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破晓之光

换源:

  春日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在青峦山区新建的希望小学操场上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泥土与花草的芬芳,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在山谷间回荡,仿佛一首充满生机的乐章。林远站在教学楼前,双手插兜,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曾经这里一片荒芜,只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作为教室,如今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明亮的窗户、整齐的桌椅,还有那飘扬的五星红旗,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朗朗读书声取代了往日的寂静。

“林叔叔!”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脸颊红扑扑的,手里举着一幅画,“这是我画的,送给你!”林远蹲下身子,微笑着接过画。画上,一座漂亮的学校前,许多人手拉着手,天空中飘着七彩的云朵,还有几只可爱的小鸟在飞翔,画面下方歪歪扭扭地写着“谢谢”两个字。“画得真好看!”林远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有些湿润。这幅画虽然稚嫩,却饱含着孩子们最纯真的感激之情。

这时,苏瑶从教学楼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脚步轻快。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动人。“林远,验全部通过了,所有设施都符合标准。”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喜悦。林远站起身,接过文件,快速翻阅着,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太好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说道。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林远抬头望去,只见一群村民抬着一面锦旗,浩浩荡荡地朝着学校走来。锦旗上的红布在阳光下格外鲜艳,领头的正是上次带头阻拦施工的那位老者,此刻他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神中满是愧疚与感激。“林总,我们是来感谢你的!要不是你坚持,我们这穷山沟哪能有这么好的学校!”老者紧紧握住林远的手,用力地摇晃着。

锦旗展开,上面写着“情系山区,大爱无疆”八个大字,苍劲有力。林远接过锦旗,感慨万千:“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能帮到大家,再辛苦也值得。”老者拉着林远的手,非要他去家里吃饭,盛情难却之下,林远和苏瑶跟着村民们往村里走去。

一路上,村民们热情地围上来,纷纷说着感谢的话。有的递上自家种的水果,有的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林远和苏瑶一一笑着接受,感受着这份淳朴的情谊。走进老者家,院子里早已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村民们轮番敬酒,表达着感激之情。林远喝着自家酿的米酒,听着村民们讲述学校带来的变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自从有了这学校,孩子们再也不用跑十几里路去读书了,”一位妇女开心地说,“而且老师教得也好,我家孩子现在都会背好多古诗了!”另一位老人也笑着说:“是啊,这学校建起来,连我们村子都热闹起来了,说不定以后还能发展旅游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而融洽。

这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特助小陈打来的:“林总,市里的领导看到青峦山区的项目成果,想邀请您去分享经验!”挂断电话,林远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饭桌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老者激动地说:“林总,你一定要去!让更多人知道,你们做的是大好事!”

回到公司,林远立刻投入到经验分享会的筹备中。会议室里,他和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反复推敲演讲稿,调整展示方案。大屏幕上不断切换着项目的照片和数据,大家激烈地讨论着,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兴奋地提出建议。苏瑶在一旁帮忙整理资料,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她将项目中的关键环节和成功经验一一记录下来,制作成清晰的图表和案例分析。

窗外的夜色渐深,办公室的灯光却始终明亮。林远看着团队成员们认真工作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感动。这些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一个个项目才能顺利完成。“大家再辛苦一下,这次分享会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是一个推广社会责任项目的好机会。”林远鼓励道。

分享会当天,会议厅里座无虚席,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们早早地来到现场。林远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众多期待的目光,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项目的历程。从最初的受阻,到后来的沟通、调整,再到最终的成功,他说得真诚而恳切。当大屏幕上播放出青峦山区的今昔对比画面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位企业家在会后找到林远:“林总,你们的项目不仅有社会效益,还蕴含着商业机会。有没有兴趣合作,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林远欣然应允,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责任和挑战等着他。但他坚信,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就能让更多的人受益,让社会责任项目在更多的地方开花结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