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改革受阻,内部反对

换源:

  夜色沉沉,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慕容渊站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封江南送来的奏报,眉头微蹙。诸葛策立于一旁,神色凝重。

“王爷,江南新政虽初见成效,但阻力远比预料中大。”诸葛策低声道,“守旧势力并未真正退让,他们在暗中串联,意图反扑。”

“我知道。”慕容渊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冷意,“他们不会甘心的。任何一次变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根基。只是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就动手。”

尉迟烈在一旁咬牙道:“要不干脆派兵镇压,看他们还敢不敢闹事!”

“不可。”赫连嫣摇头,“此举只会激化矛盾,反倒让百姓对新政产生误解。我们不能因一时之怒,坏了长远布局。”

上官灵轻叹一声:“现在最麻烦的是,这些守旧大臣不仅在朝堂上反对,还在民间煽动情绪,散布谣言。不少百姓开始怀疑新政是否真的对我们有利。”

“是啊。”诸葛策补充道,“这些人利用百姓对未知的恐惧,制造恐慌。若不及时应对,恐怕会演变成更大的骚乱。”

慕容渊沉默片刻,忽然抬眼看向众人:“明日早朝,他们会正式发难。”

果然,翌日清晨,天还未亮,金銮殿外已是一片喧嚣。百官列队而入,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刚站定,一位年迈老臣便出列,手持奏折,语气激动地说道:“陛下,新政推行不过月余,已有数起民变,地方官员频频告急。此等改革,实为祸国之举!请陛下三思,速令废除新政!”

话音未落,另一位大臣紧接着附和:“正是!祖制传承百年,自有其道理。如今贸然更改,岂非动摇国本?”

“臣附议!”

“臣亦以为不可行!”

群臣之中,十几名老臣接连出列,齐声反对,声势浩大,几乎将整个朝堂的风向都带偏了。

尉迟烈气得脸色发青,正欲上前争辩,却被诸葛策轻轻按住肩膀。他转头一看,只见诸葛策摇了摇头,示意稍安勿躁。

慕容渊静静看着这一切,神色不变。待众臣声音渐歇,他才缓缓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诸位大人所言,皆出于忠心。然尔等可知,旧制为何腐朽至此?”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朝自开国至今,已逾两百年。然近年来,赋税繁重,民生凋敝,边患频仍,军备空虚。诸位大人可曾问过,为何百姓流离失所?为何将士无粮无械?为何邻国屡犯边境,朝廷却无力反击?”

一席话掷地有声,朝堂之上顿时陷入短暂的沉默。

“诸位口中的‘祖制’,早已无法适应今日之局势。”慕容渊目光如炬,“若一味守旧,不愿革新,那么我大燕终将步前朝后尘,亡于内忧外患!”

他语调虽平缓,却字字如锤,敲打在众人心头。

那几位带头的老臣脸色微变,但仍有一人强撑着反驳道:“王爷此言太过危言耸听!我朝虽有弊病,但也非一日之寒。如此仓促改革,恐生乱象!”

“仓促?”慕容渊冷笑一声,“我已留足时间观察、试行,且已在江南初见成效。若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诸位又何惧一试?”

他环视四周,语气转缓:“诸位担心新政扰民,我可以理解。但我更希望你们能明白,真正的扰民,是让百姓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保家卫国,是让国家一步步走向衰亡!”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部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立官员纷纷低头思索,神色复杂。

“王爷所言极是。”一名年轻官员突然出列,拱手道,“下官曾在江南任职,亲眼见证新政实施后的变化。商路畅通,市集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若非有人刻意煽动,怎会有民变之说?”

又有几人相继表态支持,局面逐渐扭转。

那几位老臣面色铁青,却也不再言语,只得愤愤退回队列。

散朝之后,慕容渊召来诸葛策等人。

“看来他们并未死心。”赫连嫣低声说道,“刚才那位王大人,回去时眼神阴沉得很。”

“是啊。”诸葛策点头,“他们表面被驳斥,内心却未必服气。恐怕接下来会有更大动作。”

“那就让他们放手去做吧。”慕容渊淡淡一笑,“越激烈反抗,越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数日后,京城街头巷尾开始流传一些奇怪的说法。有人说新政会导致土地兼并,有人说新学堂会教坏孩童,还有人传新政会削减俸禄,让官员失去权势。

更有甚者,在城门墙上写下“新政误国”的大字,引起不小轰动。

“王爷,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上官灵焦急道,“再这样下去,百姓会被误导,新政的声誉也会受损。”

“我已安排人手进行澄清。”赫连嫣道,“但光靠宣传还不够,必须从根源入手。”

慕容渊点头:“不错。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言论,而是引导舆论。让百姓看清真相。”

他随即下令,命各地设立宣讲团,由朝廷派出专门人员,前往各州郡讲解新政内容,并邀请乡绅、士族代表参与讨论,现场答疑解惑。

同时,派遣密探深入民间,查证谣言来源,揪出幕后黑手。

不久后,一份密报呈到慕容渊案前——原来那些煽动民众的谣言,竟是出自几名与守旧大臣关系密切的文人之手。

“果然是他们。”诸葛策冷笑,“妄图以民间动荡逼迫朝廷妥协。”

“那就给他们一个教训。”慕容渊眼中闪过一抹冷意,“将这些人抓起来,公开审理,让百姓知道是谁在背后操纵舆论。”

当夜,城南一处宅院灯火通明。几名书生被押入府衙,供词一一录下。次日清晨,街头张贴告示,详细列出他们的罪状,并解释新政的真实内容。

百姓议论纷纷,渐渐有人意识到自己被人利用了。

与此同时,慕容渊也开始调整策略。他不再急于全面推广新政,而是选择几个关键州郡逐步推进,确保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然而,守旧势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开始私下串联,试图拉拢更多官员加入反对阵营。

“王爷,”诸葛策在议事厅中低声禀报,“据密探回报,几位原本中立的大臣已被他们说服,准备在下次朝会上联合发难。”

“哼。”尉迟烈冷笑,“这群老东西,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不必着急。”慕容渊神色淡然,“让他们继续表演。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再一举击溃。”

他抬头望向窗外,天色渐暗,风雪又起。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