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是他操作的极限,在1927年,密西西比河爆发大洪水的时候,这场洪水可是美国两百年一遇的特大灾害,属于是前所未有的那种特大灾害。】
【但是在这个时候,柯立芝却拒绝由政府出资救灾,并希望当地受灾的群众,自己承担灾难的结果。】
弹幕飞出:
“此次洪水被认定为美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洪灾,波及范围覆盖密西西比河流域中下游及支流区域,导致约200处堤防决口,淹没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
“800万英亩农田被毁,约2000人死亡,60多万人流离失所,灾后重建耗费巨大。”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原以黑人劳动力为主的经济体系崩溃,灾后救援中,黑人被强制参与堤防修复,且报酬微薄。”
“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责任分配、资金投入等问题上激烈对抗。”
【还就是那句话,相信哈伊克的大手,市场会调节一切。】
【他想这么搞,那国会里真是有人绷不住了。】
【他的一些政策,就连国会里的资本家都看不下去了。】
【因为资本家都觉得,柯立芝的行为丢了美利坚的面子。】
弹幕飞出:
“资本家都觉得柯立芝比他们还资本家!”
“保守党觉得自己还是太保守了!”
【而此时我们的主角小罗斯福在干什么?这一段时间的小罗斯福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由于柯立芝是完全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来当这个总统,只要是资产阶级的要求,他全部都满足。】
【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说,国内上上下下各个地方,都已经被资本家给收买的差不多了,就连媒体也是一样的。】
【所以在政府完全听从于资产阶级之后,资产阶级控制的媒体,就开始疯狂的夸这一届政府,有多好有多好。】
【之前本来以为自己机会来了的罗斯福,一看人傻了,连灾都不去救的政府也有人夸,而普通老百姓毕竟还是看报纸新闻了解政治的。】
【既然主流媒体都在夸说这个政府好,那这政府应该就是真好。】
弹幕飞出:
“这就和古代文人掌握话语权一样!”
“这就是古代门阀世家掌握了话语权,你皇帝算个P,还不是我们的代言人!”
“人都是从众心理!”
“就和现在的川普一样,先提高关税,然后谈判,最后降低关税解决问题。美国一些民众还觉得川普成功降低关税,大功一件!”
【而我们之前不是说,罗斯福自己也有自己的一批媒体朋友嘛。】
【但是面对如此大规模被收买的媒体,他们手上的媒体那就是九牛身上的一根毛,打不过一点,那能怎么办?自己又得了小儿麻痹,要不然点投降,就不打了。】
【但是就在小罗斯福快放弃自己的时候,民主党却没有放弃他。】
【因为此时嘛民主党在和共和党的竞争当中,长期落于下风,这个时候要推出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稳住军心。】
【民主党在党内思来想去找了一圈,最后还是盯上了小罗斯福。】
【虽然他确实是小儿麻痹半身不遂了,但他毕竟是罗斯福家族的人,所以民主党成功的把他推到了纽约州州长的位置。】
【虽然和普通人相比,这确实没有很惨,毕竟你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在纽约州当州长。】
【但是对于罗斯福来说,这确实是他人生当中的至暗时刻。】
【紧接着,在这一时期,柯立芝继续开始恭维资本家们,资本家们要什么政策,他们政府就设定什么政策。】
【资本家们要减税,他就给减税。】
【所以这一时期甚至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这一届政府在美国富人那里可以说是广受好评。】
【然而,就在柯立芝卸任之后,胡佛继承了柯立芝的政策。】
弹幕飞出:
“胡佛生于1874年,幼年父母双亡,后通过自学考入斯坦福大学工程系,曾在中国担任矿业工程师,一战期间因组织欧洲难民救助行动赢得声誉。”
“1928年以“MAGA”口号当选总统,上任初期正值“柯立芝繁荣”尾声,但1929年股市崩盘导致经济陷入大萧条。”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法案引发全球贸易战,至少25个国家实施报复性关税,美国出口额从1929年的54亿美元骤降至1932年的16亿美元,加剧全球经济衰退。”
“胡佛坚持自由放任原则,拒绝政府直接干预经济,仅通过复兴金融公司提供有限贷款,导致失业率从3%升至25%。”
“其政策引发舆论抨击,被称为“饥饿总统”。”
“胡佛政府的经济策略,被普遍视为大萧条恶化的推手。”
【胡佛继续宣扬要把经济交给市场去调节。】
【甚至胡佛还更进一步,将自己的蓝图描绘得无比美丽,说会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有小轿车,要有永远上涨的股票,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等等。】
【总之,只要相信哈耶克的大手,美国就会永远繁荣。】
【那他这个饼普通美国人吃没吃?那当然是吃了的。】
【由于柯立芝之前的政策是广受好评的,所以大家也愿意相信他的继任者胡佛。】
【在这一时期,大家对胡佛相信到什么程度?就连之前和小罗斯福结盟的媒体,都投到了胡佛的门下。】
【但是就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经济危机爆发了。】
【在1929年的10月29日这一天,股票一夜之间从巅峰跌进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
【究其原因,就是消费端爆炸了。】
【经济的持续繁荣,让这些工厂主们认为,市场永远都会这么好。】
【所以他们赚了钱之后,就搞更多的工厂招更多的工人,生产更多的商品。】
【但问题在于,当时美国的无产阶级的日子不是这样的。】
【当时美国的无产阶级已经到了什么程度,自己工作一个月的薪水,甚至买不起自己生产的产品,消费端买不起生产出来的产品。】
【但是,作为工厂主,资本家们,他们又不希望让自己的东西降价销售,宁愿把这些东西囤起来,也不愿意打折销售。】
【那这样就好了,消费端爆炸了,大家一块爆炸。】
【在当时的纽约流行起了一首儿歌,叫梅隆拉汽笛,胡佛敲大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弹幕飞出:
“梅隆:时任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张“清算主义”,认为应让危机自行消化。”
“胡佛:总统胡佛,危机初期坚持“自愿合作”原则,拒绝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华尔街:象征金融资本失控,1929年股市投机导致泡沫破裂,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13%。”
“民谣中“美国往地狱里冲”隐喻大萧条期间GDP下降48%、企业破产超10万家的经济灾难”
“贫富分化:前5%富人掌握国民收入33%,底层40%家庭收入占比仅12%,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3.5%),助长股市投机,银行体系因挤兑潮崩溃。”
“自由市场失灵:胡佛政府固守自由放任原则,错失危机早期干预时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