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教导队(二)

换源:

  红岩乡,教导队驻地。李远征随教导营进驻红岩乡已有半个月时间了。

这段时间以来,李远征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晨训话,每晚谈心,并给整个教导队画了大饼之外,专业训练这一块,李远征也是忙前忙后的。用李远征的话说那就是专业人干专业事。毕竟这个时代战术动作太过于落后。教导营的训练分为三大板块,早上搞普通军事训练,下午为实战训练,每周三天为实战对抗训练,以连队为单位搞模拟实战对抗,淘汰制的实战训练有助于提升教导营官兵的应对技巧。四天为桌面推演,由导演组设定不同背景,对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模拟对抗,同时由其他连代表对战损和作战效果进行评估。

在这段时间里,李远征就像是一只不知疲倦的黄牛,每天起早贪黑,忙前忙后。他的努力和付出,就像是一束明亮的阳光,照亮了整个教导队。在他的带领下,教导营的训练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每一项训练都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军事训练内容包括兵器知识、兵器操作、体格训练、战术理论、格斗厮杀、丛林作战、夜间作战、侦察捕俘、反坦克战斗、受伤自救、穿越铁丝网、布置障碍物、命令传达、手语、旗语等;而军官的训练除此之外,还有战斗指挥、沙盘演练、无线电联络、步炮协同、地空协同、反空降作战等。仅仅兵器操作一项,就要求每名受训者熟练掌握手枪、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手雷等武器的使用。

并且士兵们必须在重机枪的扫射声中,进行着匍匐训练。他们迅速而灵活地穿梭在尘土飞扬的训练场上,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坚定和果敢。每个人训练的时候有五千发子弹如雨点般打向目标,枪口喷吐着火舌,士兵们全神贯注地射击,毫不畏惧。

在训练场上,士兵们正在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随着教官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卧倒在地,开始进行俯卧撑训练。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每一次起伏都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浸湿了他们的迷彩服,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随后,士兵们又进行了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一系列体能训练项目。他们咬紧牙关,全力以赴,挑战自己的极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

紧接着,士兵们开始进行枪械操作训练。他们熟练地拿起枪支,迅速完成装弹、瞄准、射击等一系列动作。枪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在实战演练环节,士兵们分成若干小组,模拟真实战场环境展开对抗。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躲避敌人的攻击,并寻找机会发起反击。整个训练场面紧张刺激,让人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战场之中。

经过一天的艰苦训练,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们深知,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无他很快就要和鬼子作战,这时候不对士兵狠,上战场他们是会没命的。

晚上则是文化课学习,特别是地理常识和几何方面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一个合格的基层指战员必须做到随时根据不同地理现象推测一定区域内的天气变化,同时必须结合不同地理环境设计不同的战争打法。还需要能够结合几何测算出不同战场数据,在下一步安排部署中做出最优判断,做出最适合本支队伍的最佳选择。

桌面推演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被称为积分推演,这种推演方式通常是战士们以两人或三人一组进行对局。他们会将自己置身于指挥官的角色之中,通过在沙盘上的操演来展现自己的策略和决策能力。在每一场推演结束后,胜利一方将获得一分,而失败一方则会被扣掉一分,如果出现平局,则双方都不会得到分数。这样的规则设计旨在激发战士们的竞争意识,并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指挥水平。

另一种形式则是团队模拟对抗,它由导演部负责设定双方的兵力、装备以及火力等情况,并赋予双方不同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每个连队的连长将担任总指挥,负责模拟指挥一个整编师的战斗力量。他们需要向下辖各个部门分配具体的作战任务和明确的大方向。与此同时,每位战士也会扮演一个连队的指挥官,根据所领取到的任务,对敌军的行动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应对措施。这种形式不仅考验个人的军事素养和应变能力,更注重团队协作与沟通,要求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共同完成任务。

在模拟对抗中,任务式指挥和控制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导演部的设定中往往只要一开战,通讯就被切断,上级指挥员无法实时有效的对战场进行了解,更无法做到越级指挥,更多需要基层指战员的随机应变。

不过,这对于李远征来说,可不是什么难事。他坚信,这支队伍一旦成型,在未来只需要经历过几次炮火的洗礼,将会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万胜之师。

而且,他还相信,每一个教导营的士兵在未来都有能拉起一个连,并且把这个连变得真正有战斗力。这就像是兵法中所谓的撒豆成兵,虽然是夸张了一些,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嘛!

总之,李远征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这支队伍一定能够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十一月初,天气已经转凉,但李远征却感觉不到丝毫凉意,因为他内心的热情比太阳还要炽热。今天,他又一次来到了教导队的训练场,这里是战士们挥洒汗水、锻炼意志的地方,也是他实现梦想的舞台。

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名士兵的动作,认真地聆听着他们的口号声,感受着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活力与激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微小,但却可能影响到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于是,他默默地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思考着如何解决它们。

他深知,如果当场指出这些问题并加以纠正,不仅会让个别连长感到尴尬,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威信。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先将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对于那些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全体官兵学习和讨论来解决;而对于那些个别性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单独指导或建议的方式来帮助连长们提高管理水平。这样做既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自尊心,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整个连队的战斗力。

此外,这种做法还有助于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氛围:即每个人都要为团队的荣誉而努力奋斗。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这也能让大家明白,无论是谁,只要有问题就应该及时提出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李远征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智慧和胸怀。他懂得如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以实际行动来引导他人成长。

三日后,教导营指挥所,各连长连副参谋长参加了教导营第一次训练问题自查自纠会。会上李远征对近期的训练成效进行初步小结,对官兵们近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后通报了近期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共性个性问题。会后对存在问题较多的三连指战员进行了约谈。同时,各连也对近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并一一整改。用李远征在会议中的原话来说那就是“存在问题那是不可避免的,再优秀的队伍都会有一些小问题。有问题不可怕,怕的就是你我看不到问题,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就觉得错的就是对的。一个人要常常被别人批评,更要时时刻刻做到自我批评,一支队伍也是如此。不断的改正老毛病老错误,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再者你们手下的一个个战士,可能在明天,可能在后天,只要战争爆发,那就是一个个连长营长,现在他们学到的有问题,可他们认为那是对的,那他们将来带兵时候,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问题?同志们,你们想想,你们的肩膀上的责任有多重……”教导队毕竟是年轻的精英部队,做事效率就是高。不到三天,各个连排就已经将前期存在的问题一一整改销号,同时又不断的发现新的一些问题。而教导营的训练就在这样不断的查找问题改正问题中日趋科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