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李默,正在观望南昌县城。
作为后世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此时的南昌城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只得注意的地方。
就连城墙,也不过是其他的县城高上几寸而已。
李默的身边,跟随着施琅、凌操、凌统三员将领。
凌操按照李默的吩咐,从大山中穿行,绕道了南昌城的西侧,顺利对城池形成了合围。
然后便来李默处交令。
这一次,李默就不搞什么围三阙一的套路了。
因为这县城中,有诸葛亮一家子。对于诸葛亮,李默势在必得。
即便诸葛亮此时还没有到荆州跟随庞德公等人系统性的学习。
但只要天赋高,潜力大,自己这边来培养,也不耽误诸葛亮成才。
随张居正学习政务,随刘晔学习谋划,随李靖学习行军布阵。
李默都替诸葛亮安排得妥妥的。
“坤桃,你说这城中只有千余士卒?”
“正是,末将前几日抵达附近后,便遣人混入城中打探过。”
“那你们谁愿意领军攻这第一轮?”李默兴趣缺缺,没打算自己指挥,选择让手下将领自行决策,也算是给他们一次机会实战演练。
“小子愿意领五千兵马,保证一日之内破城。”凌统即刻跳了出来。
一直担任李默的亲卫,有这种难得的机会松松筋骨,他自然不能放过。
凌操面色一沉,还想跟老子争攻,回去就收拾了。
凌操一瞪眼,凌统立马偃旗息鼓。
“只要给末将四千兵马,同样可在一日之内破城。”凌操不能被自己的儿子比下去。
“主公休要听二人吹牛。”施琅笑嘻嘻的在一旁道。
凌统凌操两人闻言,纷纷怒视施琅。
“末将只要三千兵马,半日之内定然破城。”施琅仿佛没有看到两人表情,继续道。
凌统凌操两人顿时给了他一个白眼,难道你就不是在吹牛?
三人顿时你一眼我一语,谁都不肯想让。
李默见到三人猴急的模样,顿时苦笑不已。正准备出言做出选择时,有军卒来报。
“禀大人,城中有人前来请降。”
李默闻言一乐,但三位将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你要投降就快点嘛,害我们在这里浪费这么多口水。
李默答应了请降,令使者速速回城禀报,若一个时辰内城门不开,李默便挥军攻城。
诸葛玄的动作倒是麻利,使者回去后不到半个时辰,南昌城的北门就缓缓打开了。
诸葛玄手捧着郡守打印缓缓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郡内一众官吏。
“可是诸葛公当面?”李默领着众亲卫来到诸葛玄身前。
“正是在下,在下不识州牧大人之雄武,未能尽早来降,请州牧大人降罪。”
诸葛玄虽不是的李默,但见其排场,知道必然是新任扬州牧无疑。
见诸葛玄如此识趣,李默也不好太过降他面子,毕竟还要笼络诸葛亮不是。
李默于是翻身下马,握住诸葛玄的手臂道:“诸葛公严重了,公为我大汉之郡守,我为大汉之州牧,本就是同僚,何来归降一说。”
对于李默的这番言论,诸葛玄只能呵呵了。
他要天真到把这句话当真,可能明年的今日就是他的祭日了。
“这个郡守之印,公不无需给我了,且自己留着。”李默将诸葛玄双手递上的郡守大印又推了回去。
诸葛玄顿时不可思议的看着李默,见其一脸真诚的模样又不似作伪,当下不确定的道:“州牧大人这是?”
“呵呵,公为这豫章太守,我很放心,并不打算换人。”
“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诸葛玄一时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说话都哆嗦。
原本想着归降之后能够获得一条生路,从此以后到荆州归隐,不问世事。
得了李默这一句话,顿时什么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还好自己选择了投降,本以为是一番大劫,结果什么都没失去,依然还能做这郡守。
“公切勿相疑,往后还得拜托公多多操心。”
“一定,一定”诸葛玄忙不迭的点头。
“我等先入城,听闻公府上有一侄儿,名曰亮,某想与他见上一面。”
诸葛玄心中一突。
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要将亮儿作为人质么?
诸葛玄心中暗暗叫苦,诸葛亮虽然并非其亲生,但毕竟是兄长的血脉。再加上在其膝下多年,诸葛玄早已将诸葛亮两兄弟视如己出。
要是要诸葛亮作人质,诸葛玄一百个不情愿。
但形式比人强,他根本没有拒绝的资格。
诸葛玄跟在李默身后,亦步亦趋的进了城。
患得患失之间,诸葛玄才突然想到:奇怪,他是如何知道亮儿的名字?
进城之后,李默吩咐怅然所示的凌统和施琅二人安排军卒接管府库,守住要害之地。
然后带着凌统在诸葛玄的引领下来到了太守府。
待李默在堂中就走后,诸葛玄便吩咐下人去将诸葛亮唤来。
正在诸葛玄向李默做豫章郡政务情况工作汇报时,诸葛亮到了。
李默打量了这个俊秀少年一眼,不愧是三国历史上完美近妖的人物,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足下可是诸葛郡丞家的二公子?”
诸葛郡丞说的便是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为兖州泰山郡的郡丞。
此话一出,诸葛玄与诸葛亮都很意外。
这李州牧居然对他们家的情况知道得如此清楚,要知道诸葛珪已经亡故七年,再加上郡丞算不得什么大人物,寻常人早已不记得有这么一号人物了。
“在下正是诸葛亮。州牧大人如何知道家父?”诸葛亮好奇的问道。
“呵呵,某与子瑜有过一面之缘,曾听他提及过此事。”李默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子瑜,便是诸葛亮兄长诸葛瑾的字。
李默从未见过诸葛瑾,如此说不过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不过这话瞬间消除了诸葛一家对自己的防备。
“大人竟认识兄长?不知兄长现在何处?”听到有诸葛瑾的消息,诸葛亮立马追问道。
诸葛瑾在及冠之后,便出门游学,那个时候诸葛玄还在山东任职。
自从一家子人搬来豫章郡后,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诸葛瑾的消息了。
古代的时候本就通信不便,再加上战乱,数年之间渺无音讯是常有的事。
所以诸葛亮才会如此急迫。
“这却是不知,某只知其在中原游学,并不知其所踪。”李默摇摇头道。
诸葛亮一脸的失望。
“不过子瑜曾对我提及过,若机会合适,他计划到江东来游学一番。”
李默的一番话又多少给了诸葛亮一些期待。
“某今日与诸葛公有言,仍由其出任这豫章郡守一职,但豫章郡地处偏远,不利于足下求学。”李默将早已准备好的一番说辞道出。
“既然是子瑜之弟,某便有义务一尽朋友之力,不知足下可愿到庐江求学?”
诸葛亮如此聪慧之人,如何听不出李默话语中威胁与拉拢的意思。
“在下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请在州牧大人解惑?”诸葛亮不答反问道。
“足下请说。”
“州牧大人为何要先派遣一直军队绕行至南昌西侧?”
诸葛亮听闻南昌被围后,便分析了一番,之前攻破诸县的战斗中,并没有这一支山越兵出现。待出现之时,便是在南昌西侧。
只有一个解释,那便是这支军队早已与主力部队翻开,全程隐蔽行军,绕行而来。
要说是为了阻断刘表援军也说不通,从荆州来豫章,有多条通道。这支军队根本无法有效阻拦。
那么李默为什么会做出如此部署?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李默也知道以诸葛亮的智慧,说一些假话空话反而会让其看低了自己。
所以,李默微微一笑道:“不为其他,就为足下一人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