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朱元璋:到底要不要解除海禁?

换源:

  大汉。

刘彻看着天幕上这些年夜饭。

这里面不认识的食材就是后世传入的吧。

而且…

好多烹饪技法他连见都没有见过。

他连很多菜式是怎么做成那种形态的都不知道。

但是看着就美味啊。

后世之人居然如此会吃?

难怪之前鲜桃酒席,评论区的人都在说差呢。

原来每家每户都吃得上更好的东西。

“江充,你过来记一下。”

“朕命你去吩咐两件事。”

“一是,给我去通知厨子们。”

“让他们好好研究下,天幕上这些食物是如何烹饪而来的。”

“二是,召集天下最好的船工。”

“打造出一批全天下最好的船出来。”

……

“喏!”

刘彻之所以吩咐这两件事情。

一是因为馋。

二呢,也是因为馋!

他想要去全力寻找所谓后面朝代才传入的食材。

直接都在我大汉朝就传入了算了!

毕竟天下之北是匈奴那边,除了肉奶,啥玩意儿都没有了。

西北的西域,张骞已经去过了,带回来不少好东西。

西南则全是常人翻越不了的高山,不知道之前天幕看的那金黄的糊糊是不是那山后面的。

反正刘彻对拿东西也没兴趣。

那么就只剩下东和南的大海了。

东边听闻有个叫做倭国的地方,不过很贫瘠。

南边听说过有无数的岛屿,虽瘴气丛生,不过长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植物。

说不定那一块就有新的食材。

所以,刘彻计划重点寻找的区域,就在那南洋方向。

……

汉末。

曹操看着天幕上这一桌子一桌子的好吃的。

彻底麻了。

本来刚才他把饭和水果点心全盖在桌子上后。

发现肚子还在咕咕叫。

于是赶快叫厨子又做了一份饭菜。

正觉得真香呢。

此刻看到天幕上的美食,又吃不下饭了。

于是…

曹操盖饭x4…

……

大唐。

沉默。

无尽的沉默。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愣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

刚不还说那些超市里的人是因为是贵族,所以才能享受那么好的东西吗?

那这年夜饭怎么回事?

大唐的寻常人家,过年的年夜饭也远远不及这啊。

而且看天幕上这些晒年夜饭的场景,有的桌子的漆都没刷好,室内看着也乱糟糟的。

这总不能说是贵族人士的家里吧。

很明显啊,这就是平常百姓家的年夜饭,就是这么的丰盛。

更何况评论区里也都是各种晒年夜饭的。

于是…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接受了一个现实。

那就是…

后世的百姓都过得很好。

起码在过年这一天,过的要比大唐百姓好太多了。

……

大明。

朱元璋直呼好家伙。

相比起超市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商品。

这种老百姓餐桌上的吃食,更能直观地显示出后世的百姓生活有多好。

寻常老百姓的年夜饭竟也能吃得如此丰富?

“标儿,你感觉这后世百姓的年夜饭如何?”

朱标答道:

“儿臣觉得很好啊。”

“不比咱吃的差呢。”

“真为后世百姓感到高兴。”

朱元璋有一种世界观被颠覆了的感觉。

本来从农民做到皇帝这个位置之后。

他分析问题时,能看到许多从前看不到的角度。

他现在就在着力思考一个问题,贸易是否只有坏处?

会不会也有好处呢?

如果没有贸易的话,朱元璋相信,后世百姓一定吃不上这么好的东西。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真是什么都有。

还真不比他这做皇帝的吃得差。

“标儿?你觉得咱宣布解除海禁咋样?”

朱标听着这话,冒出一身冷汗。

“父皇,为何这么说?”

他爹的想法,朱标是真猜不透也不敢猜啊。

之前他爹说的那么决绝,在位时绝不会解除海禁,传位给他后才行。

现在他爹突然问解除海禁的事,确实很难不让人多想啊。

“莫非父皇是在怀疑我的忠心?试探我有无进取之心?”

朱标不禁想到这两个问题,一脸紧张。

朱元璋没有再说话,又陷入了思考。

看了这么多天幕的视频,他终于决定一定要解除海禁了。

现在的问题是在他手里解,还是传位给朱标后让他解。

但是呢,有一点,朱元璋是肯定不会改变看法的。

那就是不能让商人掌控到影响老百姓性命的东西。

比如说粮食。

如果大家种的粮食都只是刚好够吃的话,那么商人能倒腾的商品主要就是粮食,这自然不行。

但是,土豆和红薯是一定会传到大明来的。

老百姓在简单劳作就能把所需口粮种出来后。

可能就会涌入其他行业了。

更多的行业繁荣,朝廷能收的税收也能更多。

国力也会蒸蒸日上。

“咱想的是,海禁得解。”

“但需在土豆红薯传入咱大明后,再解。”

“并且,恢复贸易后,列出一份不允许商人触及的清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粮食必须掌握在老百姓和朝廷手中。”

“标儿,记下了吗?”

……

“儿臣记下了。”

……

“另外,继续增加人手,去着力寻找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