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晴
今天早上醒来,我先习惯性地点开《奇术色医》查看更新。王洋和那位西医专家的辩论进入白热化阶段,他以惊人的医学知识融合了中西医理念,让对方哑口无言。读到精彩处,我忍不住在床上握拳欢呼。
正当我沉浸在故事中时,妈妈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少有的严肃:后天就要填报志愿了,你考虑好了吗?这个问题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把我从小说世界拉回了现实。
这段时间因为《奇术色医》,我接触了不少中医知识,甚至认识了林教授这样的中医大家,让我一度产生了学医的念头。可现在真正面临选择时,我却犹豫了。我从小就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历史课也总是我最擅长的。
我还需要再想想,我对妈妈说,今天我约了林晓去学习,可能会跟林教授聊聊这个问题。
妈妈点点头:不管选什么,都要是你真正喜欢的。不过别光顾着看小说,耽误了大事。
上午的夏令营活动结束后,我直奔林家。路上,我翻看着手机里的大学专业介绍。医学院的招生简章展示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医疗实习机会;而历史系的介绍则着重于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广阔的研究视野。两相对比,我的心开始偏向后者。
到达林家时,林教授正在接待一位病人。林晓带我去了书房等待,给我倒了杯茶。看到桌上摊开的《黄帝内经》,我想起刚才在路上看的《奇术色医》更新——王洋正是凭借对古医书的精通,在辩论中占据上风。
在想什么这么出神?林晓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我犹豫了一下,坦白了自己的困惑:我一直以为自己会学历史,但最近接触中医后,又有些动摇了。
林晓笑了笑:因为那本小说?
我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喜欢小说中的医术和真正想成为医生是两回事,她认真地说,我从小看着爸爸行医,知道这条路有多艰辛。你得问问自己,是真的对医学感兴趣,还是只是被小说里浪漫化的描述吸引?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沉思。林教授处理完病人后走进来,看到我们正在讨论志愿问题,也加入了交谈。让我惊讶的是,他并没有力劝我学医,而是问了我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让你在历史书和医学书之间选一本度过漫长的雨天,你会选哪个?
我几乎不假思索:历史书。
林教授笑了:那你的答案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下午,林教授还是教了我一些基础的脉诊知识,这是他之前承诺过的。我专注地学习着,感受手指下微妙的脉象变化。虽然我已经倾向于选择历史专业,但对中医知识的探索依然让我着迷。
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从来不是坏事,林教授说,历史和医学其实有许多交叉点。中医的发展就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话让我眼前一亮。是啊,我可以学习历史,同时保持对中医的兴趣。两者并不冲突,反而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回家路上,我心情轻松了许多。决定基本已经形成:我会报考历史或文化研究相关的专业,而中医将成为我的业余爱好和特长。
晚饭时,我向爸妈表明了自己的决定。爸爸若有所思:前段时间你不是对医学很感兴趣吗?怎么又回到历史了?
我笑了笑,解释道:我确实被《奇术色医》影响,产生了对中医的兴趣。但仔细想想,我从小就喜欢历史,这才是我的本心。不过我会继续学习中医知识,也许将来能写出关于中医史的研究呢。
爸妈对视一眼,看上去很满意我的思考过程。
晚上,我继续阅读《奇术色医》的更新。王洋在辩论中最终获胜,不仅证明了中医的价值,还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看到这里,我若有所悟:正如中西医可以互补,历史研究和中医学习也可以相得益彰。
读完最新章节,我放下手机,拿出一张纸,写下了我的志愿选择:第一志愿填报了省重点大学的历史系,同时在备注中表明了对中医史研究的兴趣。
这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笃定。《奇术色医》引领我进入了中医的奇妙世界,但真正的收获不只是沉迷于一个虚构故事,而是发现了如何将不同的兴趣融合在一起,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临睡前,林晓发来消息,确认明天的中医知识竞赛培训时间。我回复说会准时去,并补充道:我决定报考历史系了,但还是会继续学习中医。
她的回复很快到来:太好了!爸爸说你更适合做研究者。对了,《奇术色医》今天的更新太精彩了,王洋那段关于针灸史的论述简直绝了!
我笑了。看来我不是唯一一个被小说吸引又能保持清醒的人。带着这个愉快的发现,我关上台灯,期待着明天的到来——不仅是为了《奇术色医》的更新,更是为即将踏上的全新人生道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