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工人们的积极参与下,小米工厂的建设工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人们干劲十足,仿佛要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到这项工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奋斗的激情。
“雷总可是在看着咱们呢!咱们得加把劲!”一个工人扯着嗓子喊道,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
他挥舞着手中的工具,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浸湿了衣衫,但他毫不在意。
“是啊!加油干!争取早日让小米新厂房投入使用!”另一个工人立刻高声附和道。
他加快了手中的动作,与周围的工友们配合默契,争分夺秒。
负责工程的建工集团负责人高启强,看着眼前这幅景象,也不由得感叹。
“说起来,我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工人主动,如此卖力地干活呢!”
高启强感慨万分,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因为工程本身的吸引力,更是因为雷小军的人格魅力和工人们对小米未来的美好憧憬。
如此一来,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高启强兴奋地向雷小军汇报,原本需要三个月才能完工的厂房,现在仅仅一个半月就能投入使用。
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雷小军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就在小米工厂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苏白也通过网络,看到了梁群峰发表的那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赫然醒目——《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应以稳定为前提》。
“果然不出我所料。”
苏白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文章,神情平静。他早就预料到,梁群峰这边也会针对性回应。
毕竟,“赵梁之争”已经公开化,双方必然会在各个层面展开较量。
不过,改革对于当前的社会行情来说,在时代潮流的配合下,是大势所趋。
任何试图阻挡这股潮流的力量,最终都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苏白有着前世的记忆,当然深知改革的重要性。
他坚信,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才能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
与此同时,京都方面。
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内,内阁正在准备召开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最近的改革形势和进程,以便做出进一步的部署。
气氛严肃而庄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最近的改革形势,大家都有什么看法?”一位领导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我觉得,改革的步伐应该再加快一些,当前的改革必定要快速落实下去。”
弹了弹手中的烟灰,一个大胡子老者说道,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他是一位坚定的改革派,主张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但是每一个省的省委书记,省长,政法委书记等等可能都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改革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推进下去的,要知道,各个省都有各个省领导人的执政特色,哪有一句话就能改的了的?”
另一位领导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改革需要稳扎稳打,不能操之过急。
“是的,我们得考虑到每一个省的实际情况来考虑,这种事,不好着急。”
又一位领导表示赞同,改革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
会议室里,各种观点交织碰撞,讨论得热火朝天。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烈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纸。
“各位领导,你们看,汉东省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观点。”
他将报纸递给了在场的领导们。
这份报纸,正是刊登了赵立春文章的《汉东日报》。
文章的标题——《全面深化改革,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高层领导们的注意。
他们认真阅读了文章,仔细揣摩着文章中的每一个字句。
对文章中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等观点,表示赞赏。
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是谁写的?”一位领导问道,语气中充满了好奇。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汉东省的赵立春省长。”有人回答道。
高层领导们立马对赵立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被赵立春的改革魄力和远见卓识所吸引。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改变会议形式,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邀请赵立春参加线上会议。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叮铃铃……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赵家宁静的氛围。
赵立春正在书房里批阅文件,听到电话铃声,他放下手中的笔,走过去接起了电话。
“赵省长,您好。我们想邀请您参加一个线上会议,讨论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语气恭敬而客气。
虽然阁内的领导各个都是大人物,但毕竟邀请的是外面省的省长级的人物,所以在询问的时候还是给予了赵立春足够的尊重。
赵立春立刻意识到,高层领导们对自己发表的文章非常重视。
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找自己线上会议讨论。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他既感到意外,又感到兴奋。
“好的,我立刻参加。”
赵立春回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他知道,这是一个向内阁高层领导们展示自己改革理念的绝佳机会,也是一个提升自己在高层领导心目中地位的绝佳机会。
他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