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果敢迫在眉睫地需要扩军,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两千多的兵力,在和平时期或许完全足够,然而李远征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他知道两个月以后,日寇将会如饿狼一般全面侵吞东南亚,届时李远征也定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果敢地区的武器弹药供应十分充足,这要归功于红岩乡兵工厂的不懈努力。工人们日夜不停地工作,以确保生产线的高效运转。
目前,红岩造41式半自动步枪的库存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两万条!与此同时,m3冲锋枪的数量也达到了两万把。更令人惊叹的是,mg42通用机枪竟然也有两千挺的库存。
不仅如此,工程师们还成功攻克了仿制93式60mm迫击炮的技术难题,并建立了三条生产线,每日可生产30门红岩41式迫击炮。此外,从美国请来的专家们也顺利完成了M2式105mm榴弹炮、M2式155榴弹炮和M2式75mm山炮生产线的制造和调试。现在,每种火炮每天都能生产出六门,为果敢的防御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
而反坦克火箭筒的生产同样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昼夜不息。这些强大的武器装备将为果敢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提供坚实保障,让敌人望而生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果敢地区已经拥有了一整套成熟完善的车床工业链条。他们自行制造出来的机器,其各个板块组件之间的公差并不会太大。毕竟,像李远征这样注重标准化生产的人,又怎么会容忍自己在这一方面落后于美国人呢?
而对于自动步枪这类武器装备,李远征其实也了解过其中几款自动步枪的相关数据信息。只不过,这些枪支实在是太过于出色卓越了,如果将它们制造出来并公之于世的话,凭借着当前欧美和日本那令人恐惧的工业发展水平,字保中绝对不敢冒这个险。因为一旦这些枪的设计理念或结构构造被那些东洋设计师们发现掌握,那么所谓的“三个月计划”很有可能就会真的得以实现。所以,综合考虑下来,还是不要去做这种愚蠢至极的事情比较好。。
在兵源问题上,李远征采取了秘密行动。他让张啸山悄悄地训练了三万多名新兵。这些新兵最长的训练时间也只有三个月,但他们已经成为了李远征手中宝贵的资源。有了这样的家底,扩军计划变得势在必行。
李远征计划将这支偷偷训练出来的加强师作为基础,直接扩充至四个主力师。然而,由于英国人只给予了发展区一个团的编制,他无法直接将这些部队命名为某某师。因此,他决定采用一分区、二分区等称呼来迷惑英国人,以此规避编制上的限制。
这种策略既能满足实际的军事需求,又能避免与英国人产生冲突。通过巧妙地运用分区的概念,李远征成功地扩大了自己的军队规模,同时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和隐蔽性。这也显示出他在处理复杂局势时的智慧和决断力。接下来,他将继续精心策划,确保这些新组建的部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扩军计划里每个步兵师编制有近17000人,下辖三个步兵团(每个团3100人),一个炮兵团(2160人),一个反坦克连(165人),一个通讯营(450人),一个侦察营(600人),一个工兵营(500人)。此外还有一些供应,医疗分队。
一个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每个营900人),2个步兵支援炮兵连(各180人),一个通讯排(30人),一个侦察排(50人),一个工兵排(80人)。
炮兵团下辖3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和1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具体装备有M101式105毫米榴弹炮36门,以及M114式155毫米榴弹炮12门。
反坦克连部配备有50口径重机枪一挺,一辆m3a1半履带装甲和一·车辆1.5吨卡车,3门57mm反坦克炮(仿制)和3具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工兵连配有1辆半履带装甲车和2辆1.5吨卡车。总共加起来,一个反坦克连编有165人,主要的反坦克火力包括9门反坦克炮和9具反坦克火箭筒。
通信营(450人)下辖两个连,一个电话连(230人)和一个电台连(220人)。
侦察营(600人)只是在战时编制,3支轻型侦察连(只装备自行车,150人),一个装备mg42通过机枪的机枪连,一个通信排(30人)。
工兵营下辖两个工兵连(每个连180人),100人装备卡车和自行车,还有一个架桥连(100人)。
至于非战斗分队包括供应部门,一个行政分队,每个连一个炊事班,一辆卡车作为运输工具,一个运输油料的分队,一个主要用于设置所有配发点的供应连,一个枪械修理连,一个野战医院,若干个运送伤员的担架队。
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兵力扩充至四个步兵师,无论是装备还是专业人员都面临严重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一切从简的策略。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每个士兵的装备需求,也可能需要在训练和准备方面做出一些妥协。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地应对挑战。?
至于装备方面,目前暂时先按照普通步兵的标准来配置。各种类型的火炮以及轻重机枪,都只能在生产的同时逐步进行补充。预计到11月份的时候,才能够实现全体士兵的装备更换。不过,李远征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担忧:“其实,战斗的编制和装备问题是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随着生产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装备肯定会越来越充足。更何况,张叔平那边的烟土生意做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经济实力也是有保障的。只是在兵源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招募的新兵当中,也吸收了相当一部分本地人呢。”
说完又看着张文,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边移民工作还得再加把劲啊!毕竟,我们现在拥有的粮食资源足以养活一两千万人,但实际上,我们的人口却仅仅只有两百多万而已。这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需求空缺呀!”他皱起眉头,微微叹了口气,仿佛对目前的状况感到忧虑。接着,他目光坚定地看着远方,似乎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片刻后,他转过头来,眼中闪烁着决心和期待,继续对张文说:“我们必须想办法吸引更多的移民来到这里,填补这个人口缺口。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粮食资源,让我们在战争获取最大的好处。”他一边说着,一边紧握拳头,显示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