”
“……识入丹……封……”
残字零乱,语意难明,却足以让他神情为之一凝。
这些字眼,他曾在宗门典籍中从未见过。尤其“真灵”与“识入丹田”——这是连外门弟子都鲜有触及的深层修炼术语。
可偏偏,它出现在这块残玉简上。
林烨没有急于追索。他合掌稳气,缓缓将那一缕刚才受影响的灵识收回,再次小心释放,以圆润的方式缓慢接触玉简边缘。
玉简表面微光颤动,未再主动显露内容,却传来一种“等待”的感觉。
就像一只沉睡的眼睛,感知到了同类的气息,但尚未睁开。
林烨低声喃喃:“你……是在回应我?”
他将玉简轻轻收回怀中,目光依旧温和,眸底却藏着细微的涟漪。
“果然,它并非死物。”
他没有欢喜,也没有急于突破,而是重新盘膝,调整气息,将灵识缓缓归于眉心,再度入定。
但他知道,从这一夜开始,自己修炼的路,已经与身边那些杂役弟子……彻底不同了。
第二节·悟法于静,初见灵识入体
连着几日,林烨都未再触动玉简。
他知道,那东西……不能逼。
灵识初生,如同雾里看花、风中留影。若贸然激发,轻则反噬识海,重则神魂震荡,轻功尽废。
他选择回归最熟悉的节奏——静修。
每天凌晨前起身,巳时前吐纳,午后采灵坊内服侍灵草、记录灵纹,夜归后再修。
风吹不动,水滴不乱。
只有在夜深人静、灵气最和缓的时刻,他才会微微运转那一点点识海之光,将它引导向体内,尝试寻找那块玉简残文中所说的路径——
“灵识入体,随气行轮。”
起初,他只是感觉灵识触碰体表,便如薄雾撞墙,寸步难行。但他没有急躁,依旧一遍一遍尝试——调整引导的频率、缩小灵识之力、配合呼吸、慢于心跳……
终于在第五日深夜,窗外霜降、枝叶寂静时,那一缕灵识,在他心念引导下,缓缓落入胸腹,融入呼吸之中。
他全身微震。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体内的一切——骨骼、经脉、血液、气息——都被照亮了。
每一处气息堵塞,每一条经络的微颤,乃至丹田灵气旋转的方向,竟都清晰可感,前所未有。
更诡异的是,他甚至能感觉到身体外几寸处,空气的流动变化、烛火的温度起伏,甚至那一只刚刚飞进窗缝的夜蝶,它翅膀扑动时搅起的微风……
这些感知,模糊却真实。
林烨睁开眼,眼中波澜不惊,唯有眉心那一丝光华未散。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右手抬起,在空中虚划了一道灵气轨迹,识海微动,灵识竟如丝线附着其上,短短一息,便已收回。
他坐回原位,没有笑,没有惊喜。
只是低头沉思,许久,轻声一语:
“这,便是……灵识入体。”
一切都还很浅,远称不上掌握。但对他而言,这一步,比任何人以力破境都来得更踏实、更可贵。
因为这是他一寸寸摸索出来的,不是机缘,不是传授,是他用心,走出来的第一步。
夜更深了,窗外霜白如银。
林烨闭目再入定,眉心那点雾光缓缓旋转,像是被悄悄点燃的一盏灯,在无人的夜里,照亮一条无人知晓的修行小路。
第三节·门派日常中,灵识微显
又是采灵峰的一日晨雾。
灵田前,薄雾未散,清露挂叶。十数名杂役弟子正蹲在药圃中,锄草、剪枝、清理灵草根须。
这些灵草大都是“清灵散”、“养元汤”等基础药方所需,虽不起眼,却需精准处理。若手法粗糙、割口不净,很容易破坏药力,甚至引灵气逆流。
多数杂役弟子动作麻利却粗放,有人嫌麻烦,甚至一脚踹倒整株,再从根部一斧劈断。
“省事!”
“反正也没人管咱们这群种地的!”
林烨默默蹲在角落。
他没有理会旁人,只是将每一株灵草的根须轻轻拨开,先以手感受其灵气聚散位置,再落剪刀。
灵识入体后,他对每一株灵草的“活性”与“灵脉走向”能有模糊感应。他甚至能分辨出:哪株正在凝聚药性,哪株已接近药力枯竭。
他不动声色,却准确无误地将那些“恰到药性盛期”的灵草剪下,而将药性未满的标记留下,等待数日再割。
这一切无人注意,唯独山坡上一名青衣外门弟子倚树远观,目光微凝。
那人唤作叶知归,乃外门执事之一,今日本只是来巡视任务完成进度,却无意中注意到林烨的一连串动作——
准确、果断,却不显刻意。
每一剪下的灵草,药气清淡、无一损坏,甚至根须灵纹清晰,仿佛被“感知之后”才下手。
叶知归微微眯眼,自语道:“这小子……倒有点门道。”
……
午后,林烨回到采灵坊中,被分配到“灵草回库登记”的杂活。其他弟子草草记录,药草多少、年份好坏都不管,只管填表。
林烨却逐株查看、分级装袋、标记药性。
一名老执事从旁路过,见状一愣:“你倒细。”
林烨只淡淡应道:“药草要对药,差一阶,便差一式。”
老执事抬眼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留下几分印象。
林烨依旧没想出风头,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
可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
哪怕你只是在角落锄草,在灵田摘叶,只要你比别人多看一眼,多想一下,天地自会留下印记。
……
当夜,林烨照常归屋。
他翻出那块玉简,用灵识轻轻拂过,简面微微浮光,残文再现:
“灵识不止于观,亦可察、可引、可护身,可入梦……”
林烨沉默地坐了很久,心中念头一闪而过:
“若灵识可护身,那日面对裂齿鬃狼时……我,也许能更早察觉。”
他没有后悔。
只是,在认真地准备下一次的“意外”。
第四节·灵识运转,残文渐显
夜幕低垂,山风微寒。
林烨照常入定,室内烛火未燃,唯有窗外星辉洒入,落在他面前的玉简上,如银线拂尘。
他缓缓闭上眼,将意识沉入识海之中。
这已是他第十日尝试引导灵识入体,也是第三次试图将灵识反导入眉心,以“内观之法”探测识海变化。
他的动作极慢,每一缕灵气运转、每一寸识海波动,都是他一遍遍体悟、印证后的结果。
这一夜,他尝试将灵识绕过丹田,以反向引导的方式重新归入眉心。
就在灵识拂过眉心的一瞬,玉简忽地震动了一下。
“……嗯?”
林烨睁眼。
玉简表面升起一丝极淡的光痕,如晨曦初破云层,那些断裂的古文线条忽然连缀在一起,缓缓浮现出一行完整的文字:
“识既为形,形可为影。影可塑灵,灵即真我。”
这八个字,字字如钉,落入识海之中,顿时掀起一圈涟漪。
林烨脑海微震,整个人仿佛失重,意识被牵引着沉入某处虚空。
四周黑暗渐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模糊的雾海。
雾中,一道人影盘坐虚空,似人非人,身后浮现一只虚幻灵兽,形似狐非狐,尾羽如烟,气息温柔而古远。
那身影一动不动,似在修行,四周浮现一道道灵识之线,从他体内延出,勾连虚空,如丝如网,缓缓汇聚成一道——光影化形。
在那一瞬,林烨仿佛明白了什么。
那不是术法,也不是战技,而是一种境界——**“以灵识塑影,以影为灵,以灵化形”**的修炼思路。
识海、真灵、化形三者,隐隐关联于这残简之中。
可惜——
“嘶!”
突如其来的痛感将他拉回现实。
林烨眉心一跳,识海震荡,意识微晃。他强行稳住气息,将那一缕将要溃散的灵识收回体内,脸色略显苍白。
他知道,自己刚才强行触碰了玉简中一段极深的残意,识海还远不足以承载。
但也正因如此,他更确信一件事:
这枚玉简,不只是讲“灵识”的法门。
它记录的,或许是某种远古失落的灵识修行体系。
也许不完整,也许残破不堪,但它在回应他——一点点地打开,如一位沉默已久的老人,终于开始说话。
林烨坐直身形,闭目调息。
他没有贪功,没有再试,只是将那八个字,一遍遍默念于心中:
“识既为形,形可为影。影可塑灵,灵即真我。”
窗外星光微颤,仿佛天地间,也轻轻应了一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