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值国家教育复苏的初期,各个大学如同久旱逢甘霖般焕发新生,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极度匮乏,器材短缺成了常态,就连师资力量也显得捉襟见肘。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帝都几所知名大学的摄影、导演、编导等专业系不得不采取合并上大课的权宜之计。
这样的安排暂时缓解了资源紧张的问题,却也无形中促进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身这些勤奋上进的好学生就会在各个大学间来回走动,去旁听各位大师、名师的课,而老师们也来者不拒,有教无类。
广院这时候是开放的,外系的、外校的,都可以进来听来,像他们也会跑去北大、北电听课。
有些名家的课甚至会提前在饭堂门口的宣传栏上贴出课表。
来吧!只要你能挤的进去!
北电摄影系他们有时会到广院来合并上课,这其中就有张毅谋和顾常卫,他们俩人都是长安人,一到广院就听说过沈长安。
长安,那肯定是乡党,乡音亲切。
因此,当听到沈长安这个名字时,两人格外兴奋,仿佛找到了组织一般。
“沈长安!是老秦人么?”张毅谋经人介绍很热情的和沈长安打起了招呼。
“我祖籍西安,从小随军的。”
“老家还有人么?”
“有,我大伯一家,堂叔伯姨表亲一大堆呢么。”
老乡见老乡的,几人一见如故,一番触膝交谈,张毅谋和顾常卫便和沈长安混的熟惗起来,而后几人就经常溜到沈长安宿舍打土豪。
沈长安,一个在广院里小有名气的人物,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横溢,更因为他那慷慨大方的性格被顾常卫传成了广院及时雨!
他能够翻译外文作品并领取稿费,所以生活并不拮据。而且,这家伙总能变魔术般地从不知何处弄来一些稀罕的美食,如牛肉、苏联火腿、苏联巧克力等,与大家分享。
特别是苏联伏特加,那可是上等货!
这些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无疑是难得的美味,也让沈长安的宿舍成为了张毅谋和顾常卫眼中的“宝藏仓库”。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长安的宿舍逐渐名声在外,不仅广院的学生,就连北电的、中戏的也都慕“长安哥哥”的大名而来。
在78级的学生中,要说谁的交游最广,那非沈长安莫属。
202宿舍,这个原本普通的学生宿舍,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青年俱乐部。
他的青年俱乐部最经常往来的就是这些广院、北电、中戏多所学校的学生,他在这三大院校中可以说是大名鼎鼎。
“说起来,读导演系的普遍认为,戏文系编剧是没鸟用的……”
“咦……说啥呢么!编剧怎么会木用?”
“听长安说完……”
“因为导演系上的课,肯定要把编剧常识都讲一遍,你也就会编了。”沈长安正在给一屋子学摄影的大家洗脑呢。
“那倒也是……”
“而学摄影的师兄们就认为学导演没啥鸟用,导演是读书读的会的吗?”
张毅谋听的心头火热!
顾常卫接了一句:“这倒是真的,我们国内很多大导演都不是真正的导演专业的。”
“这么一说还真是的,崔嵬是演员、凌子风是美工、谢铁郦也是由演员出身的。”
“而且摄影系要比导演学的技术多多了,光上完导演课是拍不了电影的,得摄影指导说可以,那才是可以了,所以说学完摄影自己就可以导作品了。所以我以后准备当个导演!”
“哈哈哈……”
大家也就是听个乐子。
其实后来无论是张毅谋还是王佳卫都是把摄影完全的诠释到了自己的电影中。
他们俩拍的电影,大部分时候剧本其实一塌糊涂,演员倒是还不错,那剩下的来源于哪里?
自然是摄影。
张毅谋还好,构图美学和大场面调度是他的强项,而王佳卫就是他那一套“降格加印 慢门拍摄”吃了一辈子!
一到周末这个宿舍就热热闹闹的像赶集一般,连带着把向来略显内向的郎茂贵,都逼成了交游广阔的社交达人。
每到周末或课余时间,这里总是热闹非凡。
说起来张毅谋的人生,那才是一部爽文模版,充满了传奇色彩,一路开挂,人生圆满。
从他考上大学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1978年,当他决定报考北电时,已经超过了规定的年龄限制。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对摄影的热爱和出众的技术,硬是在好友的指导下,把厕所改造成了暗房,自己制作了一本摄影作品集。
他鼓起勇气,将作品集寄给了著名漫画家华金武。华金武被张毅谋的才华所打动,决定帮他一把。他亲自将作品集交给了时任文化部部长的黄震。
黄震部长是一位惜才如命的人,他仔细观看了张毅谋的摄影作品后,大为赞赏,认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工人的摄影作品“很有水平,应该加紧培养”。
于是,他亲自批示,希望北电学院领导小组能以进修生或其他适当名义解决这名特殊学生的入学问题,并立即通知张毅谋入学深造。
然而,这个要求最初并未得到北电领导的认可。他们认为张毅谋年龄过大,不符合学校的招生标准。
但在黄震部长的再三要求下,学院最终“网开一面”,破例录取了这名年纪最大的学生。张毅谋也因此得以踏入北电的大门,开启了他传奇的影视生涯。
除了张毅谋和顾常卫这对长安同乡经常光顾沈长安的宿舍外,还有他们同班的王小烈、邓伟和张黎等人也会结伴而来。这几个人后来都成为了国内知名的摄影师和导演。
王小烈,一个对电影有着独到见解的摄影师。他拍摄了多部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电影。从荒诞喜剧《顽主》、《甲方乙方》到历史电影《开国大典》,再到动作电影《飞虎队》,以及爱情史诗电影《云水谣》等,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更是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邓伟,则是一位专注于为文化名人拍照的摄影师。他的作品以细腻、传神著称,总能捕捉到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他的作品也因此成为了许多文化名人的珍贵回忆。
张黎,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他拍摄的《大腕》、《天下无贼》、《夜宴》等影片,不仅票房大卖,更是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更是亲自执导了战争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该剧以其宏大的叙事格局、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张毅谋在北电的同学,导演专业新入学的陈凯哥、田庄庄与他关系尤为密切,他们也经常一起跑到广院来,来找沈长安。
在202宿舍这个青年俱乐部陈凯哥这个人来疯,好像找到了表演的舞台,经常来彻夜高谈阔论,探讨电影艺术、交流创作心得,把有些轻微神经衰弱的赖佩湘折磨的欲仙欲死的。
以至于赖佩湘一见到陈凯哥这个人来,就想要躲到隔壁宿舍去,省得听他吟诗。
每周,沈长安都会抽时间去外文社领取需要校稿的文件,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校对、修改。下周去看望干妈再将校好的稿件交回外文社。
天气好的时候,雷打不动的要推着老太太去公园转一圈。
老太太对干儿子的期望是很高的。
她最希望的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沈长安写的《月球》、《致命身份》这样顶尖的小说能拍成电影,而不是去写什么武侠小说。
在她看来,儿子的才华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创作上,而不是浪费在那些虚无缥缈的江湖恩怨中。
为了满足老太太的愿望,也为了让自己更有成就感,沈长安开始尝试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老慕不仅欣赏沈长安的才华,更看重他的人品和潜力。为了不让这位年轻才俊的才华被埋没,慕教授提出沈长安还是要多翻译外文,因为外文翻译不仅可以锻炼沈长安的翻译能力,还可以让他接触到更多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资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