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砸在林远的车窗上,发出密集的“砰砰”声,仿佛天空在倾泻无尽的愤怒。雨刮器来回摆动,勉强在玻璃上划出两道短暂的清晰区域,却又迅速被新的雨幕覆盖。林远紧握着方向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眉头紧锁,仪表盘的蓝光映照着他凝重的脸庞。车载电台里正在播报天气预警,刺耳的警报声与雨声交织,可他全然无心倾听,满脑子都是青峦山区传来的紧急消息——那里正在实施的环保扶贫项目,此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半小时前,项目负责人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哭腔:“林总,村民们把施工现场围得水泄不通,说什么也不让继续施工了!”追问之下才得知,由于前期沟通不到位,村民误以为项目会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林远心上。他深知,这个项目不仅承载着改善山区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更是家族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容不得半点闪失。
车子驶入山区,道路愈发泥泞。林远的黑色越野车在湿滑的山路上艰难前行,车轮不时打滑,溅起大片泥水,拍打车身发出“啪啪”的声响。雨雾弥漫,能见度极低,他不得不将车速降到最慢,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路边的石块和沟渠。终于,他远远望见了施工现场,那里人声鼎沸,数十位村民举着自制的横幅,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保护水源,赶走奸商”,情绪激动,叫嚷声此起彼伏。
林远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瞬间被冰冷的雨水打湿了肩头。寒意顺着脊梁骨往上窜,他却浑然不觉。“都别激动!我是林远!”他大声喊道,声音淹没在雨声和嘈杂的人声中。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挤到前面,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愤怒:“林远?你就是那个说要帮我们,却要断我们活路的人?”
林远顾不上擦拭脸上的雨水,急忙解释:“老人家,这是误会!项目方案里有完整的水源保护措施,我保证不会影响大家用水!”但村民们并不买账,指责声、谩骂声此起彼伏。“谁知道你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就是,我们祖祖辈辈靠这水生活,不能让你们糟蹋了!”各种质疑声像利箭一样,射向林远。
混乱中,林远看到人群里有个熟悉的身影——苏瑶。她不知何时也冒雨赶来,正站在一辆破旧的农用车旁,试图安抚几位情绪激动的妇女。雨水顺着她的发丝滴落,打湿了她的衬衫,贴在背上勾勒出单薄的轮廓。她的声音被风雨撕扯得断断续续,但仍在努力劝说:“大家先冷静,听林总解释……”林远心中一紧,转身对随行的工作人员喊道:“快把项目规划图和水质检测报告拿来!”
然而,当工作人员翻找资料时,却脸色惨白地跑来:“林总,文件不见了!可能是路上颠簸掉了……”这个消息让林远的心猛地一沉。没有文件,就无法向村民证明项目的安全性,局面将更加难以控制。
夜色渐深,雨势却丝毫没有减弱。林远和苏瑶被村民们“请”进了村头的老祠堂。祠堂的木门发出“吱呀”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昏黄的灯泡在头顶摇晃,散发着微弱的光,照亮了祠堂里斑驳的墙壁和布满灰尘的梁柱。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柴火的烟熏味,让人喘不过气来。
祠堂里,村民们将林远和苏瑶团团围住,眼神中充满警惕和不满。林远展开仅有的一张简略草图,用树枝指着上面的线条,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大家看,新修的水渠会绕开水源地,不仅不会污染,还能帮大家更好地灌溉农田。”苏瑶则拿出手机,翻出之前拍摄的项目资料照片,逐一解释各项数据。但村民们依旧半信半疑。
一位中年妇女突然大声说道:“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句话得到了众人的附和。祠堂里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几个年轻村民甚至开始推搡。林远心中焦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苏瑶突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我理解大家的担心,如果我是你们,也会这么做。这样吧,我们现在就去水源地,实地查看,我相信,只要大家亲眼看到,就会明白我们的诚意。”她的话如同一剂镇定剂,让喧闹的祠堂稍微安静了下来。
林远和苏瑶在村民们的簇拥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水源地。雨还在下,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不时有人滑倒,发出惊呼声。林远走在前面,主动为大家探路,裤腿和鞋子沾满了泥浆。终于,他们来到了水源地。
林远打开手电筒,光线照亮了清澈的溪流。他蹲下身子,捧起一捧水,说道:“大家看,这水多干净。我们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把保护水源放在首位,所有的设计和施工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测……”话还没说完,一位老者突然说道:“说得好听!万一以后变了呢?”
林远沉默片刻,突然转身走出人群,冲进雨中。苏瑶一愣,连忙追了出去:“你去哪?”林远没有回答,径直走向自己的车。他打开后备箱,搬出一个沉重的箱子——那是他随身带着的,里面装着这些年做公益项目的所有资料,包括感谢信、照片,还有各种荣誉证书。
当他再次回到祠堂,把这些资料摊开在桌上时,祠堂里安静了下来。林远拿起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青峦山区第一次扶贫时拍的,照片里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脸上却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林远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但请相信,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从送外卖到现在,我见过太多人的苦难,也深知改变的意义。这个项目,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伤害谁。”
他又拿出一封感谢信,念道:“这是去年受资助的孩子写来的,他说因为有了我们的帮助,他终于能上学了,以后想当医生,救治更多的人……”随着他的讲述,村民们的表情逐渐缓和。
直到凌晨,村民们终于散去。林远和苏瑶坐在祠堂的台阶上,疲惫不堪。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水洼里泛起粼粼波光。苏瑶递来一瓶水,林远喝了一口,转头看向她:“多亏你来了。”苏瑶笑了笑,声音带着疲惫:“你以为我放心让你一个人来?这些年,我们经历了那么多难关,哪一次不是一起扛过来的。”
林远望着远处漆黑的群山,心中思绪万千。社会责任项目这条路,远比想象中艰难。但看着祠堂墙上孩子们用粉笔绘制的稚嫩图案,他握紧了拳头——无论有多少阻碍,他都不会放弃。因为他知道,这不仅是家族的责任,更是他作为一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