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正式写小说,改编《牧马人》(求鲜花评价)

换源:

  在接下来的几天,陈放和周卫东一起去西四胡同的知青安置办公室登记。

现在办理转回京城户口的知青太多,他们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合法身份。

在此期间,无所事事的俩人带着家里给的钱和票,在京城里闲逛,重新熟悉一下1979年的京城风貌。

二十多天后,陈放俩人才把户口转回来,久违的京城的总算是接纳了他们这两个从北大荒回来的知青。

周卫东当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还是陈放特意问一嘴工作的事情,被工作人员告知暂时回去等消息。

转眼已经过去一个月,周卫东每隔一天,就要骑着他家的破自行车,跑一趟知青安置办公室。

他比陈放还要急于找到工作。

当下的京城也没有太多可以逛的地方,陈放转了十多天就觉得没什么意思,天天待在家里看报纸,周卫东偶尔也会跑过来闲聊。

这天清晨,陈家的夫妻去上班,陈雪去上学,周卫东气喘吁吁的跑过来。

他对着陈放说道:“陈放,你说知青安置办怎么还没给咱们安排工作,就让咱们在家里等消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陈放正坐在自己的床边,手里还拿着一份《京城日报》,听到周卫东的话,回道:“返城知青那么多,怎么可能安排的过来!”

周卫东皱起眉头:“怎么就安排不过来,国家不是已经让各机关单位招收咱们,再不济,让我去当个长期的临时工也可以啊!”

陈放分析道:“各个机关单位对待咱们这些知青是有要求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几十万人,自然要挑挑拣拣,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把咱们扔给街道,弄出一个集体合作社来。”

“还能这样?”

周卫东挠挠头,见陈放还是在悠闲的看报纸,忍不住道:“可是,咱们也不总这样下去,自己也得想想办法?”

陈放笑道:“我每天都在看报纸,不就是在想办法吗?”

周卫东疑惑道:“报纸上能有什么办法?”

“你还别说,报纸上还真有办法!”

陈放翻开报纸的版面,指着其中一篇文章说:“你看看,咱们和老美建交了,现在有老外来京城了。”

周卫东不解其意:“建交又能怎么样?”

陈放科普道:“建交就意味着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周卫东奇怪地问:“那对咱们找工作有什么用?”

陈放也不再对牛弹琴,直接道:“你以后想要过得好,就要读书看报,时刻了解国家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哦。”

周卫东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随手拿起一张旧报纸读起来。

很快,他就被其中内容吸引,全神贯注起来。

陈放见状,瞄了一眼报纸,是去年发行的《文汇报》,上面刊登的是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这篇小说写的可太好了,还有没有这种类型的?”周卫东看着看着,眼角竟然有些湿润。

这共情能力也太强了吧!

“当然有。”

陈放指了指旁边堆叠的旧书报纸:“你找一下,看看那里有没有《人民文学》第十一期,上面有一篇《班主任》,就是同类型的小说。”

“我看看。”

周卫东翻找一会儿,没有发现陈放说的杂志,只好随意拿起一本翻看起来。

陈放看到他无论读什么,都一副如饥似渴的模样,猛地一拍脑袋。

“对呀,自己可以写小说啊!”

陈放起身到陈雪的房间里找出本和笔,直接趴在床上写起来。

当下流行的是“伤痕”文学,只不过,最出名的几篇小说已经发表。

还有一些未发表的,作者正在构思中,初稿已经写出来了。

陈放思来想去,决定写《灵与肉》。

这篇小说的作者张贤亮要在明年的三月,采访一对华侨夫妇后,才有灵感迸发,写出来发表。

可当他准备下笔的时候,发现自己只记得一个大概,实在没法写出原版的内容。

想了半天,陈放拿定主意,把电影《牧马人》的故事情节照搬过来,电影就是根据《灵与肉》小说改编的。

傍晚的时候,见到陈雪放学回来,周卫东才依依不舍的放下杂志,起身回家吃饭。

陈雪看到陈放趴在床上,拿着笔写东西,好奇的凑过来:“哥,你写什么呢?”

陈放解释道:“写小说。”

“我看看,我看看。”

陈雪眼睛一亮,然后直接把本子抢过来,跑进自己的屋里。

她把门反锁,生怕陈放过来抢,然后坐在书桌前翻看起来。

陈放的字迹工工整整,改编后的小说和电影剧情一样,只不过比原版小说多出许多字数。

这种故事情节,对喜欢读一些乱七八糟书籍,正处于青春期的陈雪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看到女主角李秀芝和许灵均的爱情,她怔怔的有些出神,再往后翻,故事戛然而止。

陈雪感觉心中有只小猫在使劲挠似的,特想知道后续的剧情发展。

她顾不得许多,直接跑到客厅里,一脸谄媚的对陈放道:“哥,这个小说真是你写的?”

“不然呢?”

“那你给我讲讲后续的故事呗!”

陈雪见到陈放不为所动,双手环抱着他的手臂,撒娇道:“哥,好哥哥,你就给我讲讲嘛!”

陈放对漂亮妹妹的撒娇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又讲了一小段。

陈雪认真的听着,目中异彩连连,哥哥从北大荒回来后,仿佛换了一个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