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回来了,却被骂了

换源:

  大家好,我叫余向,我给我名字的解释是,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犹未悔。一个普通的程序员,长相普通,家境普通,普通的在人群中都分不出你和我,但是今天我还是想讲讲我的故事,以博大家一哂。

4月9日,天气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的日子,但对于我来说,却不一样。

还记得七年前的这一天,我毕业离校。

毕业找工作时,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深圳和杭州,最后我选择了杭州,主要是因为杭州离家近。

从哈尔滨出发,乘坐飞机南来杭州,当时的心情颇不宁静。

兴奋的是,这是我人生之中第一次乘坐飞机,看着窗外的白云蓝天,仿佛是在梦中。而其他复杂的心情是,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学校,不知道是舍还是不舍,也许是解放了,再也不用纠结于一个人的喜欢与不喜欢,不用纠结不见面时的想念,见面时又不知做些什么的尴尬。我是多么的希望,那个自己真心喜欢的那个女孩子能够送自己一程,毕竟也许不会再见,毕业一别,各自天涯,但是终究没有。

对过去只能无奈地说声再见了,我的大学,我的青春岁月,未来在向我招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依稀还记得当时的哈尔滨比较冷,虽然已经四月了,但是天空依旧飘着雪花,路上还有积雪,风刮着脸还有点生疼,我是穿着羽绒服上的飞机。当我从杭州萧山机场出来时,迎面吹来是一阵温暖的风,这里的人穿着单薄的春衣,再看看我身上裹着的羽绒服,我笑了,仿佛两个世界。

随后入职,进入职场,从一个学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社会人,然而我真正洗去身上的学生之气却是花了许久许久的时间。记得我刚入职的时候,线上问题值班,排查一个引发用户网络不通的问题,最后发现是因为我们组同学发布了一个版本导致,售后同学问我故障原因时,我直接告诉他了,后来我被TL批评了,他把售后截取的与我的对话截图发给了我,严厉的说道:“因为你的一句话,我们组全年可能绩效差。”当时的我还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后来我才真正理解。

而这次,我却是要离开杭州,在这里呆了七年的杭州,本科加硕士也才七年的时间吧,这里是除了家乡,待的第二长的城市了。

我坐上了回去的高铁,和往日回去不一样,往日回去,只是放个假,过几天又会回来,不曾感觉离开。这一次回去,可能要待许久,这个许久是多长呢?谁也说不准。

高铁像脱了缰绳的野马,向西一路狂奔,以前总感觉它很慢,回一趟家很远,而这次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窗外的山和树、村庄与田野飞快的向后跑去。我坐在窗边,若有所思的看着窗外的风景。好久好久,都没有停下来,好好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我旁边坐了一个少年,二十来岁,和我一起上的车。一路上,他意气风发,和我絮絮叨叨着他的经历,他似乎并不见外和陌生。本该在大学教室上课的他,逃课了,他想去庐山看看。正所谓“庐山烟雨浙江潮”,看过了浙江的大潮,却还没有见识庐山的烟雨,心里总是感觉缺了什么,有些不快,有些期待。

我则很感慨,人生似乎就是这样,当你拥有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的时候,你却不知道珍惜,当你错失时,你又懊恼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珍惜。我就是这样的典型,读书的时候,曾经有段时间,沉迷于游戏,忘却了高中的努力奋斗,忘却了那时的梦想,忘却了好好学习,等觉醒的时候,猛然发现时间从指缝间飞走了,想伸手去抓住她时,她却头也不回。到现在,我都很后悔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享受那美好的光阴,突然有一种老了的感觉。

速度真的很快,古代形容快,叫朝发夕至,日行千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不过,如果当年李白感受过高铁的速度,也许这首诗就要改一改了。还没有半天的功夫,就已经到站了。

我提着行李箱,走出高铁的门,站到站台上,环顾着周围,抬头间看到站台上那熟悉的三个字——庐山站,听着旁边的人群之中发出的乡音,我就知道我回来了。凉风习习,细雨淅淅,烟雾朦胧,似乎是对我的欢迎,是不是老天也对我的回来表示肯定。我闭上眼睛,深呼吸着这湿润的空气,心旷神怡,还是那么熟悉的味道。

“数离庐山站,几度去故乡。天公应有意,临时不泪裳。千里由他起,一行去四方。少年应有梦,青春好时光。”我想起了之前离开的时候写的诗,笑了,这才没多久我又回来了。

我回来了。

陶渊明说:“田园将芜胡不归。”我回来了,我要去照顾这有可能废弃的“田园”了,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称职的农夫。

当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的时候,之前隔壁座的那个少年拍了拍我,笑着和我告别,说道:“有缘再见!”

我挥挥手回应道:“有缘再见!”

至于我为什么要回来,也许还要从一通电话说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午后,当时的我戴着耳机,正沉浸在编码的快乐中,完全没有感知到手机的震动。坐在我旁边的师弟提醒我,我才知道有人给我打电话了。

一个陌生的号码,但是显示的归属地却是家乡。一般陌生的电话我都会拒接,但是来自家乡的电话,我总是会接起来确认一下是不是认识的人,又或者有来自家乡的消息。也许就像诗人崔颢描述的那个横塘姑娘一样,“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当我拿起了手机,刚接通电话,对面的人就着急着说道:“老余,我需要你的帮助,快点回来帮帮我吧。”

我紧张道:“你先别着急,你是哪位?”

他说道:“我是刘晓啊!你的老同学,刘晓啊!”

一个胖胖的可爱的模糊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刘晓,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是同学。只是后来走散了,许久没有联系了。

我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在几年前回到了我们的初中——红心中学去当老师了,后来老校长退休之后,他接替了校长之位。现在的红心中学已经没什么老师了,很多老师为了生活、为了薪水或者为了更好的发展,去了县城私立中学或者更好的学校去了,又或者转行去做其他能够赚钱的事情去了。留下的老师已经没有几个了,还有些老师在摇摆和寻求机会。学校再这么发展下去,怕是要不行了。他说他是无所谓,可是学生们呢,怎么办呢?如果没有老师,学校就要撤校,学生只能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没有办法,只能给各个考出去的老同学打电话发消息,看看有没有能回来帮帮忙的,大家一起把学校给建设起来,让学生们能够好好的把书读下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说我回来将是切扶大厦之将倾,挽学校于即倒。

学校现在怎么都这样了呢?还记得几年前,我过年回家的时候,就听妈妈曾经给我说过我小学已经倒闭的事情,当时我很惊讶,没想到,这才过多久,中学也办不下去了么?

他央求我回去,说道:“你回来吧,我把校长的位置让给你都行。”

我说:“你先别着急,都有哪些同学回去了?”

刘晓说:“现在还没有,大多数的同学都在外面安家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还愿不愿意回来,见过了外面的大世界,或许小乡村已经不是他们的归宿了。”

我说:“那你怎么就肯定我可以回去呢?”

刘晓深情的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我了解你,你和我是一样的人。”

我好奇地问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晓再次深情的说:“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相信在家乡需要你的时候,你肯定会尽自己所能去支持的。”

我沉默了许久,说道:“别煽情了。让我想一下吧。”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我应该会在杭州长期定居吧,然后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杭漂一代。毕竟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把户口迁出了,似乎也没有打算再回去。鸟出笼中,应该翱翔于天地之间。而且杭州和家乡的气候很相似,在杭州住着也挺舒服的,并没有像当年在哈尔滨读书时候那样的不适应,当年在哈尔滨的时候,一到冬天鼻子就塞塞的,校医院早已成了老朋友,自己也俨然已经成为老医生,都能给自己开个感冒药了。不过哈尔滨的夏天却是非常的舒服。盛夏的白天虽然也热,但是晚上在寝室,即便没有安装电扇和空调,也能够愉快的睡觉,不像南方的闷热。

虽然很多时候,我也会怀念小的时候,很是想念长大地方,看着怀旧的视频,也常常感慨,但终究只是怀念,真的要回去,还是不会回去的。因为那里终究有些落后,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没有先进的医疗,也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再者当年这么努力读书,这么努力考上大学,不就是为了走出山村,走向大城市么。毕业之后,这么拼命的努力工作,不也是希望能够靠自己留在大城市,过上好的生活,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不要让下一代再受我们一样的苦,让我们拼了一辈子的东西,下一辈一出生就拥有。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这么卷学区,这么卷教育的原因吧。

人往高处走,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为下一代谋福。这难道不就是生命的意义么?

不过这很可能会被嘲笑。

生命的意义怎么能这么物质呢,这么毫无理想主义呢?怎么能只想着留在城市,为下一代而活呢?人生也要为自己而活,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情怀。人生应该这样度过才对:“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这一生,我在做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过出了自己满意的生活,过出了情怀和理想的一生。大多数的人,应该还是在为柴米油盐在忙碌着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边抱怨着工作累,不满意,想出去看看,但是又出不去,只能努力的工作。

还记得毕业的时候,学校宣传栏上写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可惜,我终究没有选择去那些偏远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大城市——杭州,一个繁华而热闹的城市。

“我有一个同学说他老家学校老师不够了,学校希望他能够回去教书。他很犹豫,想听听我的想法?我该怎么给他建议好呢?”我发出微信消息之后,看着李莱的头像,陷入了沉思,她会支持我吗?

“他喜欢教书吗?”李莱回复道。

“他不知道,也许喜欢吧,当年读书的时候,做家教时挺开心的。”

“是做家教本身开心,还是有收入开心呢?”

“也许都有吧。”

“虽然我很想建议他回去,但是如果是我做选择,我估计不会回去吧。”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改变的。”

“不去试试又怎么能知道不行呢?”

“你说的这个同学是你自己吧?我觉得你应该认清现实点,不要总是那样理想主义,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改变的。如果你要回去,我可不会和你一起回去的。”

沉默许久之后,我问道:“为什么?”

“我想留在城市,不想再回到贫穷落后的地方,我已经受够了贫穷了。”

和李莱聊完之后,我很痛苦,也很纠结。

每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去抛一下硬币,看看上天希望我做一下什么样的选择。

我愣神的看着手中的硬币。正面选择回去,反面选择不回。

而现在却恰恰显示的是反面,菊花显得是那么坚强、灿烂、美丽,是那样的耀眼。

我愣神的看着它。算了,再抛一次吧。

当硬币结束她在桌上的舞蹈的时候,还是那朵美丽的菊花朝上。

难道老天,也不希望我回去吗?

算了,再做最后一次尝试吧。

硬币被我用大拇指弹向空中,然后迅速的被我双手合住,我缓缓的移开手掌,结果......竟然还是那朵鲜艳菊花。

也许不用再纠结了吧,命运如此。

我给刘晓拨去了电话,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对面刘晓开心的问道:“老余,什么时候回来啊?”

“老刘,我......”我沉默了许久,我实在不知道如何说出口,我不能回去。我害怕拒绝别人,我害怕别人遭到拒绝后的失望。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常被人说成老好人的原因吧。

刘晓也许感受到了我的为难,忧伤的说道:“老余,没事,我能理解。我......能理解。”

理解之外,我听到了心碎而失落的声音。

他试图想找一些话安慰我,不用太内疚,最后,两人无话,而挂断了电话。

这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醒时分,枕巾湿了一片,我的眼角还含有未干的泪。那似乎是一个真实发生又不曾发生的故事。

“余向,你起来,带领同学们把《生命,生命》这篇文章读一下吧。”何老师点我名字说道。

于是,我站起来,端起课本,读到:“......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何老师友善的微笑着说:“读的很好,坐下吧。”并点头示意我坐下。

我坐下后,瞥向窗外,透过窗户,看见了教室前的梧桐树,透过梧桐树叶,我看见了深远的蓝天。似乎那里才是我的梦想所在。我变成了一只小鸟儿,飞呀飞,飞呀飞,飞出了校园,飞向了天空。回首望去,学校教学楼前的五棵梧桐是那么粗壮,映衬着学校。整个学校矗立在丘陵平地之上,被一片又一片的农地给包围,仿佛荒原上的白杨树,是那么的独立而明显。再远处是一片山与一片湖,据说这山连接着庐山,这湖连着长江,渐渐地学校化为一个点,我飞呀飞,飞了很远很远,看到了滚滚长江,也见到了滔滔黄河。

当我还沉浸在欣赏河山之中时,茫茫然有人喊我的名字,原来是同桌在喊我,我在课堂上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许久许久的梦。我分不清楚是梦还是现实。

也许我该回去了,那里有我热爱的土地,那里曾是给予我养分的地方。没有她,也就没有我。

终于,我选择了回来。

和少年分别之后,我并没有着急走。我站在车站出口处,感受着那风,那雨,那熟悉的乡音,以及那远处的烟雨朦胧的庐山,也许庐山的瀑布正在倾流而下。

我的决定应该是对的吧。

出站后,我就径直回家了。

刚一进院子,我就习惯的大声喊道:“妈,我回来了。”仿佛像是读书的时候,从学校回到家中,又仿佛是前几个月时的回来的样子。

院子中的鸡被我的喊声吓到了,跳到了围墙上面,来回踱步,咯咯咯的看着我,仿佛不认识了我一样。

贺知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小鸡相见围墙跳,咯咯客从何处来?”

没想到,我才离开了几个月就不认识了。不过很快,就熟悉了我,稳定了惊吓的情绪,又跳了回来,自顾自的找食吃。

妈妈在听到叫声之后,从灶房那边跑了出来,围裙上还沾着灶灰。

看见我之后,她喜出望外,开心的说道:“向儿,你怎么回来了?”

我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说道:“回来看看您和爸爸。”

妈妈笑的合不拢嘴,说道:“你这孩子,多大了,还和小时候一样,这么不稳重。”说完,继而担心起来,“这次又不过年,又不过节,突然回来,不会有什么事吧?在杭州那边遇到什么困难了?”

我笑着说:“没,能有什么困难。我都这么大了,又读了这么多书了,还能有什么困难我解决不了么。”在妈妈面前,我总是显得这样的自信,只是期望她好好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为我过多的担心。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儿要学会宽忧。

妈点头笑着说:“这倒也是。这次回来准备待几天?”

我说:“这次回来先看看,如果合适,以后就常待了。”

妈惊讶道:“常待?不回去了?杭州真的出事了么?”

我说:“没。”于是,我将刘晓希望我回初中教书的事情完完整整的告诉了她。

我说:“您是不是要失望了?您儿子挣不了大钱了,要没出息了。”

她说:“回来也挺好的。正好没事也能回来陪陪我。自从你上高中之后,在家里就待的少了。”说着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不过,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总是要出去的,待在身边能有什么出息,我是这么安慰自己。”说完之后,就哈哈大笑了,这笑声中有些许的自豪。

我又抱了抱她,说道:“这次就让我多陪陪您。”

看着妈妈脸上的皱纹和鬓边的白发,岁月留下了太多的操劳和痕迹,吃了太多的苦,我以前竟然都没太注意到妈妈也在渐渐的老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紧绷了一下,一下子没有控制住自己眼角的泪水,我抬起头,看向天空,说道:“妈,你看,天好蓝,真的很蓝。”

太阳出来了,雨后的晴空,是那样的干净。

平复心情之后,我才说道:“妈,您在做饭么?正好,我给您烧个火。”说着就跟着妈妈进入了灶房。

“不用你烧火,灶前脏,都是灰,别搞脏衣服了。”

“不脏,脏了洗洗就好了。”说着我坐到了灶膛前,熟练的用火钳夹起了一根木柴塞进了灶膛,再也不会引起满屋子的烟,呛着人泪流满面。

以前大学寒暑假的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灶膛前,烧着火,和妈妈闲聊学校的事情,讲述着和一个女生的故事,妈妈总是关切的问,她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带回来给我看看啊,我总是说好啊。仿佛又回到了以前,不过最终她也没有见过这个女生,也不再问这个女生。工作以后,忙碌的都没有好好陪伴家人,真是一种遗憾。

傍晚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父亲说了我要回来的打算,我被父亲骂了,他说道回来能有什么出息,没看见村里待的你的那些同学么,要不就是穷,要不就是到现在对象都还没有一个,你也想和他们一样吗?

父亲自顾自的在那里不停的吸着烟,烟雾缥缈,试图把自己的情绪藏在烟雾之后,我只能够看到烟头上的那点点火星。

他说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把你培养长大,送你上大学,就是希望你有出息,能够走出去,去城市,过好的生活,结果兜兜转转,又回来了,这算什么呢。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又吸了一口烟,看向了远方,没有继续再说些什么。

这些年来,我一直是父亲的荣耀,每当村里人谈及我时,他都是满脸的自豪。

看着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些年的辛苦,让他头顶的头发逐渐稀少,而露出了中间那块贫瘠的土地,我有些不忍。

在他稍稍平静之后,我和父亲倾心长聊了许久许久。我已经很久没有和他静下心来长聊了,主要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善于和家人沟通的人,从小就是这样。后来多年,他外出务工,见面就更少了。两个男人之间,有着些许的隔核和代沟,这也许是一个做父亲的失败。最后,我和他说明了学校的情况,最终也得到了父亲的理解,他也放下了心中的执着。每个人都有自己宿命,孩子长大了,就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命吧,未来的路,终将由他自己去走。

在得到家人理解之后,我终于可以放心的回来了,我可以去学校教书了。

但是还有一个人,我却放不下,那就是李莱,我该怎么办呢?我的决定是对的吗?我不知道。

在家休息一晚之后,我就准备去学校了。

从家通往学校的这条路,二十来年了,似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土路,石子路,水泥路,夹杂着青石板路。路旁的树已然长成大树,还记得以前放学的时候,也不着急回家,就和余六吊在一棵树上玩,把树当做秋千架,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我一路慢慢的走着,也一路慢慢的回忆着。这一路,陪我走过的有很多的玩伴,后来我们各自走了自己的路。一路走着走着,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十二三岁时候,上学时的自己。那个身体不怎么结实的少年,却意气风发眼神坚定、眼里含光的少年。

上学读书的时候,这一路走的很快,因为不快点就要迟到了,所以基本上就是,顶着吃饱的肚子在跑,那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吃饱饭了,不能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胃下垂。那么年轻,谁又会关心这个呢?

我看着路上背着书包跑去上学的学生们,像是看见了当年一路奔跑的自己。

这些年我害怕停下,所以一直在努力的跑,我不跑又怎么能行呢?不跑怎么能取得好的成绩,不跑怎么能够考上大学,不跑又怎么能去大城市,不跑又怎么能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呢?不跑又怎么能够留在大城市呢?不跑又怎么能过上好的生活呢?有些人一出生就什么都有了,而有些人一出生注定就要奔跑。生而平等,生而不平等。

写着红心中学校牌的门,出现在眼前,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历经风雨之后,倒是显得破旧和沧桑了一些,她可是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故事,看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

校牌下面站了一个高个子的男人,是刘晓,虽然很多年没见,却依然一眼就认出了他。他挺着个大肚子,中年发福了。学生和他打着招呼,他笑着回应。他一看见我,他就笑开了,然后小步快跑的迎上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这个人除了家人,是不太习惯和其他人这么亲近的,尤其是男生,我本能的抗拒着,但终究回应了一个大大的结识的拥抱。谁又能拒绝善意呢?

刘晓,我们从小学就认识,只是后来各自上大学,然后就走散了。小时候,我们俩成绩都很好,很招老师喜欢,除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我们也一起干过不少“蠢事”,比如偷看女生的日记,现在作为老师的他要维护他的形象,自然不能够承认做过这样的事情,让我别诬陷他。

让我没想到的是,南大毕业之后的他,在南京待了几年之后,竟然选择回到我们中学教书了。

刘晓笑着激动的说:“余向,你知道吗?接到你同意回来的电话之后,我兴奋的好几天都没有睡好觉。虽然你开始回绝了我,我难受的不行了,啊,我愁啊,但是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我就知道的。终于你回来了,我太开心了,太开心了。”

看着他开心的样子,完全不像是三十来岁的人了,倒像是个小孩子。

我说道:“稳重点,稳重的,三十来岁的人了,而且你现在还是个校长呢,学生们还在看呢。”

刘晓笑着说:“校长怎么啦,校长也是人呐。我真的好开心,好开心,已经好久没这么开心了。你知道吗?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你看看我这头发都愁白了。”

看着他头发,发际线明显的上移了许多,露出了大额头,鬓边也出现了些许的白发,才三十岁啊,我有点同情他了,“这么辛苦,值得么?”

刘晓笑着说:“值得,我相信你会明白的,你和我是一样的人。”说完他哈哈大笑了。

我说道:“听说你之前在南京混的挺好的。”

刘晓说道:“是挺好的,有吃有喝,还有钱赚。”

我好奇的问道:“那你为什么选择回来了呢?”

刘晓说道:“在南京忙碌了很多年,除了赚了一些钱,总感觉没忙碌出个什么,我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我很怀念我们初中的那些岁月,我总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听说中学在招老师,我就回来了。”

我问道:“那你那个对象呢?”

刘晓说道:“她出国了。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提她做些什么。走,带你去参观参观我们的学校。”说完之后,他的眼角有些许落寞的忧伤,我想这里面藏着些许的故事。而我也不知道后面该如何去面对李莱。

跨进校门之后,迎面而来的是三层教学楼,以及让我时常怀念的那五棵梧桐树,依然记得曾经的自己爬到树上,在一棵树干上写下了一个女生的名字,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学校还是之前的学校,只是换了一波又一波学生,以前的学生,已经逐渐长大成人,那些读书好的同学飞到了很远的地方,而早早放弃读书的人却无法远行。

有人说读书无用,读书真的没用吗?或许只是一个逃避的借口罢了,如果没有读书,我想我也不会走出这个小山村,也许和留下的小学、初中同学一样,有些早早的就成家了,然后走上了父辈一样的老路,学一门手艺,然后去县城寻些生计。而有一些则真的和父亲说的一样,连对象都找不到了,陷入了生活的窘境,靠着父母而活着。

看着熟悉的梧桐,看着熟悉的教学楼,看着年轻的面庞,仿佛自己还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时光不曾流转,那个坐在窗边的少年,看着窗外的梧桐,看着窗外的蓝天,做了一个美好的梦。

我终究还是回来了,那片熟悉的土地,我的家乡,我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