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滨海港,集装箱龙门吊的钢铁巨臂在晚霞里勾勒出冷峻的轮廓。林远站在集团总部顶层的落地窗前,望着港口方向若有所思。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掠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将他的思绪带回了二十年前——父亲带着他第一次来码头,指着那些堆叠如山的货柜说:这些箱子装的不只是货物,更是一个家族的命。
手机震动打破了寂静。助理陈雪发来的邮件附件里,是德国卡尔曼集团的合作意向书。这家欧洲老牌制造业巨头,竟然对林氏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产生了浓厚兴趣。林远的手指在联合开发全球港口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条款上停留许久,窗外的霓虹灯光在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三天前的那场行业峰会还历历在目。当林氏集团展示的无人堆场演示视频结束时,台下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和窃窃私语中,他分明捕捉到了前排金发碧眼的外籍高管眼中闪烁的光芒。散场时,卡尔曼集团亚太区总裁汉斯主动递来名片,用带着德语口音的英语说:林先生,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定义港口物流的未来。
董事长,法务部已经完成了初步评估。陈雪抱着文件走进办公室,卡尔曼提出的技术共享条款虽然诱人,但其中关于核心算法归属权的表述......她话音未落,林远已经站起身来。
安排明天的董事会,我要亲自解释合作方案。林远的目光投向墙上的世界地图,新加坡、鹿特丹、洛杉矶的港口标识在灯光下微微发亮,告诉汉斯先生,我愿意下周飞柏林面谈。
次日的董事会开得异常激烈。二叔林正国的银质钢笔在会议桌上敲出急促的节奏:远儿,你父亲当年白手起家,就是不想受制于人。现在要把咱们吃饭的家伙事儿和外国人共享?
二叔,智能仓储系统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8亿,林远调出财务数据投影,市场占有率却始终卡在35%。欧洲市场对本土企业的保护壁垒,单凭我们自己根本无法突破。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董事,卡尔曼拥有遍布全球的港口网络,他们的渠道和技术积累,正是我们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
会议室陷入沉默。三叔林正德摩挲着翡翠扳指,突然开口:听说卡尔曼在南美有个烂尾项目?
林远心里一震。三叔看似闲散,实则对行业动态了如指掌。没错,巴西里约热内卢港的智能化改造工程,因为当地工会罢工和技术适配问题停滞了两年。他调出卫星地图,里约港的实景影像中,锈迹斑斑的起重机和杂乱的集装箱堆场格外刺眼,如果我们能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不仅能盘活这个项目,还能借此在拉美市场站稳脚跟。
董事会最终以6:3的投票通过了合作意向。散会后,林远独自来到父亲的办公室。红木书桌上,那艘黄铜材质的帆船模型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这是父亲创业初期淘来的老物件,承载着两代人的港口梦。
柏林的春天带着些许寒意。林远走出勃兰登堡机场时,迎接他的不仅有汉斯的热情握手,还有随行的法务团队和技术专家。在卡尔曼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双方就合作细节展开了长达三天的谈判。当谈到数据安全条款时,德国工程师海因茨突然用流利的中文说:林先生,我们需要确保算法在欧盟境内的合规性。
林远早有准备,示意助理播放视频。画面中,林氏集团的数据中心里,银色的服务器阵列整齐排列,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在走廊巡逻。我们在卢森堡新建了符合GDPR标准的数据中心,林远指着屏幕,所有欧洲业务的数据都将存储在那里,接受第三方审计。
谈判间隙,汉斯带林远参观了卡尔曼的实验室。3D打印的港口模型在全息投影中缓缓旋转,自动化导引车(AGV)有条不紊地穿梭其中。这是我们对未来港口的设想,汉斯说,但缺少像你们这样能把概念落地的团队。
就在合作协议即将签署的前一晚,变故陡生。陈雪从国内发来紧急邮件:竞争对手李氏集团向巴西港口管理局提交了更优惠的改造方案,条件是允许当地企业入股。林远握着手机,柏林的夜风从酒店窗口灌进来,掀起窗帘的一角。
凌晨两点,他敲响了汉斯的房门。我需要卡尔曼在巴西项目上的支持。林远开门见山,李氏集团的方案看似诱人,实则暗藏风险。他们使用的老旧设备根本无法适应里约港复杂的潮汐条件。他掏出平板电脑,展示着模拟的港口作业数据,一旦系统崩溃,整个南美航线都会受到影响。
汉斯盯着数据良久,终于开口:我可以说服董事会,但你必须在48小时内拿出完整的替代方案。
接下来的48小时堪称一场硬仗。林远带领团队不眠不休,通过视频会议与国内技术人员反复推演。当晨曦再次照亮柏林天际线时,他们终于完成了包含智能潮汐监测系统的全新方案。在最后的谈判桌上,巴西港口管理局代表盯着林远布满血丝的眼睛,突然笑了:我相信能在48小时内创造奇迹的人。
签约仪式在柏林市政厅举行。当林远和汉斯的手握在一起时,闪光灯此起彼伏。媒体席上,《金融时报》记者问出了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这次合作会给全球港口物流带来哪些变革?
林远接过话筒,望向窗外勃兰登堡门的雄伟轮廓:我们将建立一个跨越国界的智能港口网络,让货物运输更高效、更环保。当然,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协调不同国家的法规标准,如何应对技术垄断的质疑,这些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和诚意去解决。
回程的航班上,林远望着舷窗外的云海,想起父亲常说的话:做生意就像行船,既要顺着风向,也要懂得调整帆的角度。这次国际合作,何尝不是一次新的启航?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里约港的改造规划图正在不断更新,那些跳动的数据流,仿佛是新时代港口的脉搏。
飞机穿越云层,向着东方飞去。林远知道,等待他的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规则与信任的国际博弈。而这,或许正是父亲当年未曾完成的梦想——让中国企业的智慧,真正在世界港口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