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大饥荒来临前的移民

换源:

  1942年,这是一个充满苦难与挣扎的年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硝烟和战火。然而,对于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百姓来说,除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外,还面临着另一种残酷的现实——饥饿。

特别是在河南这个地方,更是遭受了重重灾难的打击。这里不仅有频繁的战事,更有旱灾、水灾、蝗灾以及各种人为灾祸的困扰。豫省一直以来都是全国抗战的兵员大省和粮食大省,但如今却在这些灾害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从1942年7月起,一场罕见的大饥荒席卷了整个河南地区。这场饥荒的波及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令人震惊。数以千万计的人民被卷入其中,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踏上流亡之路。在流亡途中,无数的河南人饿死在路上,使得中原大地处处可见饿殍遍野的惨状,让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让我们翻开史书,仔细研究一下吧!历史上,导致饥荒的因素无非是水灾、旱灾、蝗灾、人祸等几个方面。然而,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这场大饥荒却与众不同——它竟然将所有这些因素都汇聚在了一起!这种情况无论是在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在1942年之前,河南省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兵源地和粮食产区,因此成为了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1938年,徐州会战失败后,日军沿着陇海铁路西进,试图攻占河南的重要城市郑州。一旦成功占领郑州,他们就可以继续向南推进,与华东地区的军队联合起来攻打武汉。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以水代兵”。在这个决策下,国民政府在没有充分通知河南居民的情况下,炸毁了黄河大堤,导致河南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河水淹没。

由于没有很好的执行疏散命令,黄河决堤之后,河南的土地和人民基本上没有逃过黄河水灾。大片农田被毁,80余万人民被淹。除了水灾,河南还经历了旱灾和蝗灾。在受到水灾肆虐后的河南人民开始重新建造自己的家园。他们在广大的农区开始耕种,想要回到粮食大省的时期。但从1942年春天开始,河南的土地上便开始滴雨不下,而且还是长期的高温和暑热。河南人民眼看着成千上万的庄稼在烈日之下暴晒和枯萎,却又无可奈何。

夏秋两季,本应是雨水充沛的季节,但实际上却一滴雨都没有下。这场旱灾对河南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农民们甚至不得不以吃草根树皮为生。此外,1942年春夏秋连续干旱,导致作物几乎绝收,进一步加剧了河南的饥荒状况。

?树皮这个东西,不仅难以下咽,而且营养价值低,更令人感到绝望的是,它是人体消化系统无法消化的。因此,在啃树皮的过程中,很多人因无法消化,而活活撑死。然而,对于啃树皮的人民来说,他们的内心却得到了些许的慰藉,至少他们有一项可以裹腹的食物。而对于其他的饥民来说,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连树皮都没得啃,只有走在路上突然死去,尸体暴露在荒野之外,任野狗抢食。还有的饥民为了裹腹,竟然在树林田间抢吃杂草。这杂草是否能够裹腹暂且不论,只是其中有很多带有毒性。于是,不幸吃到毒草的饥民,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躺在地上翻来覆去,最后死在人群之中。而有些拖家带口的饥民,在无法忍受饥饿的时候,只得将自己的儿女贱卖到遥远的“人肉市场”。在那里,亲生的骨肉只能被当做商品来买卖,以换取微薄的粮食充饥。可以说,1942年河南大饥荒之惨,早已超过了历代。在这次饥荒之后,河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没有缓过劲来,当时有着“十年九荒”之说。

与此同时,宋夫人正在访问美国,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她用流利的英语表达着对印度饥荒的同情和关心,但讽刺的是,此时她的另一个身份却是印度灾荒救灾委员会主任。这个身份让人们不禁对她的行为产生疑问,她究竟是真心想要帮助灾民,还是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利用这个机会?

在这场演讲中,宋夫人展现出了她的外交手腕和口才。她以坚定的语气表示,印度的饥荒是一场人类的悲剧,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她呼吁美国政府和人民伸出援手,提供援助物资和资金支持,以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印度民众。

然而,就在宋夫人发表演讲之际,白修德也来到了国府。他直接走到微操面前,将灾区人吃人的照片展示给他看。这些令人震惊的画面让人无法忽视现实中的惨状。这一行动无疑给宋美龄的演讲增添了一丝尴尬和讽刺意味。

虽说果脯有拨款救援,但这其中又有多少能到达百姓手中?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县城、乡村,每一层都要被官员们雁过拔毛。救灾物资和钱款,往往在运输途中就已经被贪污一空,甚至连救济粮都被换成了糠麸,而这些糠麸还会因为受潮发霉无法食用。真正到了百姓手中的,只剩下一点点可怜的残羹剩饭,根本无法维持生计。百姓们只能饿肚子,每天都有许多人饿死。

来自后世的李远征是知道这一切的,所以他早就有了计划。他让张文组织移民的时候,把重心放在河南以及周边的中原地区。起初,张文对这事是极不明白的,毕竟在这个时代,也就西南地区还算平静一些,而河南则被视为一片战乱之地。但他还是坚决服从了李远征的指示,因为他深知李远征在大局观上的把控能力,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

于是,张文开始着手组织移民工作。他们开辟了一条从山城出发,途径陕西到河南的移民转移路线,并沿途设立了移民转移点,每隔五十公里就设置一个,这样可以方便百姓们休息和补充物资。同时,这些移民转移点还可以帮助百姓们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路途遥远、缺乏食物等。通过这种方式,百姓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