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80年的稿酬标准,未来的规划(求鲜花评价)

换源:

  傍晚时分,阳光从地面上缓缓褪去,安静了一天的大杂院终于热闹起来。

女人们排着长队去唯一的厨房里做菜,小孩们在院里肆意玩耍嬉戏,下班的男人们则聚在一起胡吹海侃。

张桂芬下班回来,一进屋就冲陈放说道:“你爸让你去一趟胡同口,说是工作的事情有眉目了。”

陈放不慌不忙的走出胡同,左右瞧瞧,发现不远处的陈建章冲着他招手。

在他身边还站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男人的个头不算太高,眼睛小而明亮,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陈放,他是你李叔。”

陈建章见到陈放走过来,立刻开始介绍,然后对着男人说:“老李,这是我那个从北大荒回来的孩子,陈放。”

陈放的眼里有些疑惑,他不清楚这位“李叔”的身份,但看起来却是不同寻常,老老实实的说:“李叔好!”

被叫做李叔的男人,上下打量了一下陈放,点点头:“嗯,小伙子不错,以后你就跟着我学一段时间摄影,到时候,工作的事情就好说了。”

陈放站在原地不明所以,他只感觉这位“李叔”在哪里见过,但就是记不起来。

李叔乐呵呵的问道:“你了解电影方面的事情吗?”

陈放道:“我小时候看过一些电影,偶尔也会翻看一下我爸的教材和电影杂志,稍微了解一点。”

陈放把话说的含糊其辞,他怕万一展现出不符合时代的才华,引来别人的怀疑。

李叔继续问道:“对摄影呢?”

陈放思量一下:“我在书里看过一些介绍,只知道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

“那可太好了,现在有些摄影师,连理论知识都搞不懂。”

李叔很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继续道:“你明天早上来北影厂的门口等我。”

说完,李叔又和陈建章闲聊了几句,走向不远处的太平胡同,那里面住着100多户北影厂及电影界其他单位的职工。

等他离开后,陈放才好奇的问道:“爸,这个李叔是谁啊?”

“你李叔叫李晨声,是北影厂的摄影师,担任过多部电影的独立摄影。”

陈建章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以后跟着他学习,要认真努力,等你学的差不多,积攒一些经验,到时候可以报考一下北影厂的摄影师。”

陈放瞬间明悟,原来是他啊!

李晨声一生中担任过多部电影的摄影师,但陈放之所以能记住他的名字,是因为他的妻子叫王好为。

王好为是北影厂的导演,在80、90年代拍摄过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代表作《海霞》、《瞧着一家子》...

同时他也清楚一件事,原来这段时间里,自己的老爹一直都在为自己考虑未来的道路。

如果只是找个临时的工作,以他北影教授的身份,想来并不算太难,而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思量再三,才让自己去学摄影的。

这年头普通人要成为北影厂的摄影师,需要的条件很苛刻,学历要高中以上,熟悉摄影机的操作,有一定的经验。

前三条就已经让无数人望而却步,普通人别说是摄影经验,就是摸一下摄影机,都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而最重要的还要有人脉,别以为80、90年代就不拼背景。

就拿老谋子来说,他考北影摄影系的时候,年龄已经超了,是他北电前妻的姐夫说情,才顺利进入的。

就这种背景,毕业后还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制片厂,拍第一部电影还要立军令状。

而他的同学田壮壮,父亲是北影厂初代厂长,大学实习就拍摄了首部短片,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到北影厂到导演。

所以说,人生最大的分水岭,其实是羊水。

父子二人回到家,张桂芬已经把饭菜都做好端进屋里,今天的饭桌上并不算丰盛。

79年的粮食和副食品还没有敞开供应,而且陈母也习惯了节俭的生活,饶是陈父的工资高,依然不舍的顿顿有肉。

陈雪一边把饭扒进嘴里,一边小声的冲着陈放说:“哥,吃完饭,你再给我讲讲小说的后续故事呗!”

陈放道:“再说吧!”

陈建章恰好听见俩人的小声嘀咕,好奇道:“你们说什么呢?”

陈雪替陈放炫耀起来:“爸,我哥写了一部小说,特别好看。”

“什么小说?”

“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爱情?”

陈建章闻言,瞬间就没有兴致,还以为陈放写的是什么好故事,没想到是这方面的。

张桂芬将目光放在陈放的身上,孩子年龄也不小了,是该给他找个对象了,介绍谁好呢?

陈放不知其他人的所思所想,问道:“爸,现在稿费是怎么算的?”

陈建章反问道:“你想投稿?”

陈放笑道:“我就是问问。”

陈建章思索一下,回道:“根据国家出台的规定,著作稿是没千字2—7块钱,翻译稿是1—5块钱。”

陈放继续问道:“那剧本稿酬呢?”

“剧本要高一些,长故事片2000—6000块,短故事片是1000—3000块。”

陈建章又补充一句:“其中影响稿酬的因素就是名气的大小。”

陈放听完后,才对当下的稿酬有一定的了解。

他并不是想要单纯的靠写小说赚钱,这样来钱的方式有点太慢,而且还不符合自己的规划。

他要做的是先把《牧马人》发表,提前一步提升自己知名度,等小说发表后,肯定会引来许多电影人的关注。

到时候直接把《牧马人》搬上大银幕,名气和钱可都有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