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落地窗将暮色切割成菱形光斑,林远盯着投影仪上跳动的销售曲线,指节无意识叩击着真皮会议桌。过去三个月的销量数据像火箭般窜升,在季度末的节点骤然冲破了所有人的预期。
林总,华东区补货单已经追加到第三批了!市场总监李薇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华南和华北的经销商都在催货,现在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还是供不应求。
空气里浮动着压抑的兴奋,董事会成员们交头接耳的低语声逐渐汇聚成浪潮。林远扫过会议桌旁坐着的叔伯们,二叔林正国的金丝眼镜反着冷光,三叔林成业摩挲着翡翠扳指的动作明显加快。三个月前他们在这间会议室集体逼宫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时的他刚接手濒临破产的林氏集团,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债务和停滞的生产线。
各位,林远按下遥控器,屏幕切换成股价走势图,红色的K线陡峭上扬,昨天收盘时,我们的股价已经回升到三年前的水平。这个成绩,属于每一位支持改革的同仁。他的目光特意在二叔脸上停留了半秒,对方不自然地别开了头。
掌声轰然响起,夹杂着压抑不住的惊叹。财务总监王建军激动得站了起来:照这个趋势,年底就能还清银行贷款,还能有盈余投入新研发!会议室的气氛瞬间沸腾,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有人低声给下属下达指令。
林远看着眼前的景象,记忆突然闪回到半年前那个雨夜。他站在实验室门口,听着里面传来的争吵声。首席科学家陈默把实验报告摔在桌上:石墨烯散热涂层根本达不到量产标准!现在投产就是找死!技术员小张红着眼眶辩解:但生产线已经停了三个月,再拖下去
当时的林氏集团,正被竞争对手的新型散热技术打得节节败退。旧款手机滞销仓库,银行催款电话不断,董事会甚至开始讨论变卖资产。林远推开实验室的门时,满地散落的实验数据像雪花般刺眼。
我们换个思路。他捡起一张泛黄的专利图纸,那是父亲生前未完成的项目,用纳米级陶瓷颗粒复合技术,能不能解决散热问题?陈默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图纸上:理论上可行,但需要至少半年时间调试配方。
我给你们三个月。林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生产线改造由我负责,资金缺口我来解决。走出实验室时,雨水打湿了他的西装,却浇不灭心底燃起的火。那些被二叔他们嘲笑为纸上谈兵的方案,此刻正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此刻的庆功宴上,水晶吊灯将香槟塔照得流光溢彩。林远端着酒杯走向角落里的陈默,这位总是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难得换上了笔挺的西装:林总,我没想到真能成功。
是您的坚持让技术有了落地的可能。林远与他碰杯,记得您说过,科研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而我要做的,就是为您点亮一盏灯。
宴会厅的大屏突然切换成新闻画面,财经频道正在播报:林氏集团推出的新一代旗舰手机,凭借革命性的散热技术和续航能力,上市首月销量突破百万台,成功扭转了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的颓势...画面切到专卖店门口排队的人群,镜头扫过举着手机拍照的年轻面孔。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林远的手机同时震动起来。打开微信,是研发团队的工作群,小张发了段视频:深夜的实验室里,技术员们举着手机又笑又跳,有人甚至哭了出来。
这只是开始。林远对着身边的李薇说,下周召开全球发布会,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智造的力量。他的目光越过觥筹交错的人群,看见二叔正和三叔低声交谈,脸上难得露出欣慰的表情。
深夜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林远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的夜景。手机屏幕亮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你父亲要是还在,一定会为你骄傲。这句话让他眼眶微热,三年前父亲葬礼上二叔那句年轻人不懂经营的嘲讽,此刻早已化作脚下坚实的基石。
敲门声响起,陈默抱着一摞文件走了进来:林总,这是下一代芯片散热方案的初步设计。林远接过图纸,目光落在某个公式上:这个参数可以再优化15%,我记得材料学院的张教授在做相关研究...
晨光穿透云层时,林氏集团的大楼已经开始运转。生产线的轰鸣声里,新一批手机正在组装;研发中心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新的实验数据;国际部的会议室里,跨国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
林远站在顶楼的玻璃幕墙前,看着远处正在建设的新产业园。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塔吊林立,蓝图上的智能工厂正在拔地而起。手机突然震动,证券APP推送了最新消息:林氏集团市值突破千亿大关。
他打开家族群,三叔发了条语音:小远,周末回家吃饭,你二婶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这条消息后面,跟着一连串点赞和鼓掌的表情。林远笑了笑,回复了个好字。窗外,朝阳正从城市天际线升起,为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镀上一层金色。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中,他不仅拯救了家族企业,更证明了创新的力量。那些曾经的质疑、反对与嘲讽,都化作了推动企业前进的燃料。而林氏集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