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U盾!!感谢支持,感谢收藏,感谢月票,谢谢大家。
今天上大课。
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老旧的木质课桌上,为这略显沉闷的教室增添了几分温暖。
门外走进来一位满头花白、面容慈祥的老师。
他穿着一身洗的泛白的蓝色中山装,脚步略显蹒跚,似乎承载着岁月的重量。
他有些怯意地看了看台下的学生,那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安,沈长安非常熟悉这眼神,老慕就是这样的,一眼就能认出这肯定是刚刚走出牛棚恢复工作的老教师。
前排的班委是一个戴着眼镜、面容清秀的男生,见状立刻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地喊道:“起立!”
这一声令下,教室里全部专业的一百多名学生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轰”的一声同时起立,整齐划一,向老师高声喊道:“老师好!”
这声音充满了敬意和热情,有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尊敬。
霍起兴坐在教室的前排,他清晰地看到了老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的表情。
那是一种被学生热情所打动的泪水,也是一种对自己能够站在这里,传授知识的自豪和欣慰。
老师背过身去,摘下那副已经有些老旧的玳瑁眼镜,用衣角轻轻地擦了擦眼泪,然后转过身来,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时的老师,真的是豁出命的卖力教。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古诗所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而学生们也都是拼命学,无论是枯燥无味的基础课还是深奥难懂的专业课,大家都无比珍惜、认真对待。
77、78级是公认的最拼命的两届大学生,应该没什么反对意见。
这两届大学生几乎人人会背一首诗,那就是叶帅写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这两届大学生大多数都已上过社会这所大学,也格外珍惜得来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他们有很强的自律性,每天的生活,除一日三餐外,几乎是“三点一线”,
即教室-图书馆-宿舍,宿舍-图书馆-教室,在读书学习上格外自觉,格外刻苦,格外勤奋。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才能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山村中学毕业的小镇做题家霍起兴,就是这群学生中的一个。
他来自西南省份一个偏远的小镇,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他是这个小镇的骄傲,是飞上枝头的凤凰。
他深知自己的起点比别人低,霍起兴从西南省的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历经千辛万苦才考进了他心仪的大学。
霍起兴心中是有着自己的骄傲的,自认不是特别聪明的他,全凭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学习的诀窍就是:比别人更加拼命!
但是到了学校之后,霍起兴却绝望地发现这里的竞争远比他想象的要激烈得多。
同学们个个都是拼了命地学习,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
教室熄灯了就转战图书馆,图书馆关门了,就转战开水房,宿管关灯赶人了再战走廊……
他甚至看到有的同学晚上校园都熄灯后还借着路灯复习功课,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他深感震撼。
自习课上,霍起兴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竞争的压力。他拼了命地奔跑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却依然抢不到座位。
总有那些比他早到一步的同学,已经埋头苦读多时了。他们比霍起兴还要拼命,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和执着让他既感到敬佩又有些沮丧。
最让霍起兴沮丧的是他的同班同学沈长安,过早地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人生的参差!
沈长安这家伙是帝都人,他的家庭条件优越,估计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他不仅起点高,而且比霍起兴还要拼命。
到了周日,摄影系、采编系的同学们则会拿着学校发的国产照相机满北京城跑,狂热地投入摄影创作当中。
他们穿梭在繁华的街头巷尾,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
为完成摄影作业,学校会发给每人一卷胶卷,但这对于热爱摄影的同学们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他们便自己掏钱再买一两卷胶卷,以满足自己对摄影艺术的追求。
沈长安这家伙却没有用学校发的器材。
他拿着的是莱卡、哈苏这些大品牌的相机,仿佛胶卷不要钱一般地拍摄着,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
其实,沈长安现在手里钱不少,他把空间里的皮子几乎都卖了,加上干妈给的钱、翻译的稿费都没怎么用,手头大约还有三、四千块。
周末回到家后,他去了前门信托商店,买了一台二手莱卡的相机,又买了一个欧米茄手表;
又绕了一大圈泡在北新桥信托商店,把人放了几年的一台凤头自行车买了回来,这几样东西可不便宜,一下就花了他1200元。
又买了一大堆的乐凯胶卷和乐凯相纸、一大包的显影剂定影剂,在家里的大杂院倒座房布置了一个暗房。
自己全手工打造了一个放大器,这些又花了200块钱,但就这条件,已经媲美专业照相馆,条件已经是他们班最好的了。
从入门级半画幅相机到全画幅相机,再到更高性能的专业级机身,一旦发现现有器材的不足,学摄影的人就会产生升级的冲动,但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价格的大幅上涨。
后来有个说法叫“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学摄影确实是烧钱啊。
当霍起兴看到沈长安拿出的作业,一大迭大幅面的照片时,嫉妒得泪水不禁从嘴角流了下来。
沈长安的照片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表现力都比他强出太多太多。
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冲洗和放大照片,而不用像其他同学那样争抢暗房和晾片绳,要不断地精心构图、精心打光、精心扣细节。
然而往往是这种不计成本却总更能够在瞬间捕作到爆发的美!
所以他拿出来的照片冲击力比别人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这是金钱的力量和味道!
几位专业老师看到沈长安的天赋和努力后,都建议他转专业去央美、中工美,再不济或者转去北电摄影或中戏舞美。
因为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和资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然而沈长安却婉言谢绝了老师们的好意。他说他喜欢现在的专业和班级氛围,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成长的感觉。他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里取得一番成就。
他的学习成绩自然就受到了老师们的关照,校内的各种奖项和荣誉更是拿到手软。
最让霍起兴崩溃的是英语学习方面。
英语是按照考试等级分班进行的。同学们使用的教材是许国璋英文,这是一本非常经典且实用的英语教材。
然而由于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在A班。而大部分同学都在B班和C班。此外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学习日语和俄语等其他语种。
霍起兴是在77年底知道恢复高考后,找了当地的老师突击学了一段时间的,他的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单词,根本开不了口的哑巴英语,就这成绩还在C班垫底。
英文老师特别宣布沈长安可以不用上课,因为他的英文水平甚至比老师还要好。
这让其他同学既羡慕又佩服。口语课上英文老师会经常找沈长安朗诵,因为他的发音特别标准流利,完全可以当做口语范本。
据说沈长安下乡时认了一个干妈,就是外文局的大专家,是曾经翻译过《毛选》小组的。
这就难怪了!
有这样一个大专家教口语让他在英语学习上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他也从不骄傲自满,依然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进取。
沈长安让他体会到了人生的参差,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你无法改变。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霍起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他也深知只有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知道自己一定不能放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