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
已经到饭点来了,曹操为了观看天幕,特地把餐桌搬到了营帐外。
边吃边看。
看到那上面所谓的三国两晋就来气。
看到三国之后是晋这个字,就气得发抖。
而且,这一整个时期,竟然这么不争气,才传入了两种食材。
属于视频里传入食物最少的时期。
感觉手里的饭都不香了。
直接气得将手里的一碗饭扣在了桌子上。
史称曹操盖饭…
……
大唐。
看着天幕的最新内容。
李世民感觉有点打击到自尊心了。
“噗,怎么我大唐传入的食物种类这么少?”
要知道,此事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
也在积极地对外贸易。
不仅有商人从西北陆路过来。
也有从海上过来的波斯商人。
按理说,对外的交流如此频繁,传入的食物种类却远远没有其他朝代多。
整个隋唐还有什么五代,一起算,也才传入四种食物?
李世民感觉很受打击。
长孙无忌在一旁劝慰道:
“陛下,也可能是西域的食物从汉代已经都传入完了。”
“臣听闻玄奘法师会经过西域,前往更远的天竺取经。”
“听闻天竺盛产香料。”
“或许可由玄奘法师带回一些。”
听到小舅哥的话,李世民点了点头。
“嗯,有道理。”
“不过就是不知道天竺的食物,干净卫生否?”
……
大明。
朱元璋可谓是历史上出生最低微的皇帝。
开局一个碗,当初差点饿死。
父母和亲兄弟都是受饥荒饿死的。
所以相比于其他帝王盯着食物种类是否丰富来说。
朱元璋盯着的问题,则是这些食物是否管饱。
从上一个视频的评论区,他就知道了可以养活大量人口的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
如今再看着天幕上,配着土豆和红薯的画面。
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两样食物。
“原来就是这么两个圆溜溜的东西。”
能多养活那么多人口?
如今是更直观地看到土豆和红薯,赫然列在明朝传入的食物里。
朱元璋就一阵心痒痒。
“找!”
“再多派些人找。”
“命画师将这两样食物画出来,要画的写实一点。”
“带着画像去找!”
特别是当朱元璋看着视频最后的说明。
明朝后期传入的这几样食物,为清朝的人口爆炸奠定了基础。
他想问凭什么?
这必须前期就找到咯!
直接从大明开始,人口就爆发增长。
岂会有后来的大清什么事?
……
大清。
乾隆。
他看着天幕怎么看怎么顺眼。
怎么好像,他可以算历代皇帝里面,吃的最丰盛的了吧?
特别是看到视频最后,因为明朝传入的土豆红薯,使得清朝人口爆炸有了基础。
他就感觉很幸运,或者说是侥幸。
他治下的人口刚刚突破三亿,想必就是得益于此吧。
本来清军入关就是占了明朝内乱的便宜。
不然不知道还要被挡在关外多少年。
现在看来,就连传入明朝的食物,都是为大清的国力做了嫁衣。
不行不行,不能这么想。
这么想着感觉大清非君子似的。
这时,一旁的和珅又恰到好处地开始拍马屁了。
“我大清集前朝物产。”
“接前朝之衣钵。”
“冥冥之中都是天意。”
“实乃天命所归。”
“注定了大清会是一个无比繁荣的朝代。”
一旁的纪晓岚看着和珅什么话题都能找到拍马屁的角度,直翻白眼。
不过这话确实受用啊。
乾隆听着和珅的话,怎么听,怎么好听。
……
很快,天幕之上下一个视频就开始播放。
是一个关于农村吃席的实拍视频。
【都说我们鲜桃市的酒席差。】
【今天我就给大家看看,我们鲜桃的酒席到底差不差。】
【第一碗菜,灵魂花生米。】
【第二碗,水煮干子。】
【第三碗,毛咀卤鸡。】
【第四碗,蒸鱼。】
【第五碗,萝卜烧牛肉。】
【第六碗,土豆烧鸡子。】
【第七碗,糯米圆子。】
【第八碗,粉蒸排骨。】
【第九碗,水煮肉片。】
【第十碗,榨菜肉丝。】
【吃撑了,老乡们,你们就说这酒席到不到位。】
【这应该再没人说我们鲜桃的酒席差了吧。】
——“鲜桃的酒席差就算了,当地的朋友还要反复证实。”
——“这一桌多少钱的标准啊?请客的主人家收礼金应该赚翻了吧?”
——“花生米,干子,榨菜这能上酒席的桌?我没看错吧?”
——“我去过的地方不少,真没见过花生米榨菜能上酒席的。”
——“完了,鲜桃的酒席全国出名了。”
——“我就搞不懂了,鲜桃经济那么好,县域GDP都全省第一了,怎么酒席这么差?”
——“对啊,我们GDP没这高的酒席都上不了这么差啊。”
——“这菜不行就算了,菜量还少,这下席了怕不是还要再去买盒饭吃饱?”
——“这一桌子都比不上我们那里一道菜。”
——“你确定这是酒席?不是快餐?酒席吃这些不太好吧?”
——“江汉平原那一带好像都这样,不太好。”
——“哪有,只有鲜桃是这样,我也是江汉平原的,我们宴席比这好多了好吧!”
——“本来不知道鲜桃酒席的,他们这些本地的博主天天拍,都出名了。”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